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7:43:22
1、阅读题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反躬自省是对巴金最好的缅怀
巴金走了。这位深深自责几十年忏悔几十年的世纪老人,终得大解脱。
正如巴金的活着,已经是超出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他的逝去,也同样超越一般的生死,成为一场蕴涵丰富的公共事件——从人们纷纷的缅怀语辞中不难看出,此时的巴金,如同一块无所不包、人人可挤的思想海绵,诸多人借巴金争相阐述“社会责任”、“文学良知”、“忏悔勇气”等概念;更有许多人在借着肯定巴金的机会,对自己作着或直白或曲尽其意的肯定。
巴金得到了无上的赞誉。在一个忏悔了几十年,对自己始终不愿意宽恕的老人灵前,这样众口一词,令人微微感觉到一种郁闷——这样的赞颂,难道真是巴金老人愿意听到的吗?所谓“盖棺论定”,对巴金这样的智者、勇者来说,我想,倘其在天有灵,他愿意听到的肯定是更为中肯的评价,而不是有溢美之嫌的谀词。当然,在以“逝者为大”、“为逝者讳”的社会传统中,这样的赞颂是符合常情的。但具体到巴金老人身上,却未免是对其度量和智慧的小觑。
一个真诚的忏悔者,他决不是为了表演而忏悔的。对一个真诚的忏悔者,他所需要的也不仅是赞颂。忏悔不只是为了告慰自己的心灵,更希望更多人乃至整个社会共同的反思——不是以中庸姿态作“适可而止”的安慰,更不需太多赞颂。对忏悔行为的过度赞颂,势必将忏悔轻佻化、戏剧化、庸俗化,冲淡忏悔中所包含的那些真诚。
我们必须注意这么一种滥俗的倾向:就是将赞颂巴金,当做一种“表态”,当做一种标榜。赞颂巴金与否,不是、也不该是区分所谓“文学良心”的试纸。赞颂别人的忏悔,决不能等同于自身的忏悔。
文学的良心和勇气,决定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标高。真正的文学家,最应该的姿态只能是批判、揭示和自省。巴金是中国那段特殊动荡时期文人生活的典型标本之一。勇敢地对巴金一生的悲喜剧进行反省,其实也是对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反省。从巴金老人后半生的心路历程看,这样做非但没有丝毫对巴老的不敬,甚至还是对其的大敬。
所以,自觉是以文学为使命者,都应该以巴老为鉴,对自己的作品和良心进行一番回视内省。比如,在当前这个商业文化泛滥的时代,自己是否坚守住了文学的贞操?是否如巴金一样务求“蘸着自己的心血写作”?对世人世事,是否抱着一种大悲悯的态度观察,像巴金一样“以人类之悲为自己之悲”,勇做“人类苦难的歌人”?
这样的充满理性色彩的反躬自省,才是对巴金老人最好的缅怀。(有删改)
1.巴金逝世之后,得到了不少人无上的赞誉,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试整合文中信息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金的活着,已经是超出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些自省才是“充满理性色彩的反躬自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概述当代社会中,作家应该怎样做才能坚守住自己的良心和勇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些赞誉虽然符合常情,却是些有溢美之嫌的谀词,是对巴金度量和智慧的小觑。对忏悔行为的过度赞颂,势必将忏悔轻佻化、戏剧化、庸俗化,冲淡巴金的忏悔中所包含的那些真诚。
2.因为巴金活着,不只是意味着他生命的存在,更代表着一种社会责任、文学良知和忏悔勇气。
3.勇敢地对巴金的一生进行反省;对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反省;以巴金为鉴,对自己的作品和良心进行一番回视内省。
4.坚守住自己的文学贞操,像巴金一样“蘸着自己的心血写作”,抱着一种大悲悯的态度观察世人世事,勇做“人类苦难的歌人”。(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等着的轿车
[美]欧·亨利
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前一天也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再前一天也是如此,有个小伙子知道这些情况。
这个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拣起书,有礼貌地递了过去,随便讲了几句关于天气的寒暄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简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入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脸。
“如果你愿意,就请坐吧。”她用深沉的低音说,“光线太暗了,无法看书,我现在想聊聊天。”
“你知道吗?”他说,“你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见到你了。”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实在冒昧,”小伙子说,“都是我的不是,你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公园里有这么多的姑娘,你也知道——当然,你不知道,但是……”
“换个话题谈谈吧。当然,我知道了。讲讲这些来往的游客吧,他们去哪儿?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感到幸福吗?”
