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8:44:07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约翰是一名伐木工人,他为公司干了5年却从来没有得到提升。而另一名伐木工人比尔,在一年内就得到了提升。这件事引起了约翰的不满,于是,他去找老板理论。
?老板说:“你现在的伐木量与5年前的一样多,?我们是计件公司,如果你的伐木量能加大,我们会乐意提升你。”约翰回去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且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来工作,可他仍旧不能砍伐更多的树木。于是,约翰找到了比尔,虚心请教比尔,如何能砍伐更多的树木。
?比尔说:“我每次砍完一棵树会休息两分钟,并磨磨我的斧头。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像子弹一样击中约翰的要害,约翰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请以“喜欢一首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喜欢一首歌
下课铃一响,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挟着音乐书去音乐室上课。
上课铃响,音乐老师穿着高跟鞋咚——咚——咚有节奏地姗姗而来!同学们高呼:“音乐老师来了!”
老师坐在钢琴旁边,让我们站着深呼吸。然后,她弹曲谱我们唱歌,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唱完了我们坐下,老师就弹一些欢快乐的曲子给我们听。
接着,音乐老师叫我们打开音乐书的第一课,老师说:“过年你们大家都长大一岁了,我希望你们在新学期里,各方面学习比以前更好!”老师又说:“我把《哦,十分钟》这首歌送给大家,当作新年的礼物。”音乐老师笑容可掬地、甜蜜欢快地唱着《哦,十分钟》。
不一会儿,老师唱完了,我看了看第一课,那是用轻快和活泼的语气来唱这首歌的。老师说:“老师唱曲,你们大家把词带到里面去。”老师开始唱了,我们也一起唱。唱了两遍,我就会了。那首歌真好听。我听着听着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首歌。我喜欢唱:“听那叮铃铃地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让我们那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让……”我最喜欢唱这里了。
这首歌很有礼貌。里面有“哦,你好,你好,十分钟。哦,欢迎,欢迎,十分钟。”
这首歌真是好呀,它还写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它好像知道我们上课一定很累的,它里面写着:“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活动活动。让我们那握笔手指摸一摸皮球,让……”从这首歌里我体会到了下课十分钟居然还可以做那么多有趣的事啊!
我真喜欢这一首歌。
本题解析:通过题目及文体可以这样设置文章的结构:先确定一首歌的名字,然后根据歌词中所反映出来的内涵,再编排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然后再有所感慨就可以了。当然,歌的名字应当是积极向上的,反应友情亲情或者激励人向前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北大居榜首,清华大学第二,浙大第四。而就在18天前,在“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上,浙大高居第一,北大清华依次居后。
此现象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一个民间组织,拍拍脑袋,收点支票,就敢给大学排名了。还有网友称,学校好不好主要看师资,认为排行榜对大学排名的依据不科学。有网友理性地指出,名不是排出来的,老百姓心里自然有杆称,虚虚假假的,越排矛盾越多。那么,你对类似的大学排行榜是如何看的呢?
[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每年也推出大学排行榜,因其团队牵头人名叫武书连,也被称为“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里搬东西,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参加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无奈只好回去吃午饭。这时候一个小男孩溜进仓库,没费多大力气和时间就找到了手表。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到手表的滴答声了。”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范围作文,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猜题理由:
1.教学在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其中内心的修养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在高考题中加以体现,所以凡是能提高学生修养的、使学生认识到品质更重要的话题都是高考常考话题。
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了,但是人们的生活变得浮躁了,社会的浮躁必然影响到学生,所以近年来学生变得轻浮、躁动,真正能坐下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喜欢吃穿,……
参考答案:
静静地去倾听
为了寻找一块丢失的手表,许多大人翻箱倒柜却一无所获,一个小男孩只是躺在地板上静静地去倾听,马上就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盲目的寻找无济于事,而静静地倾听让小男孩轻而易举得达到了目的。在这个效率主宰一切的时代,我们在来去匆匆的时候常常感到若有所失,于是我们便忙碌地去寻找丢失的东西,但结果往往徒劳无功,留下无尽的空虚。
这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哪?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停下匆忙的脚步,静静地去倾听。
静静地去倾听,去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燕子的呢喃细语,倾听细雨的阵阵呼唤,倾听春风为心灵弹奏的那一曲清新温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音乐。你会感到自己的身体在融化,心在融化,甚至思想也在融化;你会感到自己已融入了一草一木;渗入了一沙一土;你会感到自己那个被忙碌的生活折磨的枯燥的心不再焦虑地乱蹦,你会感到在你身体的深处,一个崭新的灵魂正迎着初升的太阳放声高歌。
当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到劳累而若有所失时,请静静地倾听自然吧,这样你便会拥有一个全新的自我。
静静地去倾听,去倾听先贤们的哲语。倾听《论语》中儒家的经典,倾听庄生化蝶的美丽梦幻;倾听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倾听陆放翁的铁马冰河;倾听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缠绵悱恻,倾听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婉哀怨。在先哲们的话语中,你会找到情感的共鸣,你会找到奋进的勇气,你能参悟人生的哲理。
当你举目四望,两眼茫然而不知何去何从时,静静地倾听先哲吧。从他们发自肺腑的真挚话语中,你会找到早已迷失的方向,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昂首迈向激情的明天。
忙碌的人呀,请你暂时放慢自己匆匆的脚步,静静地倾听,你会猛然发现,生活原来是这般美好。
点评:本文作者从材料出发,选择了“静静地倾听”的角度,然后文章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不枝不蔓,论证充分。文章语言优美,知识面广,是一篇好作文。
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题记
手表丢失了该如何寻找?翻箱倒柜、盲目追求,只能一无所获;保持安静、倾听滴答,便可轻易寻得。其实这件小事何尝不是透露了人生的智慧?一味盲目追逐不停下来思考,不去营造心灵宁静的后花园,便难以寻得人生的真谛。
当步履匆匆取代了闲庭信步,我们还如何看到凌晨四点钟未眠的海棠花?当车水马龙取代了小楫轻舟,我们还如何渡进梦中的芙蓉浦?朋友啊,你盲目追逐的是繁华喧嚣的街市,还是纸醉金迷的霓虹?你心灵宁静的后花园是否已经荒芜?寻一片宁静吧!且听风吟,去寻求人生的真谛。
他曾一袭白衣在公主宴席上惊绝四座,他也曾官至右丞福禄双得,但在囿居于禅寺里的那段宁静时光,他方才找到心灵的栖宿。“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使他真正于宁静中找到了心的入口,“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使他获得了心的淡泊。常建正是在慢下脚步的宁静思索中悟得禅意,在淡泊中明志,在宁静中致远。
或许我们说身不由己,当然不如他隐居空门。但即使生活在喧闹的都市,心灵依旧可保持宁静。譬如去书中轻抚前人留下的琴弦。
何不跟着林逋去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美?何不随着张先去探寻“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的静谧?何不撷一朵“蝶恋花”,走一趟“踏莎行”,赏一轮“西江月”,拂一缕“浣溪纱”?在每一个落花的季节,在每一个有藻荇的湖畔,在每一个落日的搂头,轻抚前人留下的琴弦,独坐一室,有茗相伴,虽是暂时的逃遁,心灵又何尝不是淡泊而宁静的?
