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9 18:48: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分)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1)写“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动”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送”“动”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1分)
(2)(4分)衬托或对比。(1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菩萨蛮·月夕对玉簪独酌
(元)刘敏中
遥看疑是梅花雪,近前不似梨花月。秋入一簪凉,满庭风露香。
举杯香露洗,月在杯心里。醉眼月徘徊,玉鸾①花上飞。
[注]①玉鸾:鸾鸟也,白色,故日玉鸾。
【小题1】词人坐对玉簪花,对月独酌,感发了诗思,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玉簪花的形象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人写对玉簪独酌、玉簪花的优姿美质和一丝秋凉之意,(2分)既表现了词人“月下独酌”的怡然自乐,又表现了词人清高而幽洁的审美情操(或“孤芳自赏”的情怀)。(2分)
【小题2】(1)词人从视觉、触觉、嗅觉角度描写白玉簪的形象。玉簪花好似雪中之梅花,又似月下的梨花。一丝丝秋凉似乎也浸入玉簪花的花萼之中,庭院里散发出清新凉爽的香气。(2分)(2)词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醉眼朦胧中,词人似乎觉得无数玉鸾在玉簪花上飞舞,写出玉簪花密集开放的景象。(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词人以“梅花雪、梨花月”来写玉簪花,表现了玉簪花的优美,“凉”“香”写出了秋天的凉意和玉簪花的香气,环境描写渲染了优美清新的气氛,烘托的自然是词人惬意的心情;“独酌”“醉”表现的是词人的高洁自乐的情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先从词中找出描写玉簪花的关键词“疑”“不似”“凉”“香”,然后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形象。“疑”“不似”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玉簪花的资质优美;“凉”是从触觉写玉簪花的一丝凉意;“香”是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玉簪花满院飘香的情景。由注释可知,“玉鸾①花上飞”是由于词人醉酒后的想象,故为虚写,与前几句实写相结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小题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6分)
小题2:试析“燃”字的妙用(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每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
小题2: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2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1分)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绿槐高柳”、欲燃的榴花、翻转的荷叶等,这是从视觉角度;“新蝉”的鸣咽,这是从听觉角度;“薰风初入弦”“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是从 触觉的角度。
点评:描写的角度,一般指两个方面,一是时空角度,一是感官角度。时空角度,即是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感官角度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只得注意的是,描写的角度一般不是单一出现的,比如说,如果有视觉的出现,也应有其他感觉的出现。
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这个“燃”字本身的意义,然后结合此,理解它在句中的意义,最后来解读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点评:高考题对语言的考查,一般从词句入手。回答方式,一般总说语言特色,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从手法(修辞、炼字)、内容、思想感情入手分析。就近几年高考题来看,从思想内容方面考查多些,表达效果也主要体现在表情达意上。炼字、诗眼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杜牧《早雁》,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2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做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1分);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足,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1分)
(2)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2分)。表面写雁,实为写人,即把逃避回鹘南侵的边民比作四散的早雁。(1分)全诗通过写雁来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1分),也暗含了对统治者的不满(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象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其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瑶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