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9:38:47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什么是CPI
CPI(Consumer?Price?Index),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
作为一种价格指数,CPI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一方面,CPI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数据,为一国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依据。由于CPI所反映的价格水平和走势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因此,CPI自然也成为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国际上通常以CPI为主要指标来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普遍地、连续地、超过一定幅度地上涨。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当CPI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一国货币就会贬值,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背离,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以便在劳资双方签订合同时,提高名义工资以降低甚至抵消人们因实际工资的下降而遭受的损失。此外,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的补贴金,甚至是离婚后对儿童的抚养费时,都有必要用到CPI。
中国自1984年开始编制CPI,中国CPI也包括8大类商品和服务,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共263个基本分类,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2006年,经例行调整后,8大类产品中食品、服务类、居住的比重分列前3名,其中食品的权数为33.6%,与前两年持平,而居住和服务类的权重有所上升。
【注释】在CPI中,“居住”一项是不包括“买房”的,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房价不计入是国际惯例,且买房属于投资,不是消费。
1.下列对CPI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CPI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B.当CPI低于1%,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C.中国编制的CPI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等8大类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
D.CPI是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
2.下面对CPI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财政、价格政策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都要依据CPI。
B.CPI是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
C.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抑制通货膨胀。
D.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补贴金等,也要用到CPI。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分析各类消费在我国CPI中所占权重,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最喜欢消费食品。
B.CPI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家长给在外读书的孩子生活费,也应考虑到CPI的变化。
C.当CPI大涨时,只要提高职工工资,就能保证他们的生活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D.根据规定,凡是消费,包括购买投资品,都应被列入CPI的统计。
2、阅读题 ITER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英文缩写,中文简称“国际热核计划”,俗称“人造太阳”计划,因为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核废料。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不会危害环境,挞墨銮焦受盛塑查墨签塞堑丝.邈鲍.查望盟垄查
ITER采用的是可控热核聚变能,它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20世纪下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磁约速研究大大领先于其他途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类似于面包图形状的环形器,这种面包圈形状的装置被称作“托卡马克”。在这类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取得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等离子体温度己达4.4亿摄氏度,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6兆瓦。这些成就表明:在这类装置上产生聚变能的可行性已被证实。?
为了点燃“人造太阳”,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一个直径28米、高30米、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假如成功的话,核聚变能源将具备重要的、无与伦比的优势。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形象地说,就是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4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不过,一些批评者却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其实并没有那么保险,还是存在放射性氢原子泄漏、污染环境的可能性。他们还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可以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用于生产核武器。支持者的反驳理由是核聚变发电站没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不会生成长久的、也就是半衰期很长的核废料。
不管怎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1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2006年1 1月2 1日,参加ITER的7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全面启动了世界瞩目的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在前两年,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为实验堆开辟地盘。按计划,2016年,热核实验反应堆将点燃它的第一把核聚变之火。随后,实验堆将运行15到20年。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是“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的理由的一项是
A.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
B.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
C.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核废料
D.核聚变原料氘和氚可从海水中器取
小题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相关概念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ITER指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B.作为可控热核聚变能的一种方法,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
C.磁约束是指构造一个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殊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D.“托卡马克”是指一种类似于面包圈形状的目前成就已证明可在其中进行核聚变反应的环形器装置。
小题3:下列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核聚变能研究途径不止一种,其中磁约束研究目前处手领先地位,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 6兆瓦的“托卡马克”。便是很好的证明。
B.为了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C.目前,参加ITER多方代表已正式签署了相关协定及文件;启动了这一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同时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准备点燃聚变之火。
D.如果利用科学家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的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来点燃“人造太阳”,那么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四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
小题4:根据原文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人批评,但支持“人造太阳"计划的人们对其进行反驳的理由极其充分,认为他们所说的情况并不存在。
B.如果按计划到2016年热核实验反应堆点燃了第一把核聚变之火,那么可以预计,商业化核聚变电站将随之运行。
C.法国南部那个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成功建成将意味着人类完全进入了能源福音的时代。
D.“人造太阳”之梦的实现还需通过重重考验,但无论成败都值得追寻,因为这将大大推进人们对人造能源的探索。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打破“宰客”背后的垄断城堡
李铁
①在2012年2月7日的三亚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三亚官方正式承认了被网友广泛热议的“宰客”问题。一个涉嫌天价宰客的海鲜排档将被吊销营业执照,并给予最高额度罚款。
②众多宰客事件被曝光后,海南“国际旅游岛”背上了“国际宰客岛”的恶名,无论对三亚还是游客,无规则所导致的都是一个双输的结局。在呼吁旅游地加强监管和法治的同时,我们无可避免地触碰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旅游地都存在这种涸泽而渔的经营方式?
