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时间:2019-06-28 17:50: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B.今行而无信:诚信。
C.秦王必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地略:掠夺、夺取。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遇将军可谓深矣臣壮也犹不如人
B.今行无信秦王必喜善见臣
C.樊於期前曰今得闻教
D.樊将军穷困来归丹组长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小题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小题4:将下列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4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1)就是太子不说,我也要来拜见您了。(只是)现在空着手没有什么凭信,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


本题解析:
小题1:信:凭信,信物
小题1:A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
C、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 D、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来。
小题1:“心狠手辣”不对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加粗“之”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与之共知越国政∕夫差将欲听,与
B.?四方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C.?又败于没∕今寡人将助天灭
D.?夫吴与越也?∕寡人不知其力不足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郑玄传(节选)
  ⑴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⑵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⑶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⑷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⑸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③,回、赐④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注]:①乡啬夫:乡里掌听讼及赋税的官员。②图纬:汉儒多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③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④回、赐:指孔子学生颜回和子贡。子贡原名端木赐。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常学官(? )
②玄因从诸疑义(? )
③大将军何进闻而之。(? )
④遣使玄(? ?)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东无足问者——玄不受朝服,而幅巾见。
B.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从质诸疑义
C.入西关——闻玄善算,召见于楼
D.皆得未闻——得无教我猎虫耶?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⑸段中划线句“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的言下之意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全文,概括郑玄的性格、品质。(每空不超过4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诣(到…去;往…去)
  ②质(问、询问)
  ③辟(征召)
  ④要(邀请)
2.C
3.①(应劭)自我引荐说:“我是前泰山郡太守应中远,想做您的学生,怎么样?”
  ②袁绍于是就推举郑玄为茂才,上表奏请皇上拜郑玄为左中郎将,(郑玄)两个官都没有去做。
4.要做我的学生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而且不以做官为荣。
5.好学上进;厌恶做官;为人正直;性格耿直;不畏权贵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③,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④
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⑥,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⑦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②海濒:海边。③圣化:皇帝的教化。④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⑤钩:镰刀。⑥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⑦齐:渤海郡古为齐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并②禽③举④副⑤恤⑥说⑦遣还⑧罢⑨得⑩躬⑩犊⑩课
2.翻译:
①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②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③移书敕属县
④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3.理解:“好末技"中的“末技”是指?


参考答案:
1.①同时②同“擒”③推荐④符合⑤周济、体谅⑥同“悦”⑦打发(他们)回去⑧撤去⑨能⑩亲自11小牛12督促
2.①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
②如今想要我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
③发信告诫下属各县;
④龚遂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
3.指工商业。


本题解析:
1、关键词:②禽:通假字;⑤恤:体恤,周济;⑥说:通假字“悦”;⑩犊:牛犊;⑩课:督导
2、疑难句子:①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何以:倒装,应为“以何”;息:平息;称:满足,使……称心如意
[文言知识]
“饥"、“劝"及其他。“饥"本指灾荒,上文“渤海左右郡岁饥”,“岁饥”即荒年。又,《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大饥”即大规模灾荒。但“饥"后来也指“饥饿”,上文“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其中“饥寒"即指饥饿与寒冷。再说“劝”。上文“劝务农桑”中的“劝",解为“鼓励"、“勉励",句意为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劝学”即勉励(他人)学习。但后代也有将“劝”作为“劝阻”用的。文言中的这种词义现象要特别注意,一不小心就会搞错。再如“恨”,它既可指“怨恨”,又可解为“遗憾"。《前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桓帝、汉灵帝是“先帝”(刘备)的祖上,纵然他们昏庸,刘备也不可能“怨恨”他们,因此“痛恨”要解释为“痛心与遗憾”。
【译文】
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需弄耍弄罢了。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龚遂又说:“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们对我的工作暂时不要按常规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并特别赐给龚遂黄金,还为他增派了驿车。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接着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渤海郡中还有一些结伙抢劫的人,听到龚遂的教令后,便自动解散,放下了手里的兵器而拿起了锄头和镰刀。这样偷盗抢劫之事便都平息了,老百姓开始安居乐业。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
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以身作则,追求俭仆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命令每人都种一棵榆树、一百棵薤、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五只鸡。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龚遂就让他们卖掉,购买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性收获,鼓励人们多积蓄农副产品。(龚遂)还巡视劝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徒醉于市。玄宗度曲,亟召白,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②面以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靧(huì):洗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龙初遁还,巴西做客
B.母梦长庚星,因以之  天命
C.帝欲白,妃辄沮止官员
D.永王磷为府僚佐征召
小题2:下面句子都能表现李白文学才华的一组是?(3分)
①十岁通诗书?②然喜纵横术,击剑?③为任侠,轻财重施?④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⑤ 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⑥使高力士脱靴
A.①②⑤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年轻时就才华出众,益州长史苏颋见到他惊叹他为“天才英特”,认为“少益以学”完全能赶上汉代的司马相如。
B.李白和吴筠关系友好,吴筠被召进京城,他也到了长安;后经吴筠引荐得玄宗赏识,进而供奉翰林。
C.李白生平爱酒,在任城时为“竹溪六逸”之一,居长安时常在街市饮酒,成为“酒中八仙人”之一。
D.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在永王李磷幕下当僚佐,李磷失败,李白论罪当斩,幸亏郭子仪全力营救,才幸免一死。
小题4:断句和翻译。(6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
[3分。每错3处扣1分,扣完为止。“至是”之后可断可不断,“囚”后可断可不断。]
(2)高力士向来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很以这件事为耻辱,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来激怒杨贵妃。
[3分。“素”、“耻”各1分,大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客:客居 命:命名 官:为……授予官职
小题1:②③⑥不能显示李白文学才华,分别写李白好武、乐施与轻视权贵的性格特点。
小题1:并非吴引荐,而是贺知章。
小题1:略
附:课外文言文译文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
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李白)十岁时就通读诗文,到了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的州郡已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才才智超群,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后来,又客居任城,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下会稽,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了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相乐。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有一次)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作词曲,想创作乐府新词,迅速召见李白,让他执笔,李白不久写成十余章,玄宗很赞许他。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忽然心里受到触动,想要听由李白所写的歌词演奏歌唱的节目,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给他洗脸,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于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磷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永王)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当初,李白游并州曾见郭子仪,郭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才免受处罚。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使李白幸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返回寻阳,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经过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
李冰阳任当涂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逝世了,终年六十多岁。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