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九)

时间:2019-06-26 18:41: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为题,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命题要求考生写一篇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为题的作文。“触摸”,《汉语词典上》说,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即接触着,抚摸着感受,①受到(影响),接受;②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而城市和乡村,是一个大而抽象的概念,前后一组合,充满了诗性。
城市或乡村,是每一个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基点。生于城市者,无时无刻不去触摸城市中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生于乡村者,也时时刻刻地感受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那些迷人的牛哞,袅娜的炊烟,质朴的身影……。这一切都会带动每一个考生的体验、情绪和思索。
更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城市与乡村在不断地双向涌动。从乡村走向城市,那可能是因为城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那些激烈的文化冲突、快速的人事变化、多声道的喧哗和思想、时刻不停的交流与包容等。在城市里你寻找自己的个性,或者生活在一个庞大的集体潜意识里,这是生活在城市中每一个公民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从城市走向乡村,抑或厌倦了城市的冰冷面孔,在忙碌中迷失后的觉醒,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于是到乡村去,到自然中去,寻找心灵的安逸、闲适和宁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城市有城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
我们可以从这样一道诗性的话题中得到这样的启示:有话可说仍是我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追求。引导考生既要走向社会,感受历史文化、美妙自然和现实生活;又要关注自我,关照自己的心灵,调动感官,激活青春的感受。
这道充满诗性的命题考查了综合性很强的语文能力,包括观察力,体验力,思考力,创造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没有观察身边的事物,没有体验生活的百味,没有对自己每天呼吸的空气作些过滤并留下痕迹,那就失去作文的根基,必然言之无物。
至于今年我省语文高考作文题采用命题形式,并不让人感受意外,去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中就有9道是命题作文,我省今年一改往年的话题作文,应在情理之中。从文体角度来考虑,这个命题似乎写成描述性强一些的抒情散文,更容易得高分。因为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对文采的要求自然也要高一些。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情感深度和思想深度。如果写成议论性的文章,那就需要从现实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视点,展开追溯和思索,去思索城市或乡村的文化心理、人生况味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______?
注意:(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800。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这道半命题作文很容易帮助学生打开审题思路。细细想一想,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从物质上说,如果你经历过贫困的生活,你一定会感到金钱的重要;如果你经历过社会的挫折,你也许会懂得知识的重要……从精神上说,如果你正感受着失落与痛苦,你会需掌声、支持与鼓励;如果你曾遭受过不平与冷落,你会需要自信、关爱与努力;如果你整日登书山,游题海,生活在老师父母精心设计的"牢笼"里,你会渴望理解与自由……?
我们选定自己最需要的事物之后,要重点写清"需要的原因",也就是交代为什么需要它,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比如,你是一位长期受到老师与同学冷落的中学生,也许你对"鼓励"的需求会比别人多一些。我们应该学会通过曲折的生活经历来表现自己对这一事物或精神的强烈追求。?
由于同学们都会有话可说,我们就要在构思时力求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乌鸦将小石子投进长颈瓶,使瓶里的水升高,很轻松喝到了水的故事,传遍了乌鸦界,传了一代又一代,成了它们随机应变、充满智慧的有力证明。一次,一只乌鸦经过长途旅行,实在是渴极了,四处找不到水喝。终于发现了一口井,可是这口井的井口很小,井很深,它一筹莫展。忽然,它想起了它们祖先“投石入瓶喝水”的宝贵经验。于是衔来一颗颗石子,投到水井里,谁知投了半天,井水仍然没有上来。麻雀、喜鹊都纷纷劝它不要瞎忙乎,这是井,不是长颈瓶子。乌鸦满脸不屑地说:“我这方法是取得过成功的,受到人类赞扬的,到哪里都可以用!”