朋友啊,不要盲目追逐了!宁静致远,为心灵营造一片宁静的后花园,方可悟得人生之真谛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我们的心平静下来时便可清晰地听到那“手表”的走动声了——滴答,滴答,滴答……
点评:本文作者抓住了材料中强调的“宁静”作文章,结合当前人们内心的喧嚣,强调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文章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大量引用增加了作文的文化韵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作文。
本题解析:
审题立意要注意下面几方面: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定要紧扣材料,从材料里边找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找到这个为什么,就找到了中心。这样审题可以找到的角度有:
⑴大人们心不静,浮躁,所以没找到。
⑵小男孩心理宁静,所以找到了。
⑶找到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
名人言论:
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9。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0。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最新素材:
4.某商人遭遇了一个凶悍的劫道匪徒,并被迫进了一个纵横错杂的迷宫似的山洞。在洞中,匪徒洗劫了商人,又夺走了照明的火把,把商人甩在黑暗中。匪徒举着火把,走得十分顺当,但绕来绕去就是绕不出去,终于力尽而死。商人没有火把,摸索着求生十分艰难。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但是黑暗使他的眼睛更敏锐,使他有机会捕捉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弱阳光而逃离山洞。光明反而使人迷路,黑暗却磕碰出成功,这实在耐人寻味。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请以“风雨后的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风雨后的彩虹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终于成功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图为在莫斯科的会议现场,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一刻,中国代表团成员们兴奋欢呼。奥运,我们生活里的热点话题。在竞赛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注意的不是领奖台上站着谁,而是起跑线上,谁投入的努力最多。奥运的背后是辛酸的,它就好像一场爆风雨,猛烈,但过后,却是一架绚丽的彩虹桥。
获得女子击剑金牌的美国运动员马瑞.扎古尼斯在奥运会开始前五个月的奥运选拔中落选了。可是她没有放弃,继续刻苦训练。在比赛前几天,由于一名运动员因伤退出,马瑞尔才拿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卷。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她最后过关斩将,为美国队赢得了第一个女子击剑冠军。
谁都可以有梦想,这梦想可以是周到的断想,可以是美好的理想,也可以是积极的畅想,甚至是兴奋的遐想,这些梦想都包含了拥有者的快乐愿望。少年轻狂者的梦想或许是做一名大总统,或是成为一名人人景仰的科学家,或是腰缠万贯的财团总裁,因为在他们的脚下还没有路,根本看不清自己将要走的和打算走的路,所以对面照过来的灯光总让他们认为那是他们的彼岸,是他们的明天,也是他们的梦想。直到那条属于他们的路越走越明朗,越走越远离那个目标时才发现,梦想原来是那样地遥不可及。
但人类不能没有梦想,有那么多人失去了梦想的同时,又总有一些人走近了梦想,实现了梦想,他们在别人眼里是幸运的,更是令人羡慕的。可人们也知道,他们成功的背后是汗迹铺成的道路,是心血滴洒的足印,是一次次徘徊、徬徨、迷茫,又一次次坚忍、突破、勉强,经过苦难、也经过纷扰。“同在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奥运,在我们的童年里畅想,在祖国的怀抱中滋养。珍藏难忘的片段,放飞崇高的理想,憧憬美好的未来,我们,将与北京奥运一起成长!
本题解析:一、审题
题目是“风雨后的彩虹”,显然题目不是要学生写自然界的风雨和彩虹,这个题目中的风雨和彩虹都具有丰富的比喻义。“风雨”喻意:坎坷、困苦、磨难、艰辛、失败等等,“彩虹”喻意:成功、辉煌、胜利等等
二、题目含义
注意:文题是“风雨后的彩虹”,那么,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涉及到困苦这个概念,再次基础上,再涉及“彩虹”—成功。
三、立意选择
1.议论文,可以写风雨对于彩虹的意义,作用——坎坷、磨难对于人生成功的价值和意义,大而言之,苦难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
2.记叙文,要详述困难、苦难,以此来衬托成功的喜悦,在构思时,能巧妙结合自然界的风雨则更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