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6:38:30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下列各句中“文”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B.独其为文犹可识
C.文曰“初平山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①始舍于其址
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A.①房屋 ②十分之一 ③获得 ④景象
B.①筑舍定居 ②十分之一 ③能够 ④景象
C.①筑舍定居 ②十一 ③得到 ④观察
D.①房屋 ②十分之一 ③取得 ④观察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韩愈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辞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俗以男女质钱 质:抵押,典当
B.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佣:佣工酬劳
C.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遣:派遣
D.而梦得亲在堂 亲:母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相如因持璧却立
D.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小题3:对文中浪线处未标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在知道刘禹锡不会远遣播州时,才故作姿态以求声名,引起作者不满,于此暗加讥评,体现了作者对人物评价的客观公正。
B.摹写人世势利凶险情状,可谓穷形尽相,意在表达对官场世态炎凉的深沉感慨和尖锐抨击。
C.这段文字应用了对比手法,借摹写官场中势利凶险、落井下石情状,高度评价柳宗元的高尚节操。
D.这段文字成功应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使这段抒情议论生动活泼,极见文采。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辞者,悉有法度可观。(4分)
(2)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3分)
(3)虽重得罪,死不恨。(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6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顺流而下
B.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D.哀吾生之须臾须臾:形容生命之短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凌万顷之茫然何为其然也
B.羡长江之无穷不知日之入
C.顺流而东也耳得之而为声
D.游于赤壁之下学于余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
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
D.月出于东山之上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客人谈到曹操击败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B.作者由月而思美人,借美人而抒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C.作者善于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抒情的形式表现出来。
D.这是一篇有高度艺术技巧的文赋,文中借用了汉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
【小题5】第一段中写箫声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箫声?请作简要分析。(3)
【小题6】翻译文中的划线语句。(5分)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分)
4、阅读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
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权:权且
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延;邀请
C.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规:规范
D.以不视疾为恨恨:遗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帝爱其不欺其可怪也欤
B.延范仲淹以教后生焉用亡郑以陪邻
C.当世知名之士蚓无爪牙之利
D.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窃为大王不可取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晏殊推进贤才的一组是(?)(3分)
①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②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③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④欲因群材以更治
⑤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殊小时被誉为神童,并被张知白举荐给朝廷。在廷诗中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受到皇帝的称赞。
B.晏殊行事很谨慎,仁帝即位后,他用“垂帘听政”的办法解决了大臣丁谓和曹利用之间的争端。
C.晏殊很注重向朝廷举荐贤能的人才,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辅等人都是他的门生,并都受到了他的举荐。
D.晏殊重病期间仁宗曾亲自探问,但不久晏殊病逝,引起仁宗深深痛惜。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7分)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3分)
?
(2)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4分)
?
(3)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3分)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①。四方贤士多归之。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 “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磺,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式:通“轼”。古代车厢前扶手的横木。在这里的意思是低头抚轼,表示敬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过:经过
B.文侯怒,任座趋出趋:驱赶
C.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进:举荐
D.子恶得与魏成比也比:并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文侯问于群臣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魏文侯善于“纳谏”的一组是
①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③“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④钟声不比乎?左高。?⑤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⑥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派遣乐羊讨伐中山国,却将其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任座据此对魏文侯“仁君”之说提出质疑。
B.在田子方看来,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惟有贫贱之士无所畏惧,不在乎什么“言不用,行不合”。
C.在如何识别人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并得到了文侯的认可,文侯据此选定了李克为国相。
D.翟璜曾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继而历数自己的功劳,指责李克,在李克解释原因后,翟璜承认自己错了,愿意做他的弟子。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分)
(2)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