③海南岛拥有中国唯一的冬季温暖海滩,三亚更是这个旅游金矿中品位最高的一块,随着这些年度假旅游的普及,三亚的旅游收入也迎来了飞速增长。相比2004年,2011年该地的旅游收入增长了四倍多,达到157亿元人民币,摊到三亚70万常住人口头上,每人超过2万元,但三亚2011年全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到这个数字,刚刚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当地居民还要承受旅游热所带来的高物价,超过2万每平米的房价,让三亚当地居民,尤其居住条件一般的居民,很难感受到“国际旅游岛”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健民在调研时发现:“问了那么多三亚当地居民和旅游服务人员,竟然没有一个对建设国际旅游岛项目表示关心和热情。”
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如果我们考察一些旅游胜地这些年的开发史,会看到这样一种相似的路径:地方政府先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将一些原属于农民和集体的土地征收为国有,再高价转给开发商,其中的大部分收益都归了政府。对于核心景区,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也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主导了整个旅游开发的过程,不经当地人的同意就将旅游资源的经营权转让给个别开发商。在行政权力的庇佑下,个别开发商垄断了核心旅游资源,当地人只能得到微薄的收益和少量的经营机会。
⑤这样一来,核心旅游资源就像一个城堡被圈了起来,核心收益归了城堡中的少数人,而大多数当地人被赶到城堡外讨生活。无公正,不稳定。既然旅游资源已经不是当地人的资源,大家就会抱着一种不需负责、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不仅产生了杀鸡取卵的宰客现象,甚至连破坏旅游的极端事件也时有发生。
⑥这种旅游收益畸形的分配状况同样使得城堡内的人惴惴不安,而地方政府往往追求自己的短期政绩,开发商也只能抱着投机心态,这必然导致掠夺式的开发,一场场“公地悲剧”在神州大地纷纷开演。
⑦因此,要有效地治理旅游地宰客的现象,只有当三亚真正成为了三亚人的三亚,那里的人们才会有长远的经营打算,国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美好的旅游体验。(选自《南方周末》2012年2月9日“评论方舟”,有删节)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解释“垄断城堡”的含义,并简要陈述其形成后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如何有效治理旅游地宰客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
张昭军
章太炎曾前后两次在北京讲国学,但两次都不是为讲学而来。
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独裁期间。
1913 年8 月,章太炎因发表反袁言论,被袁诱至京师,入住共和党本部,即被袁所派巡警监视起来,失去自由。“幽居”无味,友人劝他“以讲学自娱”。
12 月9日,章太炎开始讲学,地点在共和党本部,具体组织者为章太炎在北京的弟子马裕藻、钱玄同、朱希祖等。
听众中除马裕藻、钱玄同等大学教员外,还有毛子水、顾颉刚、傅斯年等青年学生。顾颉刚回忆说:“我从蒙学到大学,一向是把教师瞧不上眼的,所以上了一二百个教师的课,总没有一个能够完全慑住我的心神。听了太炎先生的演讲,觉得他的话既渊博、有系统,又有宗旨和批评,我从来没有碰见过这样的教师,我佩服极了。”
章太炎此次虽借讲学以自娱,却从未忘记与袁世凯斗争。当时袁蓄意称帝,下令尊孔祀孔,扶植孔教会。但章太炎讲学时,拒绝孔教会成员听讲。同时,他还撰写讲义《反对孔教为国教》,解说孔教与国学的不同,引导青年学子明辨是非。因此,国学会开讲还没满一个月,他就被袁世凯圈禁起来。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依然坚持国学研究,除改定《检论》、审定《章氏丛书》等著作外,还与吴承仕合作完成《菿汉微言》一书。《菿汉微言》由章太炎讲授,吴承仕笔录,于1916 年初完成,融汇诸子学、佛学、西学,实际上是一部特殊境遇下的国学讲义。
第二次是在日本侵华期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章太炎因对当局表示不满,其公开活动遭到监视与限制,他只好埋首著述,陆续撰写了《春秋左氏疑义答问》、《古文尚书拾遗》等著作。但日本入侵,民族危机加剧,令他义愤填膺。“ 一·二八”事变后不久,他不顾安危,辗转北上,想利用与张学良、冯玉祥的私交,“代东南民众呼吁出兵”。 2 月2 日,章太炎到达北平,请求张学良出兵抗日,“大声疾呼,声震瓦屋”;又拜见吴佩孚,要求吴佩孚与张学良共同御侮。之后,他才答应各高校,前去讲学。
章太炎在北平停留约三个月,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作学术演讲。3 月24日,章太炎在燕京大学讲《论今日切要之学》,认为在亡国灭种关头,历史学可以唤起青年的爱国之心,研究历史最为切要。关于章太炎北平讲学情形,钱穆《师友杂忆》记载:“太炎上讲台,旧门人在各大学任教者五六人随侍,骈立台侧,-人在旁做翻译,一人在后写黑板。太炎不能操国语,引经据典,以及人名地名书名,遇疑处,不询之太炎,台上两人时语,或询台侧侍立者。而听者肃然,不出杂声。此一场面亦所少见。”张中行也有回忆,他说:“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
