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6 16:27: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根据提示默写,每小题1分。
小题1: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小题2: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鹤汀凫渚,____________;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____________。
臣无祖母,____________;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
小题4:故曰:至人??,??,?     。(庄子《逍遥游》)


参考答案:
小题1:悟已往之不谏?审容膝之易安
小题1:潦水尽而寒潭清?穷岛屿之萦回?声断衡阳之浦
小题1:形影相吊?无以至今日
小题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本题错一字不得分,所以要注意易错字。每处1分,错、漏、添字的不给分。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小题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2: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
小题3: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小题4:羁鸟恋旧林,??。(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小题1:粪土当年万户侯?
小题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小题3:集芙蓉以为裳
小题4:池鱼思故渊
小题5: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


本题解析:《离骚》比较难背些,且生僻字也较多,最后弄懂其要表达的意思,再用心去记。其它篇背出来应不成问题,但里面一些字词,比如“侯”“瞋”“冠”等字,皆会因为与之形似的原因,而写错字,这一点要注意。
点评:名句名篇的默写,关键是识记时要细心,对句中的关键字要认真辨析。要特别注意音同形近的形声字,这些字稍不注意,就会误写,这些字要根据句意明确其形旁。如本题中的侯-候、瞋-嗔等。也要注意音同而形异的同音字,根据句意用心辨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采薇》)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孟子·梁惠王下》)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1)《左传》 《史记》
(2)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3)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4)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5)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为了彻底除掉袁尚、袁熙残军,曹操决定西击乌桓,曹操听取了荀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小题1: ?,靡有朝矣。(《诗经·氓》)
小题2: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
小题3: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4: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小题5:奈何取之尽锱铢,??(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参考答案:
小题1:夙兴夜寐
小题1:百年多病独登台
小题1:金戈铁马
小题1:乌鸟私情
小题1:用之如泥沙
小题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