小伙子一时还没搞清,自己究竟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到这里来坐的目的,只是因为我能接近这么众多的游客,我跟你讲话,是因为我想找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一个没有铜臭、不是惟钱是图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厌恶钱啊——钱,钱,钱!我讨厌我周围的那些男人。我不喜欢自得其乐,看不上珍珠宝石,也懒得游山玩水。”
“我可总是这么认为,”小伙子说,“钱是个好东西。”
“当你有了成百万块钱,你就可以兜风、看戏、跳舞、赴宴。可我对这一切腻透了!”姑娘回答。
小伙子很有趣地看着姑娘。
他说:“我可很喜欢研究和探听富人们的生活。”
“有时候,”姑娘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的话,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当真是这个意思:你会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饭店工作。”小伙子说。姑娘心里一惊,问道:“该不会是个跑堂的吧?”
“我就是这个饭店的出纳员,你看见那里耀眼的有‘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了吗?”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问:“你怎么不上班?”
“我上夜班。”小伙子答道,“离上班时间还有一小时呢!我能再见到你吗?”
“不知道,也许可以。我得马上走了。唔,今晚我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呢。你进来时可能看到公园门口有一辆白色小轿车吧?”
“是的,我看到了。”小伙子回答。
“我总是坐这辆车来的,司机正在等我呢,再见!”
“现在天已黑了,”小伙子说,“这公园里坏人太多,要不要我送你上轿车?”
“你还是在长凳上坐十分钟再走吧。”说完,姑娘就朝着公园大门走去。小伙子盯着姑娘漂亮的身影,然后起身跟在她后面。
姑娘走到公园大门口,转过头看了一眼那辆小轿车,就走了过去。她横穿马路,走进那个有耀眼的“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的饭店。店里的出纳柜台上一个红头发姑娘看见她来了,就离开了座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就接替了红头发姑娘的工作。
小伙子把手插进口袋,在街上慢慢地踱着。然后,他走近那辆轿车,钻了进去,对司机说:“去夜总会,亨利。”(选自《欧·亨利幽默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1、指出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丰富含义。
(1)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评析小说中的“姑娘”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请你赏析这个结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小说的主旨,并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滑:书的脱手看似无心,实则是姑娘有意为之,她希望得到小伙子的关注,而或有人生的际遇。
(2)冷冰冰:写姑娘表面冷漠,装作矜持高贵,而内心则热切渴望被有钱人爱慕。(意对即可)
2、一个长相“秀气”的饭店出纳员。她无心看书,却装扮高雅,故作姿态,捧书于公园,以期富家子的爱慕。她来自劳动阶层,却爱慕虚荣,虚伪势利,向往上流社会贵族小姐优裕的生活。(意对即可)
3、小说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以幽默的笔触,先有意将姑娘与小伙子的身份“错位”,最后才将他们的真实身份陡然揭晓:姑娘是饭店的出纳员,小伙子是小轿车的主人。作者在小说中多处设置伏笔,如,描写姑娘衣着普通、无法看书却捧书、听说小伙在饭店工作而心惊等,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合乎情理,而故事的结尾也耐人寻味。
4、主旨:《等着的轿车》通过描写一对身份悬殊的青年男女在公园的邂逅和对话,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虚荣庸俗、尔虞我诈的风气。女主人公不甘心于社会的底层,而艳羡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是一种人性的扭曲。
启示:年轻人应自强自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能真诚地面对生活和他人等。(谈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人们在生理上是有差异的,人脑作为一种器官,也是有差别的。从重量上说,正常成年人的脑重平均在1400克左右。有的人重一些,可达2000克以上,有的人则轻一些,只有1000克左右。同样是著名的文学家,屠格涅夫的脑重是2012克,法郎士的脑重只有1017克,然而他们的聪明才智却难分上下。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屠格涅夫的脑比法郎士的脑大约要重1000克。
B.人脑在生理上是有差异的。
C.脑中的差别跟聪明、愚笨没有必然的联系。
D.人脑作为一种器官,同样存在着个体差异。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春不等于文学
周国平
时下流行青春文学。韩寒和郭敬明创造了令人惊叹畅销奇迹,新概念作文大赛顿时成为耀眼的品牌,小作家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各地破土而出。
青春拥有许多权利,文学梦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不得不说,青春还是金秋,只问是不是文学。在文学的国度里,青春、美女,海归、行走都没有特权,而人们常常在这一点上发生误会。问你会不会拉提琴,如果你回答也许会,但还没有试过,谁都知道你是在开玩笑。然而,问你会不会觉得你是严肃的。指出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就此议论道:任何人都能听出一个没有学过提琴的人拉出的音有多难听,但要区分胡写和真正的文学作品却须有相当的鉴别力。
我读过一些青春写手的文字,总的感觉是空洞、虚假而雷同。有两类青春模式。一是时尚,背景中少不了咖啡厅、酒吧、摇滚,内容大抵是臆想的爱情,从朦胧恋、闪电商业局、单商业局、失商业局到多角恋、畸恋,由于其描写的苍白和不真实读者不难发现,这一切恋归根到底只是自恋而已。另一类是装酷,夸张地显示叛逆姿态,或者荒唐地编造惊世骇俗情节。文字则漫无节制,充斥着没有意义的句子,找不到海明威所说的那种“真实的句子”。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没有实质的情调,没有内涵的想象对虚构和臆造的混淆,一句话,是对文学的彻底误解。所有这些东西与今日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与作者们的真实生活更相去甚远,因为作者们虽然拥有青春,也仍然只是普通人罢了.也是托尔斯泰说的:在平庸和矫情之间只有一条窄路,那是唯一的正道,而矫情比平庸更可怕。据我看,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于它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当然,在被归入青春文学范畴的作品之中,也有一些好的作品。我喜欢的作品,共同之处是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片土壤上面,奇思、异想、幽默、荒诞才不是纸做的假药。对于写作来说,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真正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文字功夫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而不是在它之外锤炼的。因此,我主张写自己真正熟悉的题材,自己确实体验到的东西,不怕细小,但一定要真实。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到一定的程度,就能从容对付大的题材了。
