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7:34:48
1、阅读题 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小题1: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1分)
?
小题2: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孔子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知礼懂礼,这些不是弟子赶得上的。(1分)
小题2:孔子认为培养人才最理想的目标是:这个人有智慧、清廉、勇敢、多艺,再加上礼乐修养使之有文采。(2分)评析: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格健全的人。当下,我们要纠正那种过分“功利化”的价值观,要有担当,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颜渊对孔子及其道,仰高钻坚;对孔子教人,循循善诱,博文约礼,欲罢不能;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之叹,见其对孔子及其道体会知之深切。颜渊发出他虽然想跟从它,但我无路可以到达的喟叹,主要在于孔子的学问、品德、知礼这三个方面。
点评: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涵。它一般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一定的信息。因而诵读语段,扫除文字障碍,弄懂文本意思,是做题的关键。
小题2:试题分析:理解材料二的意思,把握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孔子说:““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熏陶,就可以算是个完美人了。”可见孔子认为培养人才最理想的目标是:这个人有智慧、清廉、勇敢、多艺,再加上礼乐修养使之有文采。联系现实,就是与现实社会中所倡导以及存在的不良现象的评析。
点评:对经典文化的分析评价,理解文本的内容是关键。要尽可能地读懂文化经典的字面义,即使语段中有些字难以扫除,也应把握语段整体意思,并能抓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结合经典的一些思想进行理解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已”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学不可以已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已行,非弗思也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可以已大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山东河工事
张惠言
嘉庆二年,河决曹州,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
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有司杖而逐之,蓄发养妻子。伊江阿师事之谨。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抚,出则招纳权贿,倾动州县,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河工调拨薪刍夫役之官,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称意,张目曰:“奴敢尔,吾撤汝矣!”其横如此。内阁侍读学士蒋予蒲,王先生广慧寺之徒也,以母忧去官,游于山东,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左,僧道士绕坛诵经者数十人。巡抚日再至,蒋学士、王先生从。及坛,蒋学士北面拜,巡抚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卢冠,袈裟偏袒,升坛坐。学士、巡抚立坛下,诵经毕,乃去。如是者数月,河屡塞,辄复决。
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吾以法镇之,某日当合龙,速具扫①!”巡抚曰:“诺。”先期一日,扫具,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巡抚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呗音诵经咒②。良久,投铁于河,又诵又投。三投,举手贺曰:“龙镇矣!”巡抚合掌曰:“如先生言。”明日,水大甚。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扫下,数百人皆死。居数日,王先生又至,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张惠言曰:余居江南,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及来京师,杂询之,多目击者。呜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
王先生既蓄发,名树勋,以赀入待选通判。本扬州人,或曰常州之宜兴人。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僧号嘿然。嘿然者,亦其未为僧时号。伊江阿谪戍伊犁,王先生送之戍所。闻其将归谒选③云。
〔注〕①扫:同“埽”,指用石块、树枝等捆扎而成的堵决口用的填塞物。②呗音诵经咒:用和尚念佛经的声调念经文咒语。呗,指梵音赞歌。③谒选:等候吏部选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母忧去官忧:父母的丧事
B.袈裟偏袒,升坛坐升:登、登上
C.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须:同“需”,需用的东西
D.使来者有所儆焉儆:警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与作者“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的感叹直接相关的一组是(3分)(?)
①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②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
③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④举手贺曰:“龙镇矣!”
⑤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⑥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江阿作为堂堂巡抚,竟然被佛言耸惑。在治理黄河决堤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其昏聩无能而又凶残专横的特点。
B.巡抚好佛,曾经做过僧人的王树勋受到巡抚的特别礼遇。治理黄河失败后,巡抚被贬谪戍伊犁,而王树勋却交纳银钱取得做官资格,等候吏部选派。
C.蒋予蒲是次要人物,曾是王树勋的徒弟,与巡抚伊江阿性情相投,治理黄河时到祭坛面朝北跪拜。作者寥寥几笔,便把蒋予蒲这一人物形象勾勒出来。
