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6-28 19:38: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
“一种独特的诗声歇息了,中国现今诗坛一颗明亮的诗星陨落了。”2013年2月14日,当代杰出诗人、作家雷抒雁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享年71岁。
雷抒雁早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上学的时候,很多东西他都能比别人早发现,要快半拍,还很勤奋,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子,听到一句什么话,看到一个感兴趣的画面,他就记下来,成为了创作的素材库。
“钟的名字叫声音”,这是雷抒雁的诗句。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他同《小草在歌唱》《空气》《父母之河》《太阳》《告别永恒》等诗篇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将自己的诗视为人生的一道道“擦痕”,或伴着小草存在,或在树叶上留痕,甚至如同波纹一样在河流中出现和消失。但不管如何,他的诗作都有着分明的个性。
他是现今很少真正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
由于对诗歌投入了一生的情感,所以雷抒雁始终关注诗坛的一举一动。2013年,《星星》诗刊扩刊,二十多天前,雷抒雁还向诗刊主编梁平提及此举是诗坛的一件大事,是大动作。去年,他为小学二年级学生赵若凡的儿童诗集《月亮生锈了》撰写评论,并提出恳切的期待:“孩子的写作,应该保持它的原生态,像蓄满水珠的云朵,让雨点自己降落。我读过许多孩子的作品,你感到那雨水像是‘人造雨’,极不自然,不时露出成人的‘马脚’。”
爱之深,责之切。他一度痛陈如今的部分诗人缺乏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缺乏厚实的生活和真情的投入,缺乏思想的深度和力度热衷于流行一时的“网络体”、“微博体”诗歌,他指出这种诗歌没有提供诗最本质的东西,诗人没有用心沉静思考,随心地用键盘敲击,这跟跳迪斯科一样,想怎么扭,就怎么扭,很快就被人淡忘了,“用墨写的诗,斧头也砍不下来!”雷抒雁告诫同道们。
敢说话,敢说真话,雷抒雁把诗人气质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一次古体诗词研讨会上,雷抒雁正色地说:“今天参加会议的全是诗人,本来没有什么尊卑贵贱,在诗的面前一律平等,以诗论高下。可是你们弄这么个主席台,按官职排位,这还是研讨诗吗?”这风骨,这名节,真豪杰!
雷抒雁能够生长成为一棵诗歌常青树的秘密在于他生命至上的诗歌创作观。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沿着这个方向,他逐次拷问生命的重大系列命题,例如永恒与瞬间、生与死、城市生活体验与乡村生活经验。这个过程中,雷抒雁的诗歌进一步转向对生活世界的个体体验的关注,朴实贴切的语言表达,贡献着他过人的生活智慧,为新诗开辟一条稳健的道路。
雷抒雁的诗歌为诗坛提供了一种灼人的热度,一种深邃而大气的方向,一种“力”的美与震撼。诗人对大地和祖国的深情,真诚崇高的人格之魂,以及他丰赡的文学经验与业绩,都成了当代中国诗坛的精神象征。
“桥”是雷抒雁诗歌创作的重要意象,这恰好是诗人的自我象征,他连接了传统和现代的两端,从传统走来,向现代走去。他的诗作既有泥土气息,又有现代意味,在真挚中透着深刻,在大气中蕴含灵秀。
“我们全民族正在努力完成一个‘中国梦’。这正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一个梦想。”这是他去世前二十多天的时候写下的励志之语,如今,诗梦犹在,斯人已逝!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雷抒雁早就具备了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这主要体现为他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勤奋努力,积累素材。
B.雷抒雁作为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主要体现在他的分明的个性上。
C.雷抒雁关注诗坛,为诗歌投入了一生的情感,对《星星》扩刊表示了肯定,对赵若凡则有些许批评。
D.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以此作为诗歌创作的方向,为新诗开辟了一条稳健的道路。
E.以“桥”为代表的诗歌意象是雷抒雁的自我象征,具有泥土气息和现代意味,成为连接了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纽带。
小题2:雷抒雁说,“用墨写的诗,斧头也砍不下来!”在文中有什么含义和作用?(6分)
小题3:简要概括文中雷抒雁的诗作具有哪些特点?(6分)
小题4:文章标题“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如果改成“诗人雷抒雁”好不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于右任的晚年生活
许有成
于右任到台湾之初,发妻高仲林及长女于芝秀在原籍,幼子于中令及其母沈建华留居上海(中令时年仅十余岁,后送去台),大儿子儿媳又在南美洲,一家人分居大陆、台湾、南美数处,音讯阻隔,颇以为苦。
