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6-26 17:19: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苔落绛英。
小题1:本诗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⑴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⑵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2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注]。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什么字?(2分)
答:?▲?▲?▲?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之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4分)
答:?▲?▲?▲?
(3)作者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来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miǎo)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1)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