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8 18:46: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20世纪80年代,“网际互联协议”使得人们可以连接任意两台计算机,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因特网——在全球蔓延开来。20世纪90年代,随着“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出现,人们可以链接任意两个文件,这样,一个庞大的在线图书馆兼大卖场般的万维网在因特网上迅速形成。到了今天,新的协议又出现了,它就是“网格协议”。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伊恩·福斯特说:“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未来,计算机资源的实际位置已不再重要。”福斯特和南加州大学信息学院的卡尔·克塞曼是网格计算领域的先驱者,他们主张网格计算类似于电网,而且需要有一个协议来支持。这种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能够使家庭和公司的计算机有能力进入到网络中寻找和调用资源而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开发了Globus Toolkit这种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软件,并使之成为实际上的网格计算标准,也就是网格协议。
  克塞曼说:“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应急小组的领导,正在处理一起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事故,你可能想要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如泄漏物中含有哪些化学物,预报的天气状况如何,它们对事故处理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交通状况怎样,它对疏散线路有什么影响……要在今天的因特网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因为登录步骤的繁琐和软件的不兼容随时可以使你陷入困境,而如果采用网格计算,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易如反掌。网格协议不但为人们发现、访问和调用几手所有的在线资源提供了标准的平台,而且也为安全和认证等要求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网格计算技术的最直接应用之一是网格计算机的研制和开发。目前,世界各地正在建造很多台网格计算机,它们都得到了许多汀业巨头,如IBM公司、SUN公司和微软公司等的大力支持。事实上,所有这些计算机都采用了GlobusToolkit,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粒子物理学、地震工程学等领域。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资8800万美元建造的Tera Grid就是这样的一台网格计算机。它将在今年年底前建成,设计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l万亿次浮点运算,建成后将成为当今地球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一。
  由于福斯特和克塞曼对网格计算的巨大贡献,他们关于网格计算协议和标准的工作开始于1995年,因而,加利福尼亚通信和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拉里·斯马尔和其他一些科学家称1995年为网格计算运动的起始年。福斯特和克塞曼的工作使得网格计算变得现实可行。随着网格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将能随时随地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功能异常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和专家资源等诸多资源的全面共享。
1.下列有关“网格协议”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格协议实际上是一种网格计算标准。
B.网格协议使人们能够链接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等许多东西。
C.网格协议能够确保异构系统工作协调。
D.网格协议能提供标准平台,但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
2.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入文中第二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
A.不在乎与对方的计算机是否连接
B.不在乎对方的计算机位于何处
C.不在乎对方的资源是否在线
D.不在乎对方是否签署了网格协议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A.网格计算技术及其应用
B.网格计算机与网络资源的全面共享
C.网格计算机与网格计算技术
D.网格协议及网格计算方法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网格计算相类似的电网是需要有一个协议来支持的异构工作系统,它工作起来像单一系统那样协调。
B.网际互联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因特网上登录步骤繁琐和软件不兼容的问题。
C.有了网格计算机,应急小组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处理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D.今天的因特网由于没有网格协议的支持还不能应用于遗传学、粒子物理学和地震工程学等领域。



2、阅读题  文本阅读,请从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中选择一种文本进行阅读,并完成文后的题目,不得兼选兼做。(18分)
文学类文本
感悟春天?朱国良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申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的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宋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说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从一缕春色中感悟到人伦之乐才是大乐,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是出奇,甘愿被春天俘虏。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英国诗人拜伦有一年春天看见一位盲人在沿街乞讨,旁边还有一牌子写着八个字:“自幼失明,沿街乞讨”。但盆中只有稀稀落落几个钱。拜伦同情之下,马上给他改了八个字:“春天来了,我看不见!”哪里还有比看不见春天更痛苦的呢!路人一见之下,纷纷给以施舍。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春天的魅力!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小题1:作者引用大量诗句丰富思想内容,第③段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请概括说明本段大量引用诗句的作用。(4分)
小题2:第⑤段中,拜伦同情盲人乞丐给他改了八个字: “春天来了,我看不见!”路人一见之下,纷纷给以施舍。这是文字的力量,为什么说“更是春天的魅力”?(6分)
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说明作者从春天那里获得了哪些感悟?(8分)



3、阅读题  中国式尊严
冯 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落座,由英语系两位老师监考。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忽然暂停发试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在相邻的座位!”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如果我们换位置,就证明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我说,“反正我不换。”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
