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五)

时间:2019-06-28 17:09: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奥斯里克上。)
  奥斯里克 殿下,欢迎您回到丹麦来!
  哈姆莱特 谢谢您,先生。(向霍拉旭旁白)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
  霍拉旭 (向哈姆莱特旁白)不,殿下。
  哈姆莱特 (向霍拉旭旁白)那是你的运气,因为认识他是一件丢脸的事。他有许多肥田美壤;一头富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资格把食槽搬到国王的席上来了。他“咯咯”叫起来简直没个完,可是——我方才也说了——他拥有大批粪土。
  奥斯里克 殿下,您要是有空的话,我奉陛下之命,要来告诉您一件事情。
  哈姆莱特 先生,我愿意恭聆大教。您的帽子是应该戴在头上的,您还是戴上去吧。
  奥斯里克 谢谢殿下,天气真热。
  哈姆莱特 不,相信我,天冷得很,在刮北风哩。
  奥斯里克 真的有点儿冷,殿下。
  哈姆莱特 可是对于像我这样的体质,我觉得这一种天气却是闷热得厉害。
  奥斯里克 对了,殿下,真是说不出来的闷热。可是,殿下,陛下叫我来通知您一声,他已经在您身上下了一个很大的赌注。殿下,事情是这样的——
  哈姆莱特 请您不要这样多礼。(促奥斯里克戴上帽子)
  奥斯里克 不,殿下,我还是这样舒服些,真的。殿下,雷欧提斯新近到我们的宫廷里来;相信我,他是一位完善的绅士,充满着最卓越的特点,他的态度非常温雅,他的仪表非常英俊;说一句发自衷心的话,他是上流社会的指南针,因为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一个绅士所应有的品质的总汇。
  哈姆莱特 先生,他对于您这一番描写,的确可以当之无愧;虽然我知道,要是把他的好处一件一件列举出来,不但我们的记忆将要因此而淆乱,交不出一篇正确的账目来,而且他这一艘满帆的快船,也决不是我们失舵之舟所能追及;可是,凭着真诚的赞美而言,我认为他是一个才德优异的人,他的高超的禀赋是那样稀有而罕见,说一句真心的话,除了在他的镜子里以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跟他同样的人,纷纷追踪求迹之辈,不过是他的影子而已。
  奥斯里克 殿下把他说得一点不错。
1.“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这句话中的“水苍蝇”指的是谁?它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姆莱特再三催促奥斯里克戴上帽子,这反映了什么?奥斯里克先是说“谢谢殿下,天气真热”,后又说“真的有点儿冷,殿下”,最后又说“对了,殿下,真是说不出来的闷热”,这一系列的改口,表现了奥斯里克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奥斯里克为什么极力赞扬雷欧提斯?这反映了奥斯里克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奥斯里克。表现了哈姆莱特对他的极度憎恶和反感。
2.反映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戏弄。表现了奥斯里克见风使舵、善变的性格。
3.通过赞扬雷欧提斯刺激哈姆莱特,从而引诱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决斗。狡诈的性格。(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雁南飞?胡?同
①春天来了,小燕子乘着南风伴着细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个屋檐下。看着它们忙忙碌碌地衔泥垒巢,我忽然想到,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秋天里的大雁了,那些披着灰色的羽毛,舞着矫健翅膀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隐退了,最后一次听到大雁的鸣叫是在什么时候?三年前?五年前?还是十年前?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天空,但并不是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只有秋天,只有雁过长空时的声声嘹亮而最悲凉的鸣叫,才能把一个季节渲染得如此有声有色。
②天空中永远都有吱吱喳喳的麻雀飞过,但我们无法像留住麻雀一样留住大雁。雁是过客,古称“宾鸿”、“一雁声嘶何处归”、“雁飞高兮远难寻”、大雁似乎总是南飞,似乎从来就没有回来过。木兰从军,苏武牧羊、昭君出塞,文姬离家,清照南徙,从南到北,也要从北到南,追逐着太阳行走,只为着找寻生命不可缺少的快意与温暖,可到头来还是留下永远的漂泊,永远的哀伤。“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这一唱三叹,是写给秋天的,写给大雁的,也是写自己的,大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它早已具备了做人类朋友的资格。可当我们再一次想起朋友的时候,朋友却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
③没有了大雁的生活,就显得有些无味,孩子们依旧捧着课本,读着诗一样的句子:“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变成‘人’字,一会儿变成‘一’字。”他们抬起头问,老师,大雁到哪里去了?老师抬头,看看城市一角的天空,慢慢说,大雁已经成了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写在《诗经》里,“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写在《礼记》里,“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写在唐诗中,“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写在宋词里,“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写在崔莺莺长亭送别的元曲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写在宋江南征方腊的明清小说中,“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④我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解释大雁消失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根本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作文课上,他们描写秋天,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遍地都是金黄的小麦,我说这是一个低级错误,但更低级的失误却在于我:他们面面相觑,竟然不知道错在何处?在都市中生活,谁还能像春天池塘的鸭子一样敏感于江水的冷暖,敏感于季节的变化,空调可以模糊夏与秋的界限,超市的货柜上永远摆放着四季的瓜果,钢筋水泥的房子不能标记春夏的变换,在一个被以文明的名义遮盖的封闭的笼子里,我们怎舍得这一处自我陶醉的世界。
⑤也许人们早已经不再关心窗外的天空,只是聚精会神于电子时代极度的物欲的张扬。当我们把电视当成主要的娱乐的时候,星辰就从夜晚的视野消失了;当我们把电脑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草木虫鱼就变异成电子游戏里打打杀杀的怪兽;当乡村不再有绿水青山、都市不再有春夏秋冬的差别的时候,我们猛然间发现已经搞错了自己在这个星球上的身份是过客还是主宰。
⑥天高气爽,白云悠悠,黄叶飘飘。一行大雁从蓝蓝的天空掠过,撒下串串清脆的叫声。
⑦这记忆中的景象多美啊!我们还能再看到吗?我们的孩子能看到吗?
