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8:54: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①。
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③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解携:分手。②平芜:草木茂盛的原野。③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以贾谊代指朋友梁耿。
(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是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试对这两句作简要的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别后的“惆怅”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鸟在原野上空远近分飞,人随着流水各奔东西。极写分手后的漂泊无依和孤独伤感之情。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以鸟衬人,使离别的痛苦表现得更具体深切。(意对即可)
(2)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惆怅之情寓于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借“鸟”“流水”写分别之痛,“白云”,写相隔之远,“明月”写相思之苦,“春草”写思念之深。借助生动可感的景物,将感情表达得含蓄而浓烈。(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临平①道中
(北宋)道潜
风蒲猎猎②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注释】 ①临平:指临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北。 ②风蒲猎猎:风吹蒲草发出的声响。
小题1:有人说:诗是动态艺术,画是静态艺术。请举例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动态”的。(5分)
小题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如诗中一二句写风吹蒲草发出的声响,蒲草随风来回轻柔摆动的样子,写蜻蜓在蒲草上站立不稳的恣态,(2分)抓住了自然景物的恣态,凸显大自然的动态之美,表现了江南仲夏的迷人风光。(3分)
小题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临平道中所见到的清丽动人的美好景象,(3分)抒发了诗人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逍遥自在和豁然闲适的心态。(3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首诗写蒲苇受风的声形,写蜻蜓在蒲苇上站立不稳的姿态,写临平山下,经行之处满眼盛开的荷花,也是充满浓重的画意,表现了宋诗在这一方面的典型特征。但是,诗人们所追求的诗中有画,并不是诗等于画,而是诗画相通,特色兼具。因为,一般说来,诗是动态艺术,画是静态艺术。此诗虽有画意,但强调了自然景物的声形、姿态,仍带有诗的特点,是二者完美结合的典范。
小题2:王国维说过,一切景遇皆情语。诗人描写了如此美丽一幅夏景图,有清风猎猎,有蜻蜓翩飞,又有满汀州的藕花,无不体现了诗人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逍遥自在和豁然闲适的心态。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参考答案:(1)这样却还不为王的,(自古及今)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2)(如果)君王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来归顺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诗词鉴赏(6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含义丰富,请加以分析。(2分)
小题2: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小题1:“帝始不见遇”的怨恨,更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怨思。杜甫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杜甫的怀才不遇、漂泊异地、远离故乡的处境与昭君相似,写昭君的怨恨也是写自己的怨恨。


本题解析:
小题1:先答“空”的含义,再翻译句意,最后答情感,反应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
小题1:此诗为怀古诗,杜甫借古伤己,借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王诜①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之景,可见此园林之富丽,春意之盎然,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意对即可)
(2)下片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更让作者倍感凄清孤寂。从全词看,作者运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