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8:46:33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
谁不爱彩色的贝壳呢?
夏日,每一位来到海滨的人,不是凝望着碧浪翻滚的大海,眺望着远处点点的渔帆,便是低头寻觅着海滩上五彩的贝壳。
每一颗形态可爱、色彩绚丽的贝壳,都是和欢呼雀跃、和连声赞叹、和无限遐想连结在一起的。
这时,捡到心爱小贝壳的人,都会抬头向海:感激大海慷慨的赠予,感激那迎面而来的洁白浪花,是它们,携带着五彩缤纷、充满梦幻色彩的贝壳,来到人们的面前。
是的,是应该感谢这些奔腾不息的海浪。
所以,当我在海滩漫步的时候,常常会想——这不也和有些人一样吗?
有的人,就是一朵携带彩贝的海浪,当你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你能在他身边捡到很多“彩贝”。比如,他的热情,他的诚恳,他的谦虚好学,他的表里如一,他的待人以礼。甚至看来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他的守时,他的节俭,他的整洁,以及他麻烦了别人从不忘记说声谢谢……这些好的品格,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时时在感染着你,使你感到所获良多。
——这样的人,不就是一朵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吗!
是啊,如果一个人是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他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美好和充盈。
我想,要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如同一个风景旖旎的海滩,彩色的贝壳将会俯拾皆是……
?
1.本文从贝壳写起,升华出这样一个美好的主题:
?
2.文中表现作者思路转折与深化的一个句子是:
?
3.文中画线句写出了什么?
?
参考答案:
1.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好品格、好行为、好习惯的人(或“做有优秀品格的人,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或“有优秀品格的人,他的人生是美好的”或与此相近的表达)
2.所以,当我在海滩漫步的时候,常常会想——这不也和有些人一样吗
3.人们捡到五彩贝壳时高兴、激动的心情与动作、神情(或与此相近的表达)
本题解析:1.无
2.无
3.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①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善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②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里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奥/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③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辑的残骸;④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告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南美洲人坐拥群山,多少憧憬异域的智者于峰峦外探寻出路,于是成就了烛照人类的《百年孤独》。
诚恳?(淡然/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放逐)。
(取材于余秋雨的《废墟》)
小题1: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灼(zhuó)伤
B.偌(nuò)大
C.怆(chuàng)然
D.憧(chōng)憬
小题2:文段画线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奥诀别淡然驱逐
B.深沉告别坦然 放逐
C.深沉 诀别坦然驱逐
D.深奥告别淡然放逐
小题4:文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依次被替换,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心惊胆战
B.平心静气
C.百般无奈
D.前倨后恭
小题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
B.杜甫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和政治动乱,比如《卖炭翁》。
C.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者是马尔克斯。