它继续很卖力地向井里投石子……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执著,让你如此美丽
漫溯岁月长河,你如此美丽,如此永恒,在白浪起舞的世界。
不能忘记,在荒凉的北海,你手持荆节,露宿群羊,饿食草,渴饮雪。你定定地看着那个方向,抱着十几年的凄凉与理想。
不能忘记,在汩罗江畔,你披散着头发,形色苛陋,你怀着对怀王的期待,对奸臣的痛恨,可你无力回天,在大喊“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之后,你步履从容,跳进浩瀚的江水。
不能忘记,萧瑟秋风,茫茫大道,你掀起车帘,回看那个生你养你的故乡,心里愁苦交加,可你明白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动乱,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无悔亦无怨,驼铃阵阵,不再愁苦,坦然走向塞北大漠那匈奴的宫室。
回首,顿足,古人让我们如此自惭形秽,也让我们深深懂得,执着,是人生的一大闪光点,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体现。
遭受失败的打击时,我们需要执著。司马迁惨受宫刑仍忍辱负痛,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变,成一家之言”的无韵之《离骚》。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做了上千次试验,才终于找出钨丝。洪战辉面临上学,照顾父亲、妹妹的艰苦任务,奋力向前,坚持不懈,终于造就了他的“感动中国。”
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我们仍需要执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成功的苏轼,在晚年仍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海无涯,所以胡适一生艰苦奋斗,赢得了36顶博士帽。霍金在取得世界的尊敬与爱戴时,仍然坚持到世界各地演讲,培养新世纪的英才。“乒坛皇后”邓亚萍退出后,仍致力于中国以及世界的体育事业与和平事业,更加富有生命的力量。
有一首歌:“我一定坚持到底,用整个生命来为你诠释……”我想这首歌的作者一定是个值得尊敬的人,因为他已学会坚持与执著。
岁月长河,几多风雨几多欢乐。十里长亭,多少人放弃,多少人坚守。
当然,执著不是顽固,执著代表着一种正确的向上的潮流。为了它,你也许会很伤心,很尴尬,但后来的事实会让你分外美丽。
[评分依据]本文是一篇思想和语言俱佳的作文。
在思想方面,作者以其周密细致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执著”的魅力。苏武、屈原、王昭君,他们因为执著而美丽异常。然后用分论点,正反论述失败与成功时,都需要执著,思维思辨,事例典型,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结尾再次强调“执著不是顽固”,执著也许会让你伤心、尴尬,但执著会让你分外美丽。
语言方面,自然流畅,散文似的语言更彰显了思想的魅力,作者在行文中或化用诗文,或排比段落,或引用歌词,整散并用,显示出扎实的文字功底。


本题解析:这则寓言寓意丰富,内容复杂,角度多元,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理解。从整个材料看,这似乎就是固步自封的故事在动物界的翻版,其意旨是阐明乌鸦不知活学活用,抱着过去的成功经验不放,徒劳地做着无用功。目的是讽刺哪些不实事求是,灵活变通,最终走向失败的人。可以这样立意:①批评死守经验,回守教条的坏处;②畅谈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③批评乌鸦不听谏言,谈论兼听则明的道理。
当然,也可以反弹琵琶。①执著。乌鸦的执著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精神正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儒家的经典思想,多少成功都是从貌似不可能中取得的,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嫦娥奔月……这些古代传说现在已纷纷成为现实,就源于乌鸦般的执著。②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另一要素,爱因斯坦面对批评放言“一百个零加在一起仍然是零”,伽利略用两个铜球同时着地打破了统治千年的教条,布鲁诺在熊熊大火中喃喃自语“地球正在围绕太阳旋转”……麻雀、喜鹊的精明,也许源于卑下的世故,反衬出乌鸦浓浓的自信。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和门打交道。门,有有形的,如校门、家门、房门……有无形的,如科学之门、心灵之门、天堂之门、地狱之门……门里门外门前门后不知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出现过多少杰出的人物……
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请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内容只要与门有关的就行,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门的变迁?
第一幕
时间:远古时代?
地点:北京周口店的一个山洞里?
人物:一群原始人
事件:夜晚,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一群衣不裹体的原始人正在食野兽的肉。他们把好的、嫩的部分全部分给了老人、妇女和孩子,男人们则过着最难以下咽的部分,但他们没有怨言,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微笑。忽然,洞外传来了野兽的吼声,每个人都紧张起来了,强壮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把老人、身体虚弱的人保护在中间。大家的眼神惊恐而不安,紧紧地盯着洞口;野兽的吼声渐溅逼近……
画外音:此时,这些原始人最想要的是一个坚固的木门。?
第二幕
时间:北宋?
地点:一个小城镇
人物:小镇居民、强盗
事件:一个明月南悬的夜晚,一阵阵清脆的马蹄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一群凶神恶煞的大汉从各自的马背上跳了下来,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大刀,用脚踹开家家户户紧闭的大门……一时间小镇里乱成一团;男人的喊声、孩子的哭声、女人的尖叫、强盗的吼声、狗叫声、罐子摔破的声音……
画外音:此时,小镇人最想拥有的是更加坚固的铁门。
第三幕
时间:现代
地点:单元楼内?
