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四)

时间:2019-03-16 01:21: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
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
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贯之?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遣返
D.因为诗吊之?悼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在颜渊为叹圣?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②其余评论尚多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4分)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3分)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3分)



2、单选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既若录?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B.会永无缘? 渠:第二人称代词“你”。
C.我自不驱? 卿: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D.不堪驱使? 妾:旧时妇女自称。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浚博涉坟,美姿貌典:典籍
B.皆望风自引而去:离开
C.郡边吴境,兵士役苦:艰苦
D.三者一,则难图也乖:违背,不一致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浚“恢廓有大志”的一组是(3分)
①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 ②吾欲使容长戟幡旗 ③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④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⑤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⑥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B.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王浚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译文:?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译文:?



4、阅读题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钓?台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子陵事,心私仪之。以幼,不许习险。前年到睦州,又值足有疾,且雨甚,不得上。今从台荡归,以六月五日上钓台也。肃入先生祠,古柏阴风,夹江滴翠,气象整峻,有俯视云台之意。由客星亭右,径二十余折,上西台,亭曰“留鼎一丝” , 复从龙脊上骑过东台,亭曰“垂竿百尺” 。附东台一平屿,陡削畏眺。一石笋横起幽涧,蹇仰恣傲,颇似先生手足。磴道中俱老松古木,风冷骨脾。此两台者,或当日振衣之所。空钩意钓,何必鲂鲤,吾不以沧桑泥高下也。
亭中祠中,俱为时官匾尽。夫子陵之高,岂在一加帝腹乎?人止一生,士各有志,说者谓帝不足与理。此未曾梦见文叔②,何知子陵?子陵诚高矣,而必求所以高在不仕,则蟠溪③之竿,将投灶下耶?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子陵薄官,许由薄皇帝,人不咏许由而但咏子陵者,则皇帝少而官多也。身每在官中,而言每在官外也。夫兰桂之味,以清口出之,则芳;以嗳气出之,则秽。咄咄子陵,生得七里明月之眠,死被万人同堂之哄,子陵苦矣。然则尽去其文乎?曰:“山高水长,存范仲淹一额可也。”(取材于王思任《王季重杂著》)
注:①子陵:东汉严子陵。少时曾与刘秀游学,刘秀即位后,他更名隐居。相传刘秀曾三次遣使相邀,才使得严子陵入京。 二人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沉睡间,严子陵以一足压在刘秀腹上,刘秀毫不介意。②文叔:南宋新昌人,身处危世,仍思出仕报国。③蟠溪: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
小题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许习险 习:靠近
B.径二十余折 径:经过
C.蹇仰恣傲 恣:放纵
D.子陵薄官 薄:接近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1
A.俱为时官匾尽既自以心为形役
B.何必鲂鲤大王来何操
C.尧让天下于许由,师不必贤于弟子
D.夫兰桂之味行李之往来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先按照空间顺序描写登台的经过:由严子陵祠经客星亭上西台,转而到东台;后写由登台而引发的感慨。
B.作者写钓台柏树荫翳蔽日,冷风习习,古树沿江而立,青翠欲滴,意在突出严子陵祠周围环境的幽静、气氛的肃穆。
C.世人认为应把所有的匾额都废弃,只留范仲淹写的“高山水长” 即可,因为这四个字最能凸显严氏的清高品行。
D.本文借景抒情,以景写人,不仅为了赞颂严子陵的清高,更为了以严子陵为鉴,照出世间官宦们的种种丑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听大人言子陵事,心私仪之。以幼,不许习险。(4分)
译:?
(2)此两台者,或当日振衣之所,空钩意钓,何必鲂鲤,吾不以沧桑泥高下也。(4分)
译:?
(3)夫子陵之高,岂在一加帝腹乎?人止一生,士各有志,说者谓帝不足与理。(4分)
译:?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1分)
论积贮疏
贾谊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小题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背本而末(急速)大命(国家的命运;倾覆、覆灭)
B.天下财产何得不(竭尽)世之有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处偏指荒年)
C.生之者甚少而之者甚多(浪费)政治未毕通也(完全畅通)
D.国胡以相(救济)而直为此廪廪也(通“懔檩”,危惧的样子)
小题2:下列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而不成窃陛下惜之
B.苟粟多财有余吾尝跂望矣
C.天下大命填然鼓
D.攻则取可为富安天下
小题3:为文中画斜线处列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B.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C.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D.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要重视积贮”的重要论文。
B.文章第一段,通过古今对比及相关理论和形势的分析,从正反两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C.第二段,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从国家存亡的高度阐明不积贮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
D.第三段,阐明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从而有力地支撑了本文“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中心论点。
小题5:翻译下列语句(每句3分,共9分)
(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2)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
(3)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