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6-26 18:49: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春节晚会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在8个月大时就因病失明,后又历经坎坷,但他一直在用心感受阳光,用心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
  要求: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话题:感受高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你不上高三不知道什么是“愁”;你不上高三不知道什么是“忙”;你不上高三不知道什么是“苦”。也有人说,高三是催化剂,使你早早地体味酸、甜、苦、辣,人间百态,使你走向成熟。不经历高三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对于高三生活,个中滋味,对已经上了高三的你,应是深有体会,也就最有发言权。请以“感受高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由这个话题引发出有关的内容都符合要求。
(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例文一
感受高三
或许,对于我们十数载的寒窗苦读,高三有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们避不开它。
自然,我们不只为了拥有一个摇曳多姿的七月,不只为了一段美好的前程。要不然,高三就无从达成对十几年的历程的归结,而只是一件冰冷的工具。
如果把高三还原为一段真实的生命历程,它所完成的对学习、人生的吐纳,很可能不只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应该还会带来些别的什么,比如为我们续上一段光明的旅程。然而,中国教育的一大遗憾——应试教育,却在每年七月为莘莘学子界定了那么几天,这几天之后,学子们或走向大学,或走向社会,或走向荣耀,或走向屈辱……高考,如同判官大人手执的铁笔,一划,就划定了人生的不同走向。高三,就如转世台,完成某种归结之后,便把每个学子投向不同的“新生”,是龙是虫,为王为寇,就得看各人的造化了。正因为有着严肃的衡度功能,高三绞碎了无数学子如火的青春,揉作一团怪异的色光,在漫长的人生中只占据一次忽闪就消逝了。因为高三,年轻的生命不得不添上几分深沉,浮躁的青春不得不拴上沉重的枷锁,多彩的年华不得不划定思考的范畴,而把绝大部分的心思都倾注于公式、定理和考卷。更为严肃的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面临着文化定位、道德定位、职业定位……我们,不得不郑重其事,慎之又慎。
但是,如果只把高三看得如此沉重,如此严肃,无疑是欠缺思考的。历史是如此漫长,人生是如此短暂。短暂的人生如何面对无限的时空呢?除了发一两声感叹,我们能做的便只有积极进取,跟上时代的潮流,把握好自己的历史定位。余秋雨说:“连历史也不会否认一切真切的人生,回忆会给它增添声色和情趣。”那么,高三应该留下一段真切的人生回忆。真切,来自点点滴滴的感悟。感悟镌刻着人的灵魂,所以才见真切,而且深刻。没有感悟的高三是苍白的遗憾。仔细想想,十几年的人生历程里,可供反复回味的并不多,多的是需要交付给更成熟的年龄的疑问。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与不成熟之间,隔着不可或缺的一级台阶——高三。
高三,该站立着,回头看着走过的路,把过去的一切揉和到胸怀里,作一次盛大的交接作一次深沉的蕴酿。一位挚友曾对我说:“只有彻底地承认过去,才能坦然地面对未来。”我惊异于他这话的富于哲理性,原来,这就是他真切的人生感悟啊!
高三……
评点:这是一篇思辨色彩极浓的说理散文,作者把高三理解得全面、丰富而深刻。全文洋溢着深重的沉思和昂扬的希望。
例文二
黑色青春
青春,本当是灿烂骄人的,但这一切被笼罩在高考的阴影下时,便只剩下一片浓重的黑色。
How time flies! 上届师兄师姐们无情地走了,留下我们直面高考的辐射,我们被它晒黑了,炙伤了,烤焦了。
封建社会,科举选人。于是乎无数范进孔乙己之类才子每天诵读“之乎者也”。今天,面对至尊的高考,无数学子被硫化氢熏得头晕眼花,被电流烧得焦头烂额,间或背两篇“对当时具有重要战斗意义”的文章。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两家,可谓难分高下。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高考也是一条路,一条比其它路快捷一些的路。因为快捷一些,走的人便多了,其它的路便被遗弃,生草,行不通了,便再也不能称之为路。没别的路,人们也只好走高考之路,于是乎人头涌涌,挤得紧呢,这条唯一的路也越走越难走了。
我们可以不走这条路,我们也不愿意走这条路,我们太弱小,容易被人潮挤伤压扁。我们可以依鲁迅先生所说,另外走出一条路来。
可是我们会吗?我们自六岁起便习惯于在题海中畅游,离开水生活的能力,已退化消失得一干二净。一旦离开赖以生存的水,我们很快便会缺氧而死,之后再成为一条鱼干。
我们只能做的,是选择将来的生活,即选择不同的专业。真的是我们在选择吗?问一下身边的任何一位同学:“你为什么选物理?”