“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这总可以了吧?”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后来我提前完成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说,“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所教的一门功课作为专业课之一。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仍有逃离的羞愧。
在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诚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她显得非常惊讶,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
最后这句话害得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各种中文警示牌,说明很多中国旅客在国外缺少尊严,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提供背景,该部分在结构上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我”通过测试之后,在电梯里和S小姐相遇,她对“我”补充说的话是想表明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虽有充足的理由暂停课程,但“我”仍感到羞愧,原因是自己暂停学业,有知难而退的嫌疑,有损尊严。
D.文章结尾说“我差点儿掉下泪来”,这泪里既有“我”通过努力获得尊严的欣慰,也有对S小姐给予“我”理解和鼓励的感动。
E.文章开头写S小姐对中国学生的偏见,要求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隔开,而后来却对“我”大加赞赏,可见,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
小题2: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为什么以“中国式尊严”为题?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启示?(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2008年,沃维克教授宣布,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生物电脑控制的机器人:一只具有鼠脑的机器人。不过,目前这个鼠脑机器人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但它是科学家探索高级生化机器人的一个重要进展。
②什么是生化机器人?就是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机器人,它们具有机器人和生物体的各种优势。生化机器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了人脑和机器人身体的“人脑机器人”。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具有人脑特质的机器人恐怕要在遥远的未来才能实现。要让人类拥有机器肢体,首先得让人类的大脑神经系统和植入身体的电子设备“正常对话”。
③美国科学家曾经成功在一位半身不遂的男性患者大脑中植入一块电脑芯片,患者可以把自己的神经信号传递给电脑芯片,再由电脑芯片发射信号来支配机械假肢或身体附近的电器。目前,植入电脑芯片的残疾患者已经可以自主操作电脑,能发送电子邮件,甚至还可以玩电脑游戏。
④研究人员希望,残疾患者在芯片的帮助下可以直接用大脑控制假肢。虽然现在就已经出现了可以部分控制的假肢,不过尚不能对假肢实现较长时间的稳定控制。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和所有的生物组织一样,对机械电子设备具有排异反应。
⑤科学家希望能控制神经细胞和电脑芯片的信息交流过程。他们目前的研究目标是,把2个或者2个以上的神经细胞用生物学的方法连接起来,这样一来,2个细胞就可以相互交流信息。假如科学家们能够让细胞之间通过电子设备进行交流,这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研究人员的远大目标是将多个细胞联结在一起,做成一个类似电脑上的转换电路,这样就可以将微电子设备和人体结合起来,制造出具备人类大脑的机器人。
⑥除了研究人脑机器人外,一些研究人员还热衷于研究一种机器大脑、人类身体的“肉身机器人”。目前,不少机器人实验室已经能够在外形上让机器人和人类一致。不过,这些机器人只是包裹了一层仿真的人造皮肤,皮肤下面还完全是电子设备,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相对完善的肉身机器人。
⑦日本研究人员则希望利用基因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打造出真正的肉身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全身上下都和真人一样,皮肤具有人类的触感和温度,体腔内完全是人类的内脏。除了头部的一块电脑芯片外,肉身机器人其他的地方都是利用基因技术制造的人造骨骼、肌肉、皮肤等器官。其全身上下都布满了神经系统,它们的行动是由头部的芯片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的。除了上述特点外,肉身机器人还将具有人类的思维能力,能够与人类通过对话交流思想、接受并理解人们的命令。
⑧目前,具有生物活性的人造皮肤、人造肝、人造肾、人造胰、人造骨等人体器官都已经研制成功,并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使用。这些人造器官是制造肉身机器人的重要基础。尽管如此,制造肉身机器人还要面对其他一些障碍。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怎样把这些人造器官整合起来,怎样让这些器官和电脑芯片正常地进行信息交换。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2期)小题1:对“生化机器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生化机器人就是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机器人,他们结合了机器人和生物体的各种优势。
B.生化机器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人类大脑的机器人,一类是具有机器人大脑和人类肉身的机器人。
C.只要让人类的大脑神经系统和植入身体的电子设备“正常对话”,就能制造出具有人脑 特质的生化机器人。
D.真正意义上相对完善的肉身机器人除了头部有一块电脑芯片外,其他地方都是利用基因技术制造的人造骨骼、肌肉、皮肤等器官。
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曾经成功在一位半身不遂的男性患者大脑中植入一块电脑芯片,目前这位患者可以直接用大脑控制假肢,自主操作电脑。
B.因为人类大脑对机械电子设备具有排异反应,所以现在即使借助电脑芯片也不能对假肢实现较长时间的稳定控制。
C.要将微电子设备和人体结合起来制造出生化机器人,需要将多个细胞联结在一起,做成一个类似电脑上的转换电路。
D.把各个人造器官整合起来,并让它们和电脑芯片正常地进行信息交换是目前制造肉身机器人最大的难题。
小题3:根据全文意思,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类的大脑和所有的生物组织一样,对机械电子设备具有排异反应,所以,就算在遥远的将来具有人脑特质的机器人也无法制造出来。
B.如果机器人全身上下都和真人一样,还将具有人类的思维能力,那么,到了生化机器人时代,人和机器人的界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C.将微电子设备和人体结合起来,能制造出具备人类大脑的机器人,由此可知,人类实现永生不死的梦想就能变成现实。
D.具有生物活性的人造器官已经研制成功并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由此可知,人脑机器人和肉身机器人的制造条件已全部成熟。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小题。?