(选自《青岛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②段说“大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 是因为人的漂泊不定行旅匆匆和大雁的漂泊类似,大雁理解人们落寞孤独的灵魂,它是人类的朋友。
B.文章第③段引用《诗经》《礼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里的句子,说明自古大雁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密切。
C.作者认为,秋高气爽,只有雁过长空时的声声嘹亮而最悲凉的鸣叫,才能把一个季节渲染得有声有色。而现在,大雁只是文学中的一个意象,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
D.文章第⑤段描写了当今电子时代人们远离自然的现象,表现作者深深的忧虑。
E.这篇散文联想丰富,采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小题2: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大雁,①②段中却写到燕子和麻雀,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答: ?
小题3: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情感的理解。(6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AE
小题2:写燕子再一次回来,用对比手法说明大雁没有回来,并引起下文;写麻雀天天吱吱喳喳对比说明大雁是过客。(每点2分)
小题3:(6分)对过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念;对人类以“文明”的名义与自然隔绝的感慨;对现在和将来自然受到破坏的担忧。(每点2分,只要联系现实,写出每点的意思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A“大雁理解人们落寞孤独的灵魂”应为“人们喜欢用大雁寄托情思,抚慰落寞孤独的灵魂”;E“表达了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无中生有。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小题2:本题实质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因为描述的主体对象是大雁,因此描述燕子和麻雀起衬托作用,手法优先想到衬托,内容上突出是过客。
小题3:本题实质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抓住第4段最后“在一个被以文明的名义遮盖的封闭的笼子里,我们怎舍得这一处自我陶醉的世界”与第7段“这记忆中的景象多美啊!我们还能再看到吗?我们的孩子能看到吗?”这两个关键句子加以揣摩,就可品味出文章最后一段的情感。这两个句子从形式上来看都是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中的怀念与担忧不言而喻。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简答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简述《堂吉诃德》中桑丘的总督生涯。


参考答案:
桑丘在担任总督期间,断事公平合理,为官清廉正直,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受到人们的颂扬。 (2分)但终因担任总督之事是公爵夫妇的恶作剧,公爵派人伪装成敌人进攻海岛,把桑丘打得遍体鳞伤,桑丘觉得当总督的日子并不好过,于是辞官不做了。(3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德纲:今天相声的另一种说法
作为起源于北方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相声实际上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它也有百余年的历史,而且形成了固定有效的表演系统和独到的语言体系,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它本来是从民间生活和低层民众中自然生长出的一种娱乐形式,但也逐渐融入了大量精英文化的内容。比较“国学”,它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草根百姓的作用更为直接一些。它在新世纪焕发出巨大的生机,毫无疑问,相声的这次复兴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和郭德纲的努力和成就有关。
在继承方面,郭德纲不仅学习了大量传统相声段子,他还继承了许多传统民俗文化的其他技能。他学习过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擅长文丑和铜锤的角色。掌握了大量的艺术材料,具备了深厚的表演能力。还有,在曲艺之外郭德纲对于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其他内容甚感兴趣并阅习不已。更为难得的是,他阅读了许多古书,在微博和相声中多次提到他读《论语》《史记》《明史》之类的话。平心而论,在相声演员中,他对传统文化所下功夫之深是少见的。
在创新方面,郭德纲至少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成就。一是将大量现实生活的时新内容融入了相声。他的相声语言中包含了许多时下最为流行的语言,比如“喜羊羊”、“熟女”、“元芳,你怎么看?”等,他的相声名字叫《元芳江南style》《小萝莉》《屌丝青年之男儿当自强》等。他的相声内容中也有许多新鲜的现实生活元素,比如,皮鞋很忙,又做胶囊又做果冻。这些近年来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在他的相声中得到艺术的改造和再现,起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二是创造力独到的郭氏相声特色。郭氏逗乐法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基本上还是相声艺术的传统模式,关键在于量上的差异;较之于前辈演员,郭德纲将更为密集的包袱、更为迅捷的反应能力、更为快速的节奏、更为丰富夸张的语言及极尽其能的铺排推衍运用到其相声中去,因此对观众形成了更大的刺激力和逗笑力。在这个时代,物质的丰富和欲望的放纵已经远远超越以前的时代,人们的神经和感官需要获得更大更频繁的刺激,才能获得较好的满足。而郭氏相声正好符合这个时代相当一部分人这样的需求结构。与之相对比,其前辈甚至同辈演员绝大多数不具备这样强的刺激能力,所以无法更好地赢得市场和观众。而这正好彰显出郭氏相声的独到之处。