“物理热门啊。”“热门你就选?”“父母说将来就业方便,机会大,便选了。”哦,原来是听父母说的。但又有哪一位不是在父母的忠告下选的呢?因此,准确地说,是父母在选择我们将来的生活。我们只不过十几岁,今后的生活便已经被别人定了下来,真可悲啊!但除了听父母的,你敢自己选吗?说对了,我们不敢,我们还不够成熟来对待这种大事。我们将来的生活,便在高考前定下了。
因为高考,同学们变得像机械运转的机器,每天在紧绷的脸下隐藏着一颗绷紧的心。教室里死气沉沉,生气已被高考勺光了。我和同学去探望一个神经衰弱的同学,看着他用被子捂紧头,流着虚汗说他很害怕。我不由得感到悲伤、恐惧、压抑,痛恨高考带来的这些。
多年之后再回首我们的青春,除了这一团看不清的阴影,我们还能怀念什么呢?
评点:这是一篇典型的借题 发挥的文章。作者借对高三所面临的高考的思考,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抨击,偏激中不乏深度。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语言冷峻。


本题解析:
写作提示:应该突出高三的学习、工作、生活,可以有所侧重,以某一方面为主,表现高三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和酸甜苦辣的感受。文章不要面面俱到,而应该以某一方面的特色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秋实》,按要求写作。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得成熟?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秋实》是一首寓意型诗歌,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立意构思:
(1)果实感谢“风吹雨打”给了自己成熟的筋骨,表明果实能够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能把困难挫折当作自己成长、成熟的必要条件。(2)果实在沉思的过程中,感谢“光照日晒”成就了自己的隽秀,表现出一种感恩的情怀。(3)秋天果实成熟了,他没有炫耀自己取得的骄人成果,而是默想自己是怎样变得成熟起来的,这表明了果实的谦逊之美。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一圈地飞舞,显然,它迷路了,无法飞出房子。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空间寻找出路,总不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有敞开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离窗户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落在桌子上气息奄奄……
常有人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甚至看不到一丝光亮,这是不是有些像这只蝴蝶呢?
请准确理解以上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创新赢得成功
当我们踏在先人的创造之路上时,我们会感叹祖先的伟大,但回首望去,那里永远只有别人的脚步,犹如大海的浪花,一次次来,一次次去我们要走自己的路,留下自己的脚印创新,让我们留下自己的脚印
创新,让“养不起13亿中国人”成为笑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有许多外国的所谓的专家断定,中国将来不可能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十几亿人口但是,袁隆平却不信这个邪他每天穿梭于稻田之中精心照顾着自己的水稻当时,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家都断定,不可能培育出杂交水稻但袁隆平没有放弃无论炎炎烈日,潇雨秋风,他都在稻田里进行着无数次实验最终,他成功地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成为世界第一人世界为之震惊他不仅养活了中国人,更养活了世界上的其他千千万万的人如果袁隆平仍然跟随别人的脚步走路,认为杂交水稻不可能成功,就不会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创新,让“嫦娥”飞上了遥远的“广寒宫” 。
2010年,“嫦娥二号”探测器飞上了寥廓的星际,与月球为伴,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嫦娥二号”是中国航天人的心血中国航天科学家在技术落后、起步困难的情况下,历经数年的不断的艰苦的探索、尝试,终于完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嫦娥二号”探测器这凝聚着航天人们创新血汗的“嫦娥二号”赢得了世界的惊叹如果我们固守着现有的技术停滞不前,只是走在别人的路上,就不可能有“嫦娥二号”的飞天壮举
创新,让世界为今日的中国惊叹。
改革开放三十年,让贫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到全民小康,中国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创新,让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掌声,让中国人民昂首挺胸,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如果当年我们还是走老一辈的发展模式,我们现在依然是一个贫穷的没有地位的国家只是走在别人的路上,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美好生活。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创新,让我们比彩虹更绚烂;创新,让我们比海洋更宽广;创新,让我们比蓝天更湛蓝走创新之路,永远留下自己的脚印
这篇文章的论点符合题目要求文章在第一段提出总论点“创新,让我们留下自己的脚印”,然后用三个清晰的分论点加以论证选用的例子新颖,三个分论点里面的假设论证更为文章增色总之,这是一篇很规范的考场作文。


本题解析:本题的素材可以这样分析:这只蝴蝶之所以无法从原来的路径飞出去,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的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是敞开的窗户。但无论是什么原因,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出了动物心理上的致命弱点——无法用平和的心去走自己应该走的路。
常有人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这是不是有些像那只蝴蝶和马嘉鱼?其实,天生我才必有用,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我们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换一条路试一试,完全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适用话题:学会转弯 换一种角度 前途与道路 目标 成功与创新。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古人往往会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述,以警喻当朝及后人。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明得失。如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就是如此。
请选择上述所学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1)文章不能偏离所选课文的内容。(2)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