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8:45:36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两北。
(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意对即可)
(2)前一比喻,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瘴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的险恶;后一比喻,想象宗一行经洞庭之时,春色已尽,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阻隔之情。(意对即可)
(3)抒发了对宗一的牵挂不舍之情。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想象别后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的烟树,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念的悠长。(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3分)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巨境遇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3分,每点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这是一首表现宫女怨苦的诗。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锁”字是诗眼,它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流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小题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小题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②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③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小题2:(1)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移情,③拟人,④虚实结合。
(2)①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②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手法4分,分析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在回答情感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把锦江的山水拟人化,虚实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符问题。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蕨芽欲展未展的形状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态。
(2)①这句话言浅意深,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