于右任晚年在台湾,除了为亡友写序、写墓志铭,三月三、五月五、九月九参加诗会外,其余时间便是读书、看望朋友。后来由于腿有寒症,朋友上门的多,他到朋友家去的少,但也有几位老友是经常走动的。
于右任在台湾的官邸,坐落在台北市和平东路青田街,它是战前日本人建造的一座住宅,以木质结构为主。大门是绿色油漆的,院落不大,有几株老树,还有几盆海棠点缀其间。于右任的书房名叫“老学斋”。
由于来访的客人太多,开支也大,加上每月总会碰到几位穷朋友前来告贷求援,因此,到了每月下旬,薪俸用光了,就闹起“饥荒”来。向人去借吧,堂堂的“院长”,既难启齿,也诸多不便,所以这类难办的差事常让老副官宋子才去办。宋从大陆跟随他到台湾,对老“院长”的为人十分了解,曾劝过老人,也在经济上卡过老人,但都不生效果。到紧要关头只得把自己的一点积蓄也贴上,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最后只好到处借债度日。
有一年,著名画家张大千由国外回到台湾(张一直在巴西、美国居住,1977年始回台湾定居),得知老人经济很困难,主动接济他一笔钱。老人和张大千是很要好的朋友。据说,这笔钱后来偿还了宋子才平日所垫付的款项。
1962年元旦,于右任在“监察院”参加了开国纪念会以后,回首半个世纪以前的往事,不禁黯然神伤。他在日记中写下了对身后事的意见:
1月12日:“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在这一段日记旁自注:“山要最高者,树要大者。”)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13日:“早想辞职,种种事故,做不清楚,滞留而又滞留,谓之何哉!”22日:“葬我在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是山要最高者。”可见死的问题经常在他脑际萦绕。又过了两天(1月24日),一夜未眠的老人,在天微微明时,写下了《望大陆》这首使人怆然涕下的悲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老人写了这首摧肝裂肺的哀歌之后,在人世间生活了两年零九个月又十七天。
1964年5月1日,是他在世上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这一年的7月2日上午11时,老人支撑着病体,应台湾大专学校本届毕业侨生之约,会见了12名侨生代表,同这些青年人谈了“立志”的问题。
不久,他生病住院。在医院的三个月里,于右任曾试图写份遗嘱,据身边的人说他写过好几次,因心绪不宁,写了又撕,撕了再写。在那种情况下,能写点什么呢?所以最后于右任没有能够留下遗嘱。
11月10日晨,他的血压开始下降,心音减弱,心跳不规则,脉搏及呼吸先快后慢,身边的人呼唤他不再有任何反应,医院施用各种方法抢救,已气息微弱。
当晚8点正,于右任先生与世长辞。
(节选自许有成《于右任传》)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选文开篇写于右任一家分居各地,意在点出他痛苦的原因,也为下文写他思念故乡作铺垫。
B.于右任晚年在台湾,除了写序、写墓志铭、参加诗会和读书外,只跟几位老朋友保持联系和来往。
C.于右任去世的那一年,他还抱病同台湾大专学校的12名本届毕业侨生代表谈“立志”的问题。
D.于右任在他人生最后的两三年里,虽然没有立下遗嘱,但在日记中写下了他对身后事的意见。
E.选文通过生动感人的事件和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于右任这一著名历史人物。
小题2:文中写出于右任的日记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答:?小题3:于右任为何多次表明死后要葬在高山之上?请结合原文进行探究。(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罗锅桥
吴宏博
罗锅拉着他收破烂的车子,沿着河岸向村子走来。河水不深,却淌得很急。
他听见了孩子们的笑声。是对岸孩子放学回来了,打闹着,笑着。河这边有几个家长已早早地站在那儿等他们,因为河上没有桥,家长们不放心,每天接送孩子们过河已成了村里一道不变的风景线。
罗锅远远地站在那儿,静静地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被家长背过河来。他无儿无女,是村里的老光棍,整天拉着那辆破车子,到周围几个村子收破烂。罗锅叫得久了,他的真实姓名已慢慢被人忘记。
“该有座桥了!”罗锅看着那群可爱的孩子,突然就有了这么个想法。
这时河岸不远处的坟地里响起了一阵鞭炮声,过了河的孩子们就飞跑向坟地,去捡那些哑炮玩。那是村里的石蛋为未过世的父母在砌砖墓,今天是竣工的日子。
村里这几年兴起了砌墓热,才四五十岁的人,儿女就把墓给砌好了,就好象是单等着死了。那一大片坟地已快被占完了。
罗锅向坟地望了望,叹了口气,拉着那辆破车子,一路“咯吱”着向村子走去。
以后罗锅每天都要从这河边经过,远远地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地过了河,他才离去。嘴里念叨着:就在那儿吧,河床窄些。需要五千块,每天拉五十块……
人们发现罗锅每天回来,车子上都拉着五十块砖,在那河岸上一步步吃力地向村子走来,那背就弓得更高了。他毕竟已是六十岁的人了。
一天、两天,两个月过去了,罗锅的门前已码了一大堆砖。
人们都说罗锅防老,没有儿女,就自个儿准备起了砌墓的料。有的干脆说,一个老光棍的砌啥墓,死了随便挖个土坑一埋不就得了,真是眼红了,人家子孙满堂,你有吗?