世上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文学有自己的传统和尺度,二者皆由传统中的大师构成。对于今天从事写作的人,人们通过其作品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他是受过大师的熏陶,还是对传统全然无知无畏。如果你真喜欢文学,而不只是赶一赶时髦,我建议你记住海明威的话。海明威说他只和死去的作家比,因为“活着的作家多数并不存在,他们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今日的批评家制造出了青春文学,而我相信,真正能成大器的必是那些跳出了这个范畴的人,他们不以别的青春写手为对手,而是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对手,不计成败地走自己的写作之路。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
小题1:下列有关“青春文学”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春与文学是两回事。青春拥有许多权利,但在文学的国度里,它没有任何特权。
B.青春文学作品不外乎两种模式:时尚和装酷。
C.青春文学作品是好是坏,关键在于作品能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D.世上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所谓的“青春文学”只是今日的批评家制造出来的。
小题2: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春写手要写自己真正熟悉的题材,不要怕细小,但一定要真实。而那些大的题材则
只有年长的作家才能从容对付。
B.文学作品中体现真实体验或感受的表达并不排斥奇思、异想、幽默和荒诞。
C.文学创作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它有自己的传统和尺度。
D.青春写手只有跳出青春文学这一范畴,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对手,不计成败地坚持写作
才能成为真正的作家。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寒、郭敬明等青春作家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
B.虚构和臆造出来的文学作品中找不到海明威所说的那种“真实的句子”。
C.矫情,或者说不老实的平庸是一些青春写手的文字的致命伤。所以,这些文字不不能
算是真正的文学作品。
D.时下青春文学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区分胡写和真正的文学作品
的鉴别力。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历史不可娱乐化
仲言
①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先是由名著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似乎炙手可热。
②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骂来,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
③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维方法的百科全书,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杂进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
④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
⑤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1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近些年,从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到“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既使某些文化人、媒体扬名谋利,也让“历史”似乎炙手可热。
B.作家学者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色 情的“历史”故事,是为了迎合许多人对历史文化强烈的需求。
C.题目“历史不可娱乐化”中的“娱乐化”是指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
D.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任何娱乐历史和大众文化消费,都是要不得的。
E.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要坚守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杜绝将历史肆意娱乐化,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16.作者认为历史娱乐化有什么危害?请分点概述。(4分)
答:?
17.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与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15. B、D
16.①肆意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倒传统价值观念。②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引向歧路。(每一点2分)
17.不同。(1分)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应该从历史事实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用史实说话。(1分)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必严格考证历史细节的真伪,可以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可以虚构,但艺术的虚构不能违背基本史实。(1分)
本题解析:15. B“作家学者”是以偏概全,应为“某些作家学者”。“是为了迎合许多人对历史文化的强烈需求”,不符合原文“为了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的意思。D原文中作者认为“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是要不得的”,并非笼统地说“娱乐历史”是要不得的;文中也没有认为“大众文化消费”要不得。
16.总结提取2.3.4.5.段的关键信息。
17.整合3.4段作者的观点,提取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