鲁迅称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的学问与革命如剑之双刃,既有所区别,又浑然一体。他两次在北京讲国学,感人至深的不仅是国学大师的博学,更有革命家的风采。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文借翔实的史料追忆了章太炎前后两次在北京讲国学的经历,写作的侧重点在于表现章太炎先生渊博的学问知识,表达了对章太炎的赞美之情。
B.本文标题点明了传主的身份特点,揭示了本文的主题,结构上与结尾鲁迅的评价相呼应。
C.章太炎因发表反袁言论,被袁世凯诱至京师,失去自由。“幽居”无味.友人劝他“以讲学自娱”,于是章太炎开始借讲学来与袁世凯斗争。
D.章太炎讲学时,拒绝孔教会成员听讲;为解说孔教与国学的不同,他还撰写讲义,引导青年学子明辨是非,以此反对袁世凯蓄意称帝。
E、《检论》、《章氏丛书》、《菿汉微言》等著作,实际上是章太炎在特殊境遇下的国学讲义,这些书融诸子学、佛学、西学为一体。
小题2:本文从几个方面叙写了章太炎先生的哪几件事迹,请简要加以概括。(4 分)
小题3:文中多处运用了引用的手法,请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6分)
5、阅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另一种呼唤
黄晓萍
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以的。我所指的,是钟馗与屈原。
我们那地方,钟馗像常用来镇邪避妖打鬼,年三十往家门上贴,怪有人缘地同主人共享年夜饭,差不多同祖宗同一档次,敬祖宗的美酒,钟馗也饮一斛。画上的钟馗总丑得那么正气,短髯黑黑撑出扇面形状,立立的怒中带笑,就看你带着何种心情去凝望了。
屈原像民间不常见。他出于文字经典,是我爷爷乡土师爷身份的徽章,轻易不示人。画中的屈原是那么飘逸,《天问》中找不到头,那头是横的,山羊胡子与飘飘怒发和离体襟衫生出一股寒风,我总觉得他很冷。学业稍进之后读《离骚》,先读出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后悟出身世际遇情系苍生。这时再看那幅《天问》,很感同身受诗人的无可奈何。爷爷说这书我是读进去了。最近另见到一幅明朝陈洪缓作的《屈子行吟图》,大不是《天问》的情结,《天问》中的激荡没有了。在这幅行吟图中,广袖长袍翘头履上,原是悬宝剑的腰,悬了一根拐杖,怎么看怎么苍凉。我观他峨冠顶戴下,瘦长的脸凄苦而平和。他不再问天了,天已有病还问它何来?我想他这是去投江。他本是投江而去的,英雄气短并不影响他精神长存,文化人没有一个能如屈原集政治与文才于一身的。屈原的失误并不在谋略而是在宫帏,屈原遭了女祸,还有男人的舌箭。君臣恩断义绝,他被发配了,充军了。他言志的《离骚》,未必不是一曲有志不得伸展的牢骚。
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屈原成为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人脆弱的心态。每当自身怯力之时,总是会从古人身上找出些说法来充实和鼓励自己。把气节化为一种文化内涵,他们请出屈原询问过去未来。刘勰、司马迁、李白……他们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镂石成印悬于案头,撰成六书旌于中堂,曲成宫商荡涤五腑六根浊气。至于屈原投江之举,被颂为洗却尘世肮脏。皎洁永恒,使瀚海书林梅香荷香桔香千古。
那日走江,行至秭归,两千余年的古城仍是一座古城,不城不乡似城似乡,古墙豁口取民宅一堵风火墙,斑驳出悠悠岁月。剃头匠挑子横着量完小巷,不紧不慢的吆喝声古歌一样绵长。这出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诗人的秭归有庙有祠供奉屈原,有石牌坊旌帜屈原,一派苍朴古雅终未曾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文化名城。在这里,我听到另一种呼唤。
长江弯弯回浪,临北岸有一片软水,江中的激流冲南岸峭崖,使北岸的软水温柔而明净。软水叫屈原沱。传说屈原有位贤德的姐姐叫女媭,兄弟做大官时她是农妇,概无锦衣富贵。兄弟被流放她归来故里等待兄弟。流放人永远在流放,呼唤声天天在呼唤:“兄弟,屈子,归来兮!”汨罗江中一缕英魂托梦姐姐,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次日女媭翘首江边,一条大红鱼溯流而上,面对女媭,鱼头点三下鱼尾摇三下,巨口一张吐出个宛然生前的屈原,那鱼顿时失影。传说凄美而离奇,人民性极强,秭归人都能言说而且不走样。这故事的淳朴,还在于呼唤魂兮归来的是姐姐而不是恋人或者母亲。屈原在秭归,同于钟馗在我的家乡,又成了家家门上一幅画,概无官爵,一个巴东小老头,还原于民间,我想这当是屈原最好的归宿。
(节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题目命名为“另一种呼唤”,表明作者极力反对把屈原的形象神化的观点。
B.文中写到刘勰梁启超等人把屈原的名句悬于案头,说明了屈原对后世影响深远。
C.文章对屈原故里秭归古城的描写,是为了批评现代人没有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
D.作者认为屈原怀石投江和写《离骚》是文人的迂腐,但不影响屈原精神光照千古。
E.文章结尾一段的描写,是对家乡人把屈原像贴在门上、他魂归故里的形象化描写。
小题2:“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一句有什么含意?(4分)
小题3:文章主要是写屈原,为什么却从钟馗像写起?(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