小题6: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比起悲剧,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B.作者在第二段引用诗句表达的意思,与原诗作者表达的意思不同。
C.作者认为废墟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能够以史为鉴,进而更好地在现代生活。
D.作者认为中国人不能直面废墟、想努力遮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B
小题6:C
本题解析:
小题1:偌:ruò。这是一个形声字,可以据声旁“若”来定音,本字只有一个读音,考生要记住。
小题2:①善长——擅长。“善”有“善于”之义。③船辑——船楫,从上下文来看应指船桨,所以是“楫”。④殒落——陨落,“殒”为“殒命”,与“歹”有关。
小题3:①“深奥”的意思是深遂、难懂。而本处指话题的沉重,所以应为“深沉”。②“诀别”指生离死别,由语境可知,应为“诀别”。③“坦然”针对的心态,“淡然”针对的是心情。此处应指心态。④“放逐”有“流放”之意,放在此处明显不适。
小题4:前倨后恭:先傲慢而后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二者显然不同。
小题5: 《卖炭翁》是白居易的诗歌。
小题6:C项中“进而更好地在现代生活”文中无据。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壶口的震撼
潘复生
①出洪洞县向西上吕梁。曲折盘旋,险象迭生,惊心动魄。这是震旦纪那次巨大的地壳褶皱造山运动形成的壮美奇观。打开车窗,秋深气爽。红黄紫绿,堆彩点翠;满山浓妆艳抹,层林尽染;鸟声鸣啭,悠扬清丽,悦人心目。那山,有的危崖嶙峋,有的光秃平坦,有的林木丛生,有的苔痕遍布;崎岖幽深,形状各异,巍峨峻拔,鳞次栉比。
②路旁观景台上,游人纷涌。纵目眺望,晋陕大峡谷好似专门为桀骜不驯的黄河开辟的通道,让其一展雄风。峡谷处处是次生的崩落崖壁;棱角分明,狞厉粗糙。过水处平滑秀丽,圆融弯凹。上面布满乔灌树木和娇美的开花植物。
③古人说“河出昆仑”,以为黄河源出“神山”,故而奔腾不息。建国后专家考察确认黄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玛曲曲果。天生为细涓,志远成洪流。束放自如,奔腾跌宕,散漫逍遥,雄宏深邃。到内蒙古托克托县受吕梁山脉阻挡转南进入晋陕大峡谷,至山西吉县城西北四十五公里处收束。那向前的流体和不倦的精力紧扣着我的心灵,“奔流到海不复回”,不达目的不罢休。
④远处,但见高昂穹丘、塔峰、凸出高地的圆形坡顶以及丛簇尖峰,阴森侧谷间隔其中。几公里以外便声震峡谷。渐近壶口,外围黄水漫闪,石崖兀伏,浅水薄泥,铜稠荡漾。
⑤《水经注》记载:“禹治水,壶口始。”上游河水宽缓,到壶口缩窄加快,急骤聚拢,收于一口。束拘槽内,争涌翻冲,飞流直下。跃入峡潭,起身卷浪,扬波撒手,飞奔“十里龙槽”,从下游大禹劈开处,往女娲补天神石“息壤”的两湖心岛而去。
⑥脚踩石滩分散细流,缘石梯下到河床,靠近河道。黄河水以每秒九千立方米的流量,从四十米高断崖倾注而下。浊浪汹涌,飞奔狂舞,烟雾飘扬,气势磅礴,长啸嘶吼,声震山谷;动人心魄,感人肺腑。
⑦我竟忘了自身的存在,神摇魂荡,整个的惊惧、震撼,完全融摄于那博大、雄壮、威武、激扬、伟猛……之中。
⑧站在铁丝围栏边留影后,从大禹治水时开的“锁龙洞”下去,滴水如雨。伸颈侧目,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方知李白之句并非夸张。掀天卷地,大气磅礴,洪钟闷雷,荡气回肠。挟风带雨,雷霆万钧;如土山炸裂,似黄海倾注;万龙喷吐,倾天而降,飞珠溅玉,混乱眼耳;包藏宇宙,吞吐乾坤。潭底翻滚鼎沸,肆虐咆哮,闪转腾挪,急跳跨越;花雾飘洒,彩虹幻化,晶莹瑰丽,珠帘壮美;蜃桥飞架,忽闪游移,断续明灭,扑朔迷离。一幅活的水土流动大杰作,即使最冷漠懒散之人,也能被唤起一丝觉醒,生发一种力量。令人反观平生而惭愧,俯仰造化而敬畏。摧枯拉朽,万劫不惧;视强权如草芥,历时空于瞬间,览富贵如粪土。
⑨和一伙拉过“旱船”的工人坐聊,随意广泛,又见奇趣:如遇丰水期,流量增大,冲上河床,汹涌无比数百米让人顾及不暇。河水最小的时候是严冬到开河时,冰冻凝结,顿 失滔滔。只有涓涓黄水低吟浅唱,水滴洒在岩 石上形成的冰塑,玲珑剔透,异彩纷呈。一到开河的时候大小冰块碰撞拥挤,推搡抱吻,震怒呼号,敲山震谷。来到壶口,其势愈烈,冰凌有时会交架成桥,形貌怪异。初夏之时,水量减少,落差激荡,浪花舞溅,四周生雾,出现七彩霓虹,魔幻脱俗,胜入仙境。盛夏入汛,千溪万壑汇聚而来,主副瀑布结而成帘,飞流直下,浊浪排空……
⑩黄河永恒博大的话语,岂可用言语说清。一个多面的黄河,立体的黄河,狂野的黄河,包含着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演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星堆文化等,都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象征;唐虞文化兴于陕西南部黄河大曲东岸、北岸,汾水两岸及其流入黄河的三角洲;夏文化兴于河南西部黄河大曲南岸,伊水、洛水两岸及其流入黄河的三角洲;周文化兴于山西东部黄河大曲西岸、渭水两岸及其入黄三角洲。此后还相继影响了江汉、江淮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文化繁荣。
