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3-16 01:29: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画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细、密)骄其妻妾(很骄傲)
B.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 不可久处约(节约)
C.贤贤易色(贤能的人)树之以桑(栽植)
D.仰之弥高(更加、越发)当仁不让(遇到,面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罟:渔网?B约:朴素的本质? C贤:动词,尊敬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憎(讨厌)善善恶(坏事)  嫉如仇(憎恨) 乎待哉(什么)
B.强(粗暴)妙趣生(纵横杂乱)飞来祸(意外的)一脸肉(凶恶的)
C.景(就着)非此彼(就是)  不离不(靠近) 成功在(马上)
D.周(救助)无于事(有益)  同舟共(渡河) 缓不急(帮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堂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邪人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寻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录其儿妇质录:抓去做人质。
B.除后军将军除:授予,任命。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好之愈笃笃:熟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A.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无异容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及有才华,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尽管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仍还是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5分)
(2)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陛下建造此寺,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佛如果有知,就应当悲哭哀愍,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
(2)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


本题解析:
小题1:(笃:深,甚)
小题1:(A项第二句不属于“为政” B项第二句只能表现虞愿仁慈 C项第二句属迷信说法,不足以表现虞愿为政清廉 D项第一句是虞愿当面指责皇帝笃好围棋,表现虞愿为人耿介;第二句通过旁人之眼看出虞愿无余财,表明虞愿清廉)
小题1:(错在“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原文“在郡不治产”意为“虞愿在郡内不经营家产”产,家庭谋生的产业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虞愿年仅数岁,庭院中的橘树冬天果实成熟了,子孙辈都争着来摘取,虞愿却维独不来摘取,家里人对此都感到奇异。元嘉末年,虞愿为国子生,后又迁任湘东王的常侍,转任浔阳王府墨曹参军。宋明帝即位后,认为虞愿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日恩情,所以对虞愿待遇十分优厚。皇帝生性猜疑,星象天文的灾异变化,不相信太史,不听外面大臣奏告,命令灵台把观察星象的两个人交给虞愿,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以便检验审查。
  皇帝用旧宅的地皮建造湘宫寺,费用极其奢侈。由于宋孝武帝的庄严刹有七层,皇帝要建造十层。十层太高难以建立,便分为两刹,各有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离任回京都,拜见皇帝,皇帝说:“你去了湘宫寺没有?我建造这座寺院,是一个大功德。”虞愿在一旁说:“陛下建造此寺,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佛如果有知,就应当悲哭哀愍,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尚书令袁粲当时也在座,听了这话大惊失色。皇帝于是大怒,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虞愿慢慢离开,神色不变。因为有旧日的恩情,所以几天后就又被召进宫去。
  皇帝喜欢下围棋,但棋艺很笨拙,去掉棋格有七八道,人们评议时都虚称他为第三品,他曾与第一品王抗下围棋,按照棋品赌博游戏。王抗经常让他,并说:“皇帝下的飞棋,我无法抵挡。”皇帝始终不醒悟,以为果真如此,喜好越来越深。虞愿又说:“尧曾经用围棋教他的不肖子丹朱,这不是人主所应喜好的东西。”虞愿虽然多次触犯皇帝的意旨,但蒙受的赏赐,还是超过其他人。后迁职兼任中书郎。
  后出任晋平太守,在郡中不经营家产。前任官吏与一平民有纠葛,将他的儿媳妇抓去做人质。虞愿派人在半路上将她夺下并放回家。在郡中还设立学堂进行教育。郡中以前出产蚺蛇,蛇胆可以做药。有人赠送给虞愿一条蚺蛇,虞愿不忍心杀它,就把他放回二十里外的山中,过了一夜蛇又回到他的床下。又送到四十里外的山中,经过一个晚上,又回到原来的地方。虞愿又下令把它送得更远,这才没有再回来。评论的人都认为这是他的仁爱之心所致。海边有一块越王石,常年隐藏在云雾中,相传说:“清廉的太守来才看得见。”虞愿前往观看,越王石清澈没有隐蔽。后来琅邪人王秀之继任郡太守,在写给朝中士人的信中说:“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虞愿因母亲年老辞去官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后军将军。褚渊曾经去拜访虞愿,虞愿不在,只见他的卧床上积满了尘埃,堆有好几卷书籍。褚渊感叹说:“虞君清廉,到了这种地步。”他叫人为他扫地拂床,然后离开。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振振:振作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辞:告辞
C.遁还,客巴西遁:逃走
D.帝爱其才,数宴见数:屡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②拔剑而啖之
C.①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②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
D.①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是(?)
A.①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②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B.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C.①伏惟天子哀怜之②益骜放不自修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曾经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小题5:下列杜甫和李白的诗句能分别体现出原文所表现出的两人的政治遭遇的一组是(?)
A.①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①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①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②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7分)
(1)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3分)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辞:文辞,文章。
小题1:A.因:连词,表承接;B.①而:连词,表转折;②而:连词,表承接。C.①其:副词,表反问;②其:代词。D.①以:连词,表目的;②介词,表手段。
小题1:A.①是杜甫少时情况,②是高力士的行为,不是李白性格的表现。
小题1:B?没有援予官职,从“帝欲官白”可知
小题1:C(分别出自杜甫的《旅夜抒怀》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这最能体现他们的政治遭遇和情感。)
小题1:(1) 李白曾经侍奉皇上,喝醉了,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力士向来尊贵,对此事感到羞耻。(3分,得分点:尝、耻)
(2) (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4分,得分点:为、益、自修)


本题解析: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奋发振作,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李白字太白,他的先祖因罪流放西域,神龙年初,逃跑回来,客居于巴州之西(四川一带)天宝年初,李白前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赞叹道:“你真是贬谪下凡的仙人啊!”(贺知章)对唐玄宗述说。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李白谈论当世之事,进献了一篇颂。皇上赏赐美食,亲自为他调和羹汤,有诏命为供奉翰林。李白仍然和酒友们在闹市中喝酒喝得烂醉。皇上坐在沉香亭中,心中有所感,想找李白写作乐章,传召入内,但李白当时已经醉了。稍微酒醒,拿起笔来就写成了诗文,委婉华丽,精妙深切,没有一点文思滞涩。皇上欣赏他的才华,多次设宴接见。李白曾经侍奉皇上,喝醉了,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力士向来尊贵,对此事感到羞耻,于是指摘李白的诗来激怒杨贵妃,皇上想授官给李白,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李白请求回归山林,皇上赏赐黄金放他归还。李白四处云游,曾经和崔宗之坐船从采石矶到南京,穿着宫中的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奏减浙东濒海渔课:赋税
B.驰驿之任俾:使,让
C.免赋杂役逋:拖欠
D.且请推行于天下,可报:上报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魏源“有为”的一组是(3分)(?)
①西安大疫,疗活甚众?②两遭丧,俱起复
③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④发仓廪,免逋赋杂役
⑤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
⑥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源治政宽缓,体恤百姓。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妥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C.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皇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魏源治狱平恕,亦有不当。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没有上报朝廷,但也因断案不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5分)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
(1)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竣”“詈”“以闻” 各1分,大意2分)
(2)(魏源)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宥”“上”“系”各1分,大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掖报:批复。
小题2:②写魏源在两次守丧其间被重新任用,③写皇帝对魏源的器重和任命,属间接表现。排除含②③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3:“没有上报朝廷”理解错误,原文“奏寝之”是“上奏停止这一做法”的意思。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