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6:13:58
1、阅读题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
B.明年,丞相薨,吾去卞州,汝不果来——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去了汴州,你没能来成。
C.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当初,我和你都是少年,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久会长久在一起的。
D.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②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弯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节选自《聊斋志异·妖术》,有删改)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决人生死决:判断
B.阖户挑灯阖:关闭
C.烛之,则纸人烛:燃烧
D.手弓而腰矢腰:腰里插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乃自卜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将代问之师道之不传亦久矣
C.审视,则土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皆为犬血模糊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
①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②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④公方骇,鬼则弯矣
⑤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 ⑥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C.于公面对狡诈可怕的纸人、土偶、木偶的攻击,毫不畏惧,奋起搏斗,既表现出大勇又表现出大智。
D.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最终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小题5: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
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3分)
②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义士杨景和埙传
(明)张弼
天顺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莫可反异。由是权倾一时,言者结舌。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
京城有杨埙者,戍伍之余夫也。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正统十四年,驾留沙漠,延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公论称快。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拷掠备至,罪定而后附律,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辩明。陷彬于死,虽止一夫,但伤公论,人不自安。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见此不平,昧死上言。”遂击登闻鼓以进,仍送卫狱。
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乃缓埙死,使诬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埙佯诺之。达遂以闻会三法司,鞫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居第尽毁。
未几,英宗升遐。言者劾达罪,举埙事为证。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成化初,修《英宗实录》,称“义士杨埙”云。
埙字景和,其先某处人。父为漆工。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齚指称叹,以为不可及。盖其天资敏悟,于书法诗格不甚习,而往往造妙,故其艺亦绝出古今也。既不避权奸,为此义举,人亦莫敢以一艺目之。有欲授之以官者,不就,遂隐于艺以自高。
华亭张弼论曰义者无所为而为合天下之公论者是也使虽公论行之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若埙者,于彬无恩,于达无隙,又非言官,以图塞责也。特以公论所激,挺身以突虎口,其不死者幸也,勇于行义何如哉!然此公论,具人面目者皆能知之,而高冠长裾,号称科第人物者,乃低佪淟涊,甘为之扫门捧溺,无所不至,而覸然自得,夸噪于人,何利害之移人乃如是其烈耶!闻埙之风,亦可少愧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捕拷掠掠:掳掠
B.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狱:讼案
C.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秩:官品
D.人亦莫敢以一艺目之目:看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C.闻埙之风,亦可少愧矣安能以身之察察
D.以五色金钿并施以勇气闻于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埙是一位天资敏悟、有创造性的平民艺术家。但更主要的,他是一位见义勇为的义士。
B.当锦衣卫指挥门达陷害袁彬时,官吏们虽然都为袁彬叫屈,但没有人敢于出面援救,只有素不相识的杨埙,敢于上疏喊冤。同时,又用谋略揭穿了门达欲诬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的阴谋。
C.杨埙不避权奸的义举赢得大家的尊重,有人想授予他官职,他没接受,而是隐于技艺以孤高自守。人们不敢只把他当成一个艺人,而是敬称他为“义士杨埙”。
D.作者在表彰杨埙的同时,也鞭挞了权贵及那些为权贵们“扫门捧溺”的“高冠长裾”的“科第人物”,可谓一箭双雕。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华亭张弼论曰义者无所为而为合天下之公论者是也使虽公论行之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3分)
(2)达遂以闻会三法司,鞫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4分)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其”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何其衰也
D.请其矢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C.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专门学问的人)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