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8:33:47
1、写作题 张抗抗在《地下森林断想》中有这样一句话:“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请你以“风与墙”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这是一道典型的命题作文。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从形式上来说,属于“材料+命 题”作文。这类作文的中心在命题,材料只是一个引子,是为了引出命题。当然,材料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很多作文题目的材料能引发学生对于命题的联想,拓宽考生的视野,帮助考生确定写作方向。也就是说,考生如能找到材料中心与命题的契合点行文,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切合题意的。本次“风与墙”作文很难找到材料与 命题的契合点,尽管网上有老师试图将二者结合,认为“风”意味着客观条件,“墙”意味着人的主观判断,由此挖掘最佳立意“客观条件对人的判断力的影响”,个人认为此观点有些牵强。对于这样很难发现材料与命题契合点的作文,个人认为考生不妨将考虑的重点放在命题上,毕竟命题才是作文的核心。
2.从 形式上来说,属于关系型词语式作文。既是关系型,考生首先要弄清“风”和“墙”二者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恰恰难倒了很多考生。个人认为,要审好这一题目, 要明白三点:一是“风”和“墙”应更多地考虑其比喻义和引申义,而非其实指的本义。“风”有好风也有不好的风,“墙”有该砌的该保护的也有该拆该推的。二 是思考“风”与“墙”的关系,大多数事物间无外乎三种关系:相反、一致、相依存。三是注意内容的主次,一般的并列词语式作文,因为涉及到两事物,故在写作 侧重点上最好有主有次,不要平分秋色。
3.本次作文立意参考:
①风是改革,是创新,是潮流,是时尚;墙则是顽固,是保守,是旧思想。肯定风,否定墙,希望风能摧毁这道墙。
②风是世俗,是偏见,是歪风邪气,是诱惑;墙则是良心,是信念,是处事原则,是真理。肯定墙,否定风,希望墙能阻挡这股风。
③风是挫折,是磨难,是失败,是打击,是流言蜚语,是悲痛,让我受伤;父母的安慰、老师的鼓励、同学的信任恰似一堵墙,替我抵挡伤害,遮风挡雨,为我构筑了一个避风港。
④老师的开导,同学的谈心,如一股温暖的春风,推倒了我心中那堵厚厚的高墙,帮我解开了心结,叩开了内心紧闭的大门。
⑤一个人既要有风的灵动、变通、气势,也要有墙的执著、坚强、踏实,才能走向成功。
⑥母爱如风,父爱如墙,共同伴我成长。
⑦风是动的,墙是静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动静结合,方显智慧。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发展成长的最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艾略特)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毕淑敏)
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就越不容易,因为他要为这选择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 (王小明)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选择无悔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微笑,我们哭泣,风雨中,始终向前。
无论是路的长与短,还是路的左与右,都曾留下我们的欢乐,泪水,我们不曾忽略任何一边。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出现了路。”一语点破路是人走出来的。若脚下没有路,我们便可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宽阔的马路有美丽的风景,人们便会选择,难道荆棘的小路有自然之色更不夺目吗?左边的小路离家近,选择了是一种捷径,右边的大道宽阔,选择了便是一种延伸。任何一种选择我们都应该无悔。
站在高三的道路上,我泪眼婆娑,看不到我的未来,可是这条路是我的选择,我不曾后悔,所以我义无返顾地向前走。虽然,在途中,有点忧伤。
是彼岸太美好了吧!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这条路上跑呢?我总是看到太多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女孩子笑着,哭着跑过,那泪水与汗水砸落在地面上是难过的声音,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依然义无返顾,脚步铿锵地向前,而我,和他们一样,走上了这条生命中的不归路,青春中,这是我们所有的欢乐与哭泣。
此时此刻,心中有无限遐想,“丝绸之路”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燕园之旅”又是怎样的一种激动?我不曾经历,印象中的美好定格在我的想象中。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去走一次燕园之路,去全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前看一看。
十八岁时,友谊之路走的很顺利,那些天涯海角的朋友同我一样,都是十八,九岁。正是高考之时,我们共同的梦想使我们成为朋友,我们执笔书写我们的友谊,写我们各自生活的地方,写各自眼中对方的美好,在这条路上,一起向前,一路仰望,是否留恋?曾经,现在,将来,这条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谁也不离开谁。
路,失败之路,成功之路,探索之路,追求之路——走过了就会成为我们的财富。
在前方有梦的这条路上,我们只有在泪水中学会坚强,在迷茫中找回自己,在希望中继续努力,我们必须使我们的脚步铿锵,然后在通往彼岸的这条路上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人生的选择”列举了一些名人对选择的观点和看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会面临选择。每个人的选择是与志向兴趣紧密相联的,志向高远,选择才能正确。正确的方向和道路选定以后,就应以坚韧的毅力勇往直前,切不可半途而废。要明白如何选择,选择之后该怎么做。因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1.要敢于主动选择
2.面对自己的选择的道理,要敢于走下去。
3.只有志向高远,才能有正确的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阶,实在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了。居家小院有它,宫殿大院有它;大街小巷有它,高楼大厦更有它……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高贵的,又是平易的。它既可以抬高人,官居显位;又可以损毁人,身败名裂。它既可成全孜孜追求者,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穷千里目更上层楼;亦可呵护一时失意者,拓宽胸襟,志存高远,化干戈起宏图。有人喜爱它,处处营建,筑成高墙壁垒;有人讨厌它,时时拆除,建设和平清气……台阶,确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时常荡起阵阵涟漪,引起种种联想。
从上文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台阶”的认识。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以“一本书就是一个人”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例文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唯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
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忽然地,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点评』再次读到海子,你的眼睛一定会涌出一串热泪。遥远的是时光,贴近的是精神。时光可以夺走圣哲的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在他们的著作中永恒地向我们微笑。翻开每一本有用的书,我们就和圣哲相遇了———读书就是如此奇妙!