人物:爸爸、8岁的儿子、相处了两年的邻居
事件:“爸爸,咱们对门的叔叔姓什么?”正在做作业的儿于突然发问。
“不知道,你问这个干什么?”爸爸奇怪地问。
“老师让写一篇关于邻居的作文,可我还不知那个叔叔姓什么。”?
“你随便编一个好了”爸爸不耐烦地说。
“不嘛。”小男独打开门跑了出去。他踮起脚尖按了按门铃,过了好久才有人探出头来,那警惕的目光让小男孩觉得难堪:“对不起叔叔,我想问一下您姓什么?”
“我?问这个干什么?……现在的孩子啊,什么都想知道……”男人一面倚老卖老地播着他那谢了顶的脑袋,一面关上了自家的防盗门。?
小男孩一个人孤独地站在楼道里……?
画外音:小男孩多么希望防盗门不再紧锁啊!
结束语?
原始人没有木门,他们虽惧怕野兽,但拥有真情。
古代人有木门,他们虽惧怕强盗,但拥有亲情。
现代人拥有防盗门,他们不怕野兽和强盗,但却孤立,甚至迷失了自己!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请以《别了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记叙文;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别了,童年的老屋
我家并不是什么巨商富贾之类,没见过建得气势恢宏、雕栏玉砌之类的府第,更不用说大观园之中的曲径通幽,竹溪佳处,但咱老百姓有句老话,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家土窝,那四堵土墙,一方屋檐的地方就称之为家。
而今钢筋水泥构筑着社会的轮廓,构筑着我的生活空间,但不知为什么故乡的老屋却总在我的梦中同蓝天、流岚、阳光、童年一起反反复复的出现。
童年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梦,老屋就是梦开始的地方。老屋建成已好些年了,墙皮剥落得斑斑驳驳,却是我童年时光的见证人,隐约可以看到小时候的一幕幕,老屋虽经过风吹雨打,却仍然屹立不倒;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磨砺,仍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支撑着我们一家人走过那清贫的年月。
穷对孩子而言并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也许只是饭桌上的一碗野菜,也许只是一件补丁层层的衣衫,但穷对于我的祖辈、父辈而言足以刻骨铭心。
当我围着老屋快乐的欢叫,因为屋顶上有了一个小洞时,我听到了母亲沉沉的叹息:“这房子不知什么年月才能翻新。”每当大雨滂沱之时,一家人总是战战兢兢怕老屋挺不过去,但那时家里只有一只小灯泡,昏昏暗暗,让人觉得是在看一场老电影。因此那时候的我并不喜欢晚上,窗外的月亮虽然朦朦胧胧,却也比这只昏黄的灯泡好上许多。后来,我走过一个大城市,在华灯初放的一刻,恍若白昼,让我想起了西北山村老屋中,发现这么多年温暖我的竟只是那点昏黄的灯光,明明灭灭之间永远存在。
后来我家搬进了单位分给父母的房子,要告别那间陪我走过温馨童年的老屋。我将自己最珍爱的弹珠悄悄的埋在老屋的角落并答应它我会回来看它。但十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到那个老屋。我已经习惯了钢筋水泥的楼房,老屋像褪色的照片,容颜模糊。
有一天,外婆捎信来说老屋要拆了。我大惊,所有沉寂的记忆在瞬间复活,那个曾承诺过它会常来看看的人竟一去数年。我又回到了那条曾经熟悉而今陌生的路,却发现这已不是记忆中的风景,路已拓宽;而在绿树掩映中的大多是红砖青瓦的新房,路上车来车往,有着忙碌的繁华,那“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巷中”的记忆已经一去不复返。
我静静地注视着给予我欢乐和遮蔽的老屋,沧桑之感扑面而来。当老屋颓然崩塌之际,尘土飞扬仿佛幽重的叹息和留恋。我的心竟扯得生疼,如果说断壁残垣是一个王朝的悲歌,那么老屋的倒塌是不是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是贫穷、落后、愚昧的年代的终结,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是富裕、进步、文明的时代的开始。
后来,看到归有光写他的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我潸然泪下。
别了,我童年的老屋!


本题解析:这是半命题形式的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别了___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别了”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它之所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是因为它既可以写与“别了”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的事或物。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一间老屋、一个教室,会引起你多少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具体写作可写以下内容:
(1) 选择与“别了”有关的人,如“别了,我的同桌”;
(2)选择与“别了”有关的事,如“别了,我的高中生活”;
(3)选择与“别了”有关的物,如“别了,童年的老屋”;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