跟着杂志去打工
刘怀远
二根宝贝似的手握杂志,背了行李站在城市的一条小街上,这里是自发的劳务市场。街的两边站满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他们像摆进农贸市场任由城里人挑拣的农副产品。
二根是第一次出来,是熟读了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后才壮了胆子来的。法宝一般的书,啊,好比走夜路刚好遇见了手电筒,他很庆幸。
有人过来拍他单薄的肩膀:“我厂里缺人,去吗?”二根看着那人的大肚子,结巴着问:“你给多少钱啊?”“你是新人,1000元一个月,等熟练了涨到1500元。”
二根有些动心,他记起杂志里的话,问:“我们有医疗保险吗?”那人拧了眉头,上下打量二根,说:“有。”“有养老保险吗?”“有。”“节假日加班的话是给300%的工资吗?”那人笑了,露出被茶叶水泡黑的牙:“给呀。”二根也笑了:“好,我跟你去签用工合同。”那人说: “你不是两条腿的人,是三条腿的蛤蟆吧?这么金贵!”
周围几个农民模样的都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表明他们和二根划清了界限,不是同伙。那人大喊一声:“1000元一个月,有去的吗?”
周围的几个人立刻围住他,还有闻声往这边小跑的。那人挑了三个年轻的,走了。走时还特意朝二根扭过头,用鼻子很响地哼了声。
二根愣了,翻开杂志又看。是啊,文章里就是这么说的啊,我一句话也没问错啊,农民工要享受和城里职工一样的待遇啊。
过了好一会儿,又有人凑到二根面前:“干建筑的活,1500块一个月,怕脏怕累吗?
“不怕,农村出来的什么也不怕。管吃管住吗?”
“管。”
“给……买保险吗?”二根嗫嚅地问。有了刚才的被人奚落,底气明显不足。?
“保险?什么保险?”
“医……医疗和养老保险啊。”
“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那人边说边抬起脚,板着脸往前面走去,三五分钟就领了人折返来。
街上的人少了起来,早晨和他并肩站立的人被一批一批地带走。也没听他们讲什么条件啊,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有的连什么工作好像都没问,生怕答应晚了被别人抢了机会。难道他们没有听说过农民工该有自己的权益和保障?
到了正午,二根肚子响起来。二根摸了摸衣兜里不多的钱,舔舔干裂的嘴唇,咽了口口水,权当吃了中饭。二根又翻看了几页杂志,就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
太阳偏了西,街上的人更少了,更是不见了来雇工的人。
二根心里急起来,额上沁出汗。肚子饿得难受,他就蹲在地上。
这时,远处有个声音喊:工地上要挖土方的,一天40元……
二根慌忙站起来寻找,想立即就跟定了那声音。起得急了,那本杂志“哗”地一下掉在地上。
二根匆匆瞥了它一眼,径自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摘自《小说月刊》2008年第6期)
小题1:文章以“跟着杂志去打工”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二根对杂志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并据此回答这一变化反映出主人公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小题3:作者除了写二根,还写了许多“和他一般模样的人”,其用意是什么?(6分)
小题4:试选择两个角度探究小说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6分)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