可以说,继承和创新是郭德纲相声最为重要的动力因素,二者相反相成地在艺术方面推动郭德纲走向成功。
(《博览群书》2013.4)
小题1:下列对“相声”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相声有固定有效的表演系统和独到的语言体系,并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相声属于近代民俗文化,它和“国学”相比,对近现代生活尤其是草根百姓的作用更为直接一些。
C.相声演员在用传统逗乐模式来逗乐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现场效果。一般来说,逗乐的量越大,对观众的刺激力和逗笑力的力度也就越大,现场效果也就越好。
D.相声起源于北方民间,是从民间生活和低层民众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曲艺形式,后来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很多的精英文化内容。
小题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相声演员,郭德纲对曲艺之外的中国民俗文化非常感兴趣,可见,他不仅是一个曲艺大师,更是一位民俗文化大师。
B.郭德纲在相声中改造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创造了不同于其他相声演员的独到的郭氏逗乐手法。
C.郭德纲的前辈甚至同辈相声演员的相声,如果不能对观众的神经和感官造成强大的频繁的刺激,就不可能赢得市场和观众。
D.郭氏相声逗乐法基本沿用传统模式,它的成功不是因为逗乐手法新奇,而是因为刺激力正好符合了物质丰富和欲望放纵的时代相当一部分人的需求。可见,推陈出新是相声艺术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小题3:郭德纲在相声艺术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答?一、在继承方面,郭德纲对传统文化下足了功夫:他不仅学习了大量传统相声段子,还继承了许多传统民俗文化的其他技能;在曲艺之外对于我国民俗文化的其他内容深感兴趣并阅习不已,还阅读了许多古书。二、在创新方面,郭德纲将大量现实生活的时新内容融入了相声,体现了独到的创造力。( 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非所问,题干要求解读“相声”的内涵,此旁移为“相声表演”
小题2:A.无中生有,“更是一位民俗文化大师”在原文中没有根据。郭德纲对民俗文化感兴趣只是使他的传统文化功底得以超越其他相声演员,并不能说是民俗文化大师。B。逻辑关系不成立。根据原文,独到的郭氏相声手法,是在表演时增加传统逗乐模式的“量”,使之更具刺激力和逗笑力。C。原文是“无法更好地赢得市场和观众”,用“不可能”过于绝对武断。
小题3:文章的结构比较明显。此题的答案在第二、三段中概括。第二段从继承方面来分析的,第三段从创新方面来分析成功原因的。当然,在组织答案时,尽量精炼。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需穿越的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有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100只桨,扬起5个或6个或7个布帆来。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个大海和13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儿子的漫游,既开宗明义,引出年轻应该漂泊的话题。又抒发情感,表达对儿子能独立闯荡的欣慰与激动。
B.文章第二段,写柏林火车站留学生的事件,表现了漂泊者非凡的勇气,从中可看出漂泊对年轻人成长的意义。
C.文章第四段,写“我”在“北大荒”的漂泊。但比较起儿子来,“我”这一辈子的人生半径就显得狭短了,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
D.文章第六段中“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青春脆弱,单薄,无力掌控方向的特点。
E.文章第七段引用泰戈尔的诗,增加了文章的的文化韵味,又升华了漂泊对于人生的意义的主题,且使文章的结尾有了浪漫的情致。
(2)文中“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的性格?”,这句话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年轻人去漂泊已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作为即将告别中学的我们,人生就要开启新的旅程,那么,为了你的“漂泊”,你是否还需要别的准备?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D
(2)这句话的意思是柏林留学生经历了举目无亲、风餐宿露的漂泊生活,但漂泊的生活也相应塑造了他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强个性。表达了对勇敢漂泊者的赞扬与尊敬。
(3)漂泊能扩大人生的范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漂泊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锻造坚强的意志;漂泊能丰富人生体验,增加美好的回忆;漂泊能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出枯燥的牢笼;漂泊能纵展想象力,给人生带来浪漫色彩。
(4)可谈准备知识或智慧,准备更好的意志与心态,准备更强健的体魄,准备经济基础等等。也可谈不需要别的准备,一切顺其自然。(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