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分析综合》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9 17:57: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界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庄周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把“道”作为世界的本源。
C.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老子》又名《道德经》,由老子的门人和后学者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老子著)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对[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界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阿房宫赋》结尾“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
①哀之;后人
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③复哀后人也
④”一句中四个“后人”理解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②③相同,与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④相同,与③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小说标题“项链”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项链”是豪华生活的一个象征,耀眼的光彩掩盖了虚假的本质。
B.“项链”造成玛蒂尔德生活的不幸,是个坏东西。
C.“项链”是全文情节发展的线索,贯穿小说始终。
D.“项链”暗示整个上流社会是一个虚伪的名利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项链”无所谓好坏。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