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3-16 01:19: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治,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刑。’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竞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若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旦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注]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来所行得失政化——比: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施与
C.旋以德内无——虞:忧患
D.我已与其当讫——断:推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旋海内无虞——赵王岂一壁之故欺秦也
B.见人谏,阅从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何事如此?——其身也,则耻师焉
D.此导使言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确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C
4.(1)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
  (3)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才知道)我的过失己足以令人吃惊。(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日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日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勤王之师尔/缓和
B.公纯之/诘难,责难
C.寅出午/通“返”,返回
D.敌大至,汲之/为……而战死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麾众阵以待/听送其家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三月/城中有材武愿从军听留
C.凡仕此/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好美姬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国家致死/捐金帛飨士,战守计
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汲认为“诏书未可遽信”,理由是诏令到达的时间过长,议和之后没见退兵。
B.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但是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
C.刘汲为了坚守城池,召集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留下来,敢死战士有四百人,让做官的人把家人送走,众人都感动佩服。
D.赵宗印从小道隐蔽行军,随后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军队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作殊死战斗。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A
4.D
5.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日/惟命
6.①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谈判)。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
  ②不久,他(刘汲)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准备(计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子鱼论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力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选自《左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陈而后击之(陈:通“阵”,摆好阵势)
B.国人皆咎公(咎:归罪)
C.则如服焉(服:佩服)
D.若爱重伤(爱:怜惜)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子鱼军事思想的一组是(?)
①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③既陈而后击之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⑤利而用之,阻隘可也⑥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宋之战,宋军大败,主要归咎于宋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用荒谬的军事思想来指挥这场战争。
B.在军事斗争已发展到很高水平的春秋时期,宋公能搬用“古之为军”的作法,证明他对待战争的态度还是非常严肃的。
C.面对宋公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君王,作为臣子的子鱼讲话时的语气和声态是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的。
D.子鱼的讲话部分多用反问句、假设句、对偶句,要言不烦,收到了辞理俱佳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C(屈服)
小题2:A(①子鱼阻止宋公作战的建议③ 宋公采取的军事行动④古人的军事思想)
小题3:B(不严肃,如同儿戏)。
译文:
楚国人用攻伐宋国来救郑国。宋襄公准备应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抛弃商朝后裔的子民已经很久了,您要振兴他,是不可赦免的罪啊!”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军在泓水交战。宋军已排列好阵势,楚军还没完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河,请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渡过河还没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请求下令进攻。宋襄公说:“不行。”等楚军已经摆好阵势宋军才进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护卫官全被杀死。
宋国人都归咎于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不杀伤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捉头发斑白的人。古时候的用兵之道,不凭借地势险要。我虽然是亡国的后代,却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司马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摆好阵势,是上天帮助我们。敌人受阻被困向他们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呢!况且当前具有很强力量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到就该俘虏他,对头发花白的人有什么值得怜惜的?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他们?如果不忍心再杀他们,就不如起初就不杀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不如屈服敌人。三军是凭有利的战机来作战,鸣金击鼓是用声音来鼓舞士气的。有利战机正可利用,敌人处于困境正可攻击。声势壮大鼓舞起斗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公讳甫,字之翰。天圣八年进士及第,为华州观察推官。华州仓粟恶,吏当负钱数百万,转运使李纮以吏属公,公令取斗粟舂之,可弃者十才居一二。又试之亦然。吏遂得驰,负钱数十万而已。纮以此多公,荐之,迁大理寺丞。庆历三年改右正言,知谏院。因灾异,言应天所以谴告意者,在诚其行。有其诚矣,所以顺天者,在爱其民。于是遂请斥浮费,出宫女,除别库之私以宽赋敛。
  初,李元昊反河西,契丹亦以兵近边,谋弃约,任事者于西方益禁兵二十万,北方益土兵亦二十万。及群盗郭邈山等劫京西,又令天下益禁兵。公言曰:“天下所以大困者,在浮费;而浮费之广者,兵为甚。今不能损,又何益之邪?且兵已百万矣,不能止盗,而但欲多兵,岂可谓知所先后哉?”不报。于是极论古今养兵多少之利害以闻,语诋大臣尤切。既而保州有兵变,朝廷赏先言者。公以谓有先言者,而枢密院不以时下,不可以无责。天子曰:“某,吾方倚以治也,不可使去位。”公犹固请议其罚。边将刘沪谋立水洛城,与部署狄青、尹洙议不合,沪违其节度,遂立之。青等械系沪以闻?。公言曰:“城之所以蔽秦,而通秦渭之援,宜不废其功,而赦沪之辄。”遂从公议。燕王薨,大臣谓用不足,欲缓葬?。公言曰燕王上之叔父葬不可以不如礼又言后宫事又言宰相罪当罢皆行其言。上既罢宰相,而用某为参加政事。又言某不可任以致,天子难之,因求为外官。而是时,朋党之议亦已起,大臣相次去位,公上书论争,语尤切。
  知陕府,简厨传①之费,陕人安之。邻州岁时以酒相庆问,公命储别藏,备官用,一不归于己,至今遂为法。徙晋州,近臣过晋,夜半叩城欲入,公曰:“城有法,吾不得独私。”终不为开门。入为三司度支副使,输物非土有者,公为变其法,使之代输。嘉佑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卒于位。(选自《曾巩文集》,有删改)
【注】①厨传:供应过客食宿、马车的驿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运使李纮以吏公 属:交付
B.纮以此公     多:推重
C.语大臣尤切    诋:毁谤
D.青等械沪以闻   系:拘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兵已百万矣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枢密院不以时下 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C.求为外官    衡上书陈事
D.公变其法    常能汉伏弩射杀之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言曰/燕王上之叔父葬/不可以不如礼/又言后宫事/又言宰相罪/当罢/皆行其言。
B.公言曰/燕王/上之叔父/葬不可以不如礼/又言后宫事/又言宰相罪当罢/皆行其言。
C.公言曰/燕王/上之叔父葬/不可以不如/礼又言后宫/事又言宰相/罪当罢/皆行其言。
D.公言曰燕王/上之叔父/葬不可以不如/礼又言后宫/事又言宰相罪/当罢/皆行其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其诚矣,所以顺天者,在爱其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不能损,又何益之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有法,吾不得独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B
4.(1)有真诚了,用来顺应天意的做法,在于爱护他的百姓。
? (2)现在不能?减少军队,又为什么要增加它呢?
? (3)城里有规定,我不能私自违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恭而无礼则——劳:辛劳
B.直而无礼则——绞:混乱
C.贤贤色——易:不以为意,轻视
D.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