D.文章最后作者写伊江阿和王树勋的结局,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流露出对清朝官场腐败的强烈讽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3分)
⑵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4分)
⑶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想要巴结(趋奉)巡抚的官员,都争着侍奉王先生。
(2)伊江阿邀请他到幕府中,双方相处得非常融洽,伊江阿奏请朝廷让蒋予蒲留下监管河工,皇上下旨同意了这件事。
(3)王先生穿着佛衣戴着佛帽,拿着几寸长的铁片,走到决口的地方。
本题解析:
小题1:须:等待。如: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小题1:作者的感叹是针对佛门中人王先生,且是针对山东河工事。①⑥与河工事无关;②巡抚非佛门中人。
小题1:王树勋交纳银钱取得做官资格是在蓄发以后,治理黄河失败之前。
小题1:(1)奔走:趋奉、巴结;事:侍奉;定语后置。(2)延:延请、邀请;得:融洽、投合、契合;留视:留下监管;省略句,补充主语。(3)佛衣冠:穿着佛衣戴着佛帽;手:执、持、拿;临:到。
【参考译文】
嘉庆二年,黄河在曹州一带决堤,山东巡抚伊江阿前往堵塞决口。
伊江阿笃信佛教,他的幕宾有个王先生,原本是僧人,叫做明心,在京城的广慧寺聚集僧众,贻误连累了一些士大夫,官府杖责驱逐他,他便蓄发娶妻生子。伊江阿像对待师傅一样恭谨地侍奉他。王先生经常用佛家的言语怂恿蛊惑伊江阿,并且招聚小人,贿赂权贵,他的权势影响着州县官员,要巴结巡抚的官员,都争着侍奉王先生;负责河工调拨柴草运输的官员,没有王先生的话就不能任用。有不称他意的,就瞪着眼睛说:“你小子敢这样,我撤你的官!”他就是如此蛮横。内阁侍读学士蒋予蒲,是王先生在广慧寺的徒弟,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在山东游学。伊江阿邀请他到幕府中,双方相处得非常融洽,伊江阿奏请朝廷让蒋予蒲留下监管河工,皇上下旨同意了这件事。巡抚选了个好日子,在公馆的左边筑祭坛,和尚道士围绕着祭坛诵经的有几十人。巡抚每天来两次,蒋学士和王先生跟从。到了祭坛,蒋学士面朝北跪拜,伊巡抚也面朝北跪拜;王先生戴着毗卢帽,穿着袈裟,露出一边臂膀,登上祭坛坐着,学士和巡抚站在坛下,诵经完毕,才离开。像这样好几个月,黄河堤岸堵塞多次,总是又决堤。
第二年正月,王先生说:“河堤不牢固的原因,是它的下面有条孽龙,我设法镇住它,某日河堤一定能合龙,赶快准备合龙用物。”巡抚说:“好。”在到期限的前一天,合龙用物准备好了,几百名河工用绳索拴系着合龙用物等待下投。巡抚来了,王先生穿着佛衣戴着佛帽,拿着几寸长的铁片,走到决口的地方,口中念诵经咒。过了好久,将铁片丢到河中,接着又念诵经咒,又丢铁片。丢了三次后,举起手庆贺说:“龙我镇住了!”巡抚合起手掌说:“正像先生所说的。”第二天,河水大涨,巡抚命令投下合龙用物,众人都劝谏,巡抚不同意,合龙用物投下去,几百人都死了。过了几天,王先生又来,又丢了三次铁片,合龙用物又投下去,又死了几百人,河堤最终没有合龙。
张惠言说:我住在江南,总是听说山东河工的事,但不知道是否确实。等来到京城,多方面询问这件事,有很多目击者。唉,佛门中人,竟然做出如此过分的事!我记下这件事,让以后的人有所警戒。
王先生蓄发以后,名叫树勋,交纳银钱取得做官资格,等候吏部选授通判的官职。他本来是扬州人,有人说他是常州宜兴人。在他做僧人时,原本已经有妻儿子女了,他的僧号是嘿然。嘿然也是他未做和尚时的号。伊江阿被贬谪到伊犁戍边,王先生送他到戍边之所。听说王先生将回去等候吏部选派。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万章问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①,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 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②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③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④见帝,帝馆甥⑤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⑥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孟子·万章》)
①孟献子:鲁国大夫仲孙蔑。②费:春秋时小国, 旧地在今山东鱼台西南费亭。③亥唐:晋国人。晋平公时,朝中多贤臣, 但亥唐不愿为官,隐居穷巷,平公曾对他“致礼与相见面请事”,非访敬重。)④尚:同“上”。⑤甥:古时称妻子的父亲叫外舅,所以,女婿也称“甥”,舜是尧帝的女婿。⑥用:以
1.下面对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 然:这样
B.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事:求我办事
C.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 蔬:通“疏”,粗糙
D.亦飨舜,迭为宾主 飨:给……吃东西
2.下面几组句子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B.则不与之友矣 秦人不睱自哀,而后人哀之
C.虽小国之君亦有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D.吾于子思,则师之矣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孟献子,百乘之家也
B.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C.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
D.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4.下面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平公对亥唐以朋友之道对之,亥唐粗茶淡饭招待他,他也一定吃饱。
B.费惠公和子思、颜般、王顺、长息等人的关系不同,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
C.孟献子与乐正裘、牧仲等五人做朋友,就抛弃了自己的家。
D.尧与舜是翁婿关系。但他们日常相处也像朋友一样,经常互相招待。
5.翻译下面句子。
(1)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交友之道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C
5.(1)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
(2)地位低下的人尊敬地位高贵的人,这叫尊敬贵人;地位高贵的人尊敬地位低下的人,这叫尊敬贤人。尊敬贵人和尊敬贤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6.友情要纯洁,不可以掺杂金钱、地位等利害关系的因素在内。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友其德”指交朋友是为了结交道德,辅助自己的德行。而不要友其财、色、权、利、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申之以揽茝——申:申述,说明。
B、忍尤而攘诟——攘:忍受。
C、苟余情其信芳——信:确实。
D、长余佩之陆离——陆离:修长的样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