(选自《文苑?西部散文》,有删改)
小题1:本文直接写壶口令人震撼的部分是⑤—⑧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开篇三段文字呢?(4分)
小题2:文中划横线的语段描写壶口的壮美景象,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小题3:根据第⑧段的描述,说说壶口瀑布带给人怎样的心灵震撼。(4分)
小题4:结合全文探究壶口产生震撼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按游踪依次展开,行文自然,使中心内容不显突兀;(2)交代沿途的地势和水情,为下文描写壶口瀑布作铺垫;(3)以观赏沿途风景而产生的怡然自得的心情衬托观赏壶口的震撼,进一步增强“震撼”的效果。(4)旁征博引,丰富了文章内容。(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小题2:抓住壶口最具震撼力的水流飞泻景象,(1分)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等多角度描写;(1分)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1分)选择简洁明快的短句,(1分)语言华丽典雅,(1分)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1分)(点到给分)
小题3:大气磅礴、雷霆万钧、肆虐咆哮的水流令人觉醒,给人力量,叫人反思,使人敬畏,让人勇敢并无视名利。(点到给分,不超过4分)
小题4:(1)壶口瀑布自然景观雄浑壮美;(2)黄河之水的精神气魄荡涤灵魂,启迪人生;(3)永恒博大的黄河包含着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演绎。(意对即可,每点2分。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段落作用的题目,首先答出段落的内容,然后探究开头的作用,主要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同时注意文中“引用的作用”。
小题2:这是一道语段赏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要表达的内容,然后从顺序、着眼点、手法的角度赏析,还要注意语言的风格。
小题3: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提取文章的关键词语,然后用关键词组词联句作答。关键词语有:“力量”“敬畏”“觉醒”“如草芥”“如粪土”。
小题4: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注意分析“壶口”的特征,震撼必须在景物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不能脱离原文凭空想象。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用文章的内容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半?裸?高敏
几乎每天高峰期,他都在超市里溜达几圈。远远的望着货架上名牌“梦露”胸罩,那是他媳妇想了很长时间的。因为贵,一直没有舍得买,他答应媳妇如果给自己生个儿子,就亲自给买。如今儿子有了,他却拿到了下岗证。住院生孩子的费用是他积攒的私钱,也差不多用光了。男子汉,吐个唾沫就是个坑。他决定实现妻子的愿望。
这个周末,他谎称去上班,早早的就去了超市。往常工厂里的这个时间也正是他车间忙碌的时候,他会把一切工作安排得很紧凑,然后挨个的检查工人们在岗和工作的情况。今天的他和那时是一样的状态,只是地点换了,角色也换了,虽然也来回的看每件商品和来往的人。这次他督察的目标是内衣部的售货员。他希望她打盹或者心不在焉,哪怕象厂子里那些偷懒的女工们似的聊天也好。一群少妇靠近了内衣部,他也跟着靠近了,并且用那安装了十来年螺丝的手,很机灵的就把一粉色胸罩装进了怀里,转身找了个角落,卸去了拧在内衣上的紧扣,一切顺利而自然。他有些兴奋了,多日来,老婆眼里无能的他今天也可以风光一次了。肯给媳妇花260元买个内衣,这在四邻街坊是让媳妇露脸的事,那些看不起他在厂子上班的,责怪媳妇找错了男人的长舌妇们,眼红吧。妻子那半裸着身躯穿着名牌内衣高兴的神情,他简直有些飘飘然。
出口处,警报器在他右脚尖一踏出的瞬间鸣响了!这时,和自己并肩的女人拔腿跑得没有了人影。他慌张得先是一愣,接着就被请进了保安室。他想起了厂子下班的时候,他带领着保安检查偷纸的人,女工们把卫生纸掖在腋下或裤腰,季节还没有到冬天,可是她们就已经有冬天厚重的扮相了。他也不管别的车间怎样,就在女人们的唾液和叫骂声中,命令她们把风衣里的东西统统拿出来。别人都说他太拿豆包当干粮了,厂子大大小小的领导不知道用各种藏着掖着的动作拿走了多少,兜售出去,一来二去的转换成了“实用经济”。所以厂子被扒得几乎精光。
