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常识》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7:19: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择题下面诗句不属于王勃作品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C.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池来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多选题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家》中着力刻画了一系列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瑞珏,这几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她们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20090402
B.《红楼梦》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一段宝玉和宝钗共读《西厢》的情节,此段文字细致地表现了他们二人的深层心理。
C.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是现代社会人类的象征,他象征了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强者,作者通过他歌颂了人类的勇敢和坚毅。
D.“拜金”泯灭了葛朗台的人性,也割断了他和其他人之间除“现金交易”以外的一切感情和联系的纽带,包括妻女也只有在与金钱有关时才有价值。
E.《呐喊》中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参考答案:BE


本题解析:B共读《西厢》的是宝黛两人,而非宝玉和宝钗。 E《祝福》选自于《彷徨》而非《呐喊》,所以《呐喊》里就没有祥林嫂这个人物了。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辞赋家,世称贾长沙、贾太傅,也称贾生。
B.阿·托尔斯泰是前苏联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是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作品。
D.朱自清,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曾发表长诗《毁灭》、诗集《踪迹》。他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抒情委婉细腻,代表作有《荷塘月色》、《寒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寒夜》巴金写的小说)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面各项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与地坛》是一篇近一万五千字的文章,这么长的篇幅在散文中是不多见的。事实上这不是一篇通常意义上的写景状物、模山范水的记游作品,而是一篇情意深挚的追悼性写人散文。
B.地坛对于史铁生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它是他的全部:全部的忧愁、欢乐、迷茫和理想。所以,作者叙述的“我”与地坛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忧郁、无助的情绪,但又隐藏着另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气概。
C.题目是《我与地坛》,可是文章中用了整整一节来写“母亲”,是因为对于“我”来说,地坛和母亲都是抚平创伤、焕发新生的源泉,这在整体上是象征性类比。
D.《我与地坛》风格独特,带有明显的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作者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之中,坦诚地表现自己。这样的作品读来使人回肠荡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应是记事散文)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的表述,不完全对的一项是:
A.吃不上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人是阿Q,吃上葡萄也说葡萄酸,惟恐别人分甜头,这种人真是又自私又狡猾。
B.“语言总是跟着思想走,思想明确,语言也就明确,思想混乱,语言也混乱。”这句话道出了思想和语言的辩证关系。
C.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当推屈原、李白;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当推拜伦、雪莱。
D.标点符号,离开具体的语境,很难说有什么具体的含义。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其含义就很具体了。鲁迅正在惦念着在狱中的柔石等人有没有被褥,但突然收到噩耗,柔石等人被秘密地惨酷地杀害了,“原来如此!………”这个感叹号,极强地表现了鲁迅的愤怒和震惊;一时间,悲痛、仇恨、愤怒等等复杂而深沉的感情,使得鲁迅说不出话来,这就是省略号的含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