罗锅仍然往回拉着砖,听说是每天将收的破烂卖了,顺路回来在砖瓦厂换成五十块砖。再多了他买不起也拉不动。
一月又过去了。罗锅望着家门前那堆砖,心里想着那座桥,他仿佛看见孩子们唱着歌从上面欢快地走了过去。快了,再过几天就够了!他笑了,脸上那深一道浅一道的,分不清哪些是皱纹,哪些是笑容。那堆砖在夕阳里红得就跟血一样!
几天后,人们无意间发现罗锅已死在了那间破屋里,眼睁得圆圆的。人们估计是得了什么急症。没有人认为有什么可惜的,不就一个罗锅吗!
最后村上出面,用罗锅的那堆砖为他砌了座墓,帮他把眼合上,葬了。葬埋的那天,村长带领村里人,在坟前为他点了炉香,鞠了三个躬,说:“罗锅,你终于如愿以偿,睡在了砖砌墓里,地下有灵,也该瞑目了吧!”什么回声也没有,只有那风把纸钱吹得四处乱飞。
人们很快就淡忘了曾经的罗锅,村里好象什么也没少。
十几天后,外村一位泥水匠来找罗锅,人们告诉他罗锅已死了。泥水匠说:“死了,怎么就死了!一月前他在我们村收破烂时,告诉我说是等料齐了,让我给你们村盖座桥!那时他还好好的嘛!”
“桥!什么桥?”村人很奇怪。
“怎么,你们不知道?他说你们村孩子上学不方便,便决定用捡破烂的钱给村旁的小河盖座桥!我今天就是来看看料准备得怎么样了。”
村人恍然大悟,他们这才想起了曾经的罗锅,明白了罗锅曾有的心愿。
一月后,一座桥横在了村旁的小河上。桥是拱形的,人们说那是罗锅趴着的样子。竣工的那天,村长重新带领大家到罗锅的坟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说:“罗锅,安息吧,你的心愿我们替你完成了!噢,我们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罗锅桥’,好吗?”
小河日夜哗哗地从桥下流着,桥上那三个“罗锅桥”的红漆大字在阳光下灿灿生辉。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小说有关罗锅修筑坟墓的内容与主题有密切关系,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B.“是该有座桥了”和下文的“罗锅向坟地里望了望,叹了口气”的心理。用心理、动作描写,形象地说明罗锅此时的心理矛盾。
C.罗锅死后,“没有人认为有什么可惜的,不就一罗锅吗”,说明世人对老人善举的不理解,也为后文蓄势。
D.泥水匠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E.小说以“罗锅”作为重要的线索,以“罗锅”人物开始,以“罗过桥”结束,形象的说明了主人公伟大的一生。
小题2:作者以“罗锅桥”为题,作用是什么?
小题3:请分析村长带领全村人,两次为罗锅三鞠躬的具体含义。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旋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做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有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及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小题1: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小题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的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塑造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章太炎
张中行
  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第一,诗第二,画第三。这就难免使人生疑。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说自己最高的是医道,这不只使人生疑,简直使人发笑了。
  不过对于他的为人,我还是有所知的,这都是由文字中来。这文字,有不少是他自己写的,就是收在《章氏丛书》中的那些;也有不少是别人写的,其赫赫者如鲁迅先生所记。总的印象是:学问方面,深,奇;为人方面,正,强。学问精深,为人有正气,这是大醇。治学好奇,少数地方有意钻牛角尖,如著文好用奇僻字,回避甲骨文之类;脾气强,有时近于迂,搞政治有时就难免轻信:这是小疵。
  一眚难掩大德,舍末逐本,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上天不负苦心人,是一九三二年吧,他来北京,曾在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讲《广论语骈枝》,不记得为什么,我没有去听。据说那是过于专门的,有如阳春白雪,和者自然不能多。幸而终于要唱一次下里巴人,公开讲演。地点是北河沿北京大学第三院风雨操场,就是“五四”时期囚禁学生的那个地方。我去听,因为是讲世事,谈己见,可以容几百人的会场,坐满了,不能捷足先登的只好站在窗外。老人满头白发,穿绸长衫,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现在只记得最后一句是:“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其时是“九一八”以后不久,大局步步退让的时候。话虽然以诙谐出之,意思却是沉痛的。
  此后没有几年,太炎先生逝世了(1936 年)。他没有看见“七七”事变,更没有看见强敌的失败,应该说是怀着愤激和忧虑离开人间了。转眼将近半个世纪过去,有一天我去魏建功先生书房,看见书桌对面挂一张字条,笔画苍劲,笔笔入纸,功力之深近于宋朝李西台(建中),只是倔强而不流利。看下款,章炳麟,原来是太炎先生所写,真可谓字如其人了。
(1)结合全文,概括章太炎先生“怪”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说,“一眚难掩大德,舍末逐本……”,章太炎先生的“大德”之“本”是什么?作者写章太炎先生讲演,为什么又写马幼渔等弟子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文中直接引用章太炎先生的原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