这回在别人的断喝声中,他已经被命令着翻开了所有的口袋,而且还被命令着脱去外衣,他想这动作怎么难受的这么熟悉啊,可怎么就落网了呢?他想到了别人劝说他一块偷运厂子机器的场景,结果人家得逞了几次,后来漏了馅,愣把个丈二和尚似的他扯了进去。白白被泼了一身脏水,恼得他差点去黄河洗洗。眼见着好好维护的厂子就这么的说散就散了,黄包车自己不愿意蹬,打地摊自己丢不了那人,自己成了没有饭碗的下岗工人……这时,他上身很快要被戳穿了,事业单位工作的媳妇给他买的休闲内衣紧身而有弹性,健美的胸肌就丰鼓鼓地勾勒出来,保安的眼珠子看得就要突出来,正纳闷怀疑眼前的这位是副乳发达?还是健美教练?他真的绝望了,自己象个动物似的几乎半裸着站立着,他决定坦白从宽,他本来就决定在这次得手后找个合适的钳工活,挣钱养家的,并告诉这里的人为他保密,别气着月子里的媳妇。一时的困窘,失去单位的困惑无助!他为自己开脱。他这样的想。
这时,内衣部的售货员急急跑了来,向保安说刚才跑的那女人偷走了内裤,并说她是这里的惯偷,这位先生是无辜的。接着,把他慌忙中丢失的钱包和带着相片的下岗证归还他。他终于睁开眼睛,上身火辣辣的疼。忽然地,他想跑,象那个女人似的,不!应该比她更快,象饿狼似的最好!越远越好。现在时兴裸奔,他想彻底痛快一次,他知道这个时髦。
(首届山水杯全国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他”原来所在的工厂,经营管理十分糟糕,就连厂里的许多领导干部都把厂里的东西偷出去卖。
B.小说主人公“他”原来是一家工厂的干部,他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检查工人们在岗和工作的情况。
C.小说中的那家超市虽然装备了一些现代化的监控设备,但管理人员的素质却还是需要努力提高的。
D.“他” 的媳妇是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想了很长时间”的一个名牌胸罩竟然都舍不得买,这也太吝啬了。
E.是下岗之后的经济落差、困惑无助和现实社会的大环境等综合因素,使“他”一步步走上了灵魂的堕落。
小题2:随着情节的发展,最后小说主人公“他”那卑微的灵魂早已裸露得一丝不挂了,那么小说为什么还要用“半裸”为标题?(6分)
小题3:小说结尾处这样写道:“现在时兴裸奔,他想彻底痛快一次,他知道这个时髦。”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6分)
小题4:你是怎样理解“他”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的?(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D(B项中的“就是检查工人们在岗和工作的情况”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另外“他”也不是真正的“干部”。 D项“太吝啬”错,舍不得买名牌胸罩是经济拮据所致)
小题2:①“半裸”在小说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他”偷了胸罩飘飘然地想到“妻子那半裸着身躯穿着名牌内衣高兴的神情”,第二次是“他”因为偷窃被超市保安扒得半裸。这两次“半裸”构成了小说整个情节的前因后果。②“他”在下岗前后的“落差”中“半裸”出的真实的人性和卑微的灵魂是小说主题的重要内容。③通过“他”在下岗前后的“落差”,通过“厂子被扒得几乎精光”,通过那个偷内裤的惯偷女人和那个内衣部的售货员,通过“他”想跑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等等情节,小说实际上已经把一个现实社会扒了个“半裸”。(每一方面各2分)
小题3:小说最后的这句话,直接将笔锋刺向了现实社会:从“他”卑微的灵魂早已裸露得一丝不挂的情节来看,“现在时兴裸奔”,以“裸奔”为“时髦”,分明是在告诉我们,现在“时兴”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种种丧失良知、违背道德的行为竟然成了什么“时髦”——这是一种何等丑陋而又可怕的社会现象!
小题4:小说以辛辣的笔触、通过“他”嘲讽了一个真实而卑微的灵魂。但是“他”最终
的良心发现,说明“他”并没有到那种不可救药的地步。(2分)为了在下岗后的窘迫中兑现老婆生了儿子后满足其“媳妇想了很长时间的”愿望——拥有一件名牌胸罩,“他”竟然鬼使神差地做了自己未下岗时的监督对象,并幻想着“妻子那半裸着身躯穿着名牌内衣高兴的神情”。但“警报器在他右脚尖一踏出的瞬间鸣响了”!在接下来的现实情景以及“他”回忆的时空交错的叙述中,角色转换后的矛盾将“他”推向了逃无可逃、“准备坦白”的绝境。至此,“他”的灵魂也被“扒”了个“半裸”!同时,生活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从前他“捉拿”别人,如今自己却被人“捉”!尽管侥幸在“半裸”状态中规避了“全裸”的后果,但“他”卑微的灵魂早已裸露得一丝不挂了。这些情节极具讽刺意味!(3分)但是当内衣部的售货员急急跑了来救了他之后,“忽然地,他想跑,象那个女人似的,不!应该比她更快,象饿狼似的最好!越远越好。”从这里的心理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已经无地自容,“他”“象饿狼似的”力图尽快找回那个因一念之差而失落的人的灵魂——这是“他”良心发现的见证。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摸着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