冷夏说他是“在这个夏天的下午”读《瓦尔登湖》的,但是我总感觉即使他是在隆冬的季节读这本书,心里也会如沐春风。现实是如此的喧哗和骚动,而瓦尔登湖畔却是如此的安详和静谧,人只有和自然融为一体,才有未来。能够把这种感觉写出来,平凡的文字也会变得不朽。
本题解析:一本书倾注了作者许多心血,包含了作者许多美好的愿望和深刻的思索,人们常说: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个人格。的确,书如其人,我们读书不光是读故事,听道理,更深一层是读作者的人格,伴他同行,与其同思。如果你同意这句话,你能用你的阅读经历写出你的体验和感受吗?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快与慢都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一种状态。社会发展、工作生活、艺术创造等等都有个“快与慢”的问题。有时需要快,有时需要慢;有人喜欢快,有人喜欢慢。
你对“快和慢”有怎样的感悟和评说,请以“快和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当今社会,无论做什么都追求快节奏,如“快餐”“快运”“快拍”等等,人们都把“快”作为效率提高的标志。其实凡事并非完全如此,就像日本教育家大田尧所说,教育就不能急于求成。
园丁需尊重种子自己的设计图。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园丁的工作就应只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长成一个优质的果实。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最佳归宿,教育者也应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成长规律。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就很幸运,父亲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未来前进的方向。尽管父亲对机械很感兴趣,很希望乔布斯将来能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但他仍满足了乔布斯的发展愿望。乔布斯也因此能够凭借自己对电子行业的热爱和睿智的头脑最终实现“改变世界”的梦想,把电脑和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园丁要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成长是种子自己的事,园丁绝不可越俎代庖,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揠苗助长的人一定不知道禾苗的想法,所以才会急功近利地以可笑的方式去实现目标。风靡全国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是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效课堂模式。这一改革带来可喜变化,变化带来一片欢笑声。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热烈讨论,激烈辩论;争问抢答,解决疑难;多角思考,实践创新;笑逐颜开,欢乐一片。该校的教学质量也由原来的全县倒数变为名列前茅。杜郎口的老师们深深懂得要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的道理,他们明白自己只要培好土、施好肥、浇好水,做好园丁的分内事就行了。
园丁要对种子只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是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它会促进种子的健康发育、成长,能使结出的果实又香又甜。而无机肥、催化剂等虽会使结出的果实又快又大,却使结出的果实并不香甜。而目前,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正是去除无机肥料的问题。“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各类补习班”等等充斥着我们的教育。这些做法虽然看起来很“高效”,但并不长远,就像对苹果施加无机肥一样,乍看可喜可贺,实则贻害无穷,弊端定将在不远的未来凸显出来。
让雄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才能炼出矫健的翅膀;让松鼠在树枝间自由跳跃,才能造就敏捷的身手;让游鱼在大浪中自由搏击,才能展现顽强的生命。只有提供宽松的环境,充分尊重个性,不急于求成,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只有秉承尊其成长规律、尊其独特个性、尊其独立人格、尊其自由精神的方针去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才能让每个人将自己的特长、优势、个性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地让他们找到可以在其中自由飞翔的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矛盾关系”的关系类话题材料作文题,对这两个矛盾的概念要突出重点,强调弊中有利或利中有弊。“快与慢”这个话题很宽泛,快——可写快速发展给人带来的种种好处,也可以写快节奏的生活给人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慢——可写“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也可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习,稳稳当当的工作”的沉稳,以及“水流心不竞,云在俱意迟”的从容;但,“快与慢”是关系型的话题,最好要围绕其关系展开,全面分析:快的优劣,慢的好坏,以及何时应该快,何时应该慢,什么情况下快,什么情况下慢等等,最好写成议论文或散文。为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1. “快”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是一味地求快,却可能失去很多的东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2.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习,稳稳当当的工作。
3.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漫不经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