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分析综合》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9 18:45: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择对下列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②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然,万籁有声;
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然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大,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
A.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宫女们生活的奢侈②意在抒发在南阁子读书书时喜不自胜的感情③悲叹秦被灭的可怜下场④连用三个反问句,以说明天地、君相调剂之法都无济于事
B.①运用排比句极写秦朝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②意在抒发在南北阁子读书时孤独寂寞的心情③运用排比句写出了秦被灭的可悲结局④运用排比、反问句表明了人口剧增的三个原因
C.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极写秦朝统治者生活的奢靡②意在抒写在南阁子读书时悠然自得的神情③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秦被灭的可悲下场④连用三个反问句以表明人口剧增堪忧的三个原因
D.①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极写宫女们生活的挥霍无度②意在抒写在南阁子读书时孤寂的心态③运用排比句写出秦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可怜下场④运用排比、反问句以说明天地、君相调剂之法都无济于事



2、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对文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想北平》通过对北京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社会风情画。语言精美,辞藻华丽,写景状物,营造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笔笔到位,如同天成。
B.《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它的哲理不是单纯的说理,而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
C.《江南的冬景》里,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作者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D.《西地平线上》记叙的是新疆风景,文章以东山魁夷和张大千的话首尾呼应,描述出了极具西部风情的景象——落日。作者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富有激情与文采地描述了这种“世间大美”。



3、单选题  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4、单选题  对[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界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5、单选题  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