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七)

时间:2019-03-16 00:58: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及高祖为丞相,素深自结纳。高祖甚器之,以素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上柱国。开皇四年,拜御史大夫。其妻郑氏性悍,素忿之曰:“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郑氏奏之,由是坐免。
俄而江南人李稜等聚众为乱,大者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杀害长吏。以素为行军总管,帅众讨之。贼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以盛兵据京口。素率舟师入自杨子津,进击破之。晋陵顾世兴自称太守,与其都督鲍迁等复来拒战。素逆击破之,执迁,虏三千馀人。进击无锡贼帅叶略,又平之。吴郡沈玄懀、沈杰等以兵围苏州,刺史皇甫绩频战不利。素率众援之,玄懀势迫,走投南沙贼帅陆孟孙。素击孟孙于松江,大破之,生擒孟孙、玄懀。黟、歙贼帅沈雪、沈能据栅自固,又攻拔之。浙江贼帅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船舰千艘,屯据要害,兵甚劲。素击之,自旦至申,苦战而破。智慧逃入海,素蹑之,从馀姚泛海趣永嘉。智慧来拒战,素击走之,擒获数千人。
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索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时素贵宠日隆,其弟约、从父文思、弟文纪,及族父异,并尚书列卿。第宅华侈,制拟宫禁。朝臣有违忤者,虽至诚体国,素皆阴中之。朝廷靡然,莫不畏附。唯兵部尚书柳述以帝婿之重,数于上前面折素。大理卿梁毗,抗表上言素作威作福。上渐疏忌之。素寝疾之日,炀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素负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朝毁夕复,营缮无已,爰及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石豈并利田宅以千百数,时议以此鄙之。大业元年,迁尚书令。寻拜太子太师,余官如故。前后赏赐,不可胜计。明年,拜司徒,改封楚公。真食二千五百户。其年,卒官。
史臣曰:杨素少而轻侠,倜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则知积恶余殃,信非徒语。多行无礼必自及,其斯之谓与!
(节选自《隋书·杨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深自结纳结纳:结交
B.郑氏奏之,由是坐免坐:犯罪(错误)
C.多为文吏所谴却却:退却
D.第宅华侈,制拟宫禁制:体制,规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素“积恶余殃”“多行无礼必自及”的一组是(3分)
①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
②朝臣有违忤者,虽至诚体国,素皆阴中之
③居宅侈丽,朝毁夕复,营缮无已
④大理卿梁毗,抗表上言素作威作福
⑤其弟约、从父文思、弟文纪,及族父异,并尚书列卿
⑥上渐疏忌之……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素自小才华横溢,善于写文章,擅长写草书、隶书,英俊潇洒,慷慨豪迈,但做事不拘小节,曾在家出言不慎,被妻子告发。
B.杨素知杨坚甚得众心,且有称帝之一意,遂主动投到杨坚门下,与其深自结纳,而杨坚也知杨素之才,对其也非常器重,不久便以杨素为汴州刺史。
C.杨素有谋略,作战时敢于赴敌,也善于随机应变,对部下“严忍”,战无不胜,被称为名将,而士兵也多愿意跟从他。
D.晚年的杨素日益骄横,作威作福,后有人弹劾他,使他渐渐失去了皇帝的恩宠,皇帝甚至赐毒药给他,惟恐他不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妻郑氏性悍,素忿之曰:“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
(2)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索征伐者,微功必录。
(3)朝臣有违忤者,虽至诚体国,素皆阴中之。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他的妻子性情凶悍泼辣,杨素愤怒的说:“我如果当了天子,你一定不能当皇后。”
(2)杨素当时显贵被宠幸,凡他所言皇帝无不听从,那些跟从杨素作战的将士,即使只有一点小的功劳也一定会记录。
(3)有违背不顺从他的心意的朝臣中,即使那个人非常忠诚治国有方,杨素都暗中中伤排挤他。


本题解析:
小题1:却:拒绝。
小题2:①是战场纪律,不是作“恶”;④大理卿梁毗的行为,与杨素无关;⑤是杨素得到的荣耀,不是作威作福。
小题3:皇帝赐药没错,但不是毒药。
小题4:(1)得分点:“忿”、“卿”、“堪”、大意。(2)得分点:“贵幸”、“其从索征伐者”(定语后置句式)、大意。(3)得分点:“朝臣有违忤者”(定语后置句式)、“体国”、“阴中”、大意。
【参考译文】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杨素年少时豪放不羁,有大志,不拘小节。杨素善写文章,草书和隶书写得很好,很留意占卜。到了高祖任北周丞相时,杨素与他交往很密切,高祖很器重他,让杨素出任汴州刺史。高祖称帝后,加封他为上柱国。开皇四年,授予御史大夫。杨素的妻子郑氏性情泼辣凶悍,杨素愤怒地说:“我如果当了天子,你一定不能当皇后。”郑氏告发了他,杨素因此获罪,并被免职。
不久,江南人李棱等聚众叛乱,其规模大者数万人,小者数千人,相互影响,杀害官吏。皇上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队征讨。贼人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用众多兵力占据京口。杨素率水军进入扬子津,进攻打败了他。晋陵人顾世兴自称为太守,和他的都督鲍迁等前来作战,杨素迎战打败了他,活捉了敌将鲍迁,俘虏了三千多人。进兵攻打无锡敌帅叶略,又平定了。吴郡沈玄侩、沈杰等兵围苏州,刺史皇绩多次迎战均无胜绩。杨素领兵援助,玄侩兵败投奔南沙贼帅陆孟孙。杨素在松江猛攻,大获全胜,并活捉了孟孙、玄侩。黟、歙(今湖北、安徽一带)贼帅沈雪、沈能用木栅来巩固城防,又被杨素打败。浙江贼帅高智慧,自称东扬州刺史,有船舰一千多艘,占据要害之处,兵力很凶猛。杨素领兵攻打,自清早战至天快黑时,辛苦激战后打败了他。高智慧逃到海上,杨素紧追不放,从余姚入海到永嘉。高智慧来应战,杨素打跑了他,并擒敌数千人。
杨素多谋略,寻找机会打击敌人,应对变化不拘泥于一定的方法,治理军队多严格,有违犯军令者立刻斩首,一点也不宽恕。每当对敌作战时,总是找士兵的过失并杀掉他们,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人,少的时候也不少于十来人。眼前血流满地,谈笑自如。到与敌人对阵的时候,先命令一二百人与敌人拼命,士兵取胜就罢了,如不能取胜又回来的,不问多少,一律斩首。又命令二、三百人再进攻,办法同刚才的一样。将士两腿发抖,有必死之心,因此战无不胜,被称为名将。杨素当时显贵被宠幸,凡是他说的话,皇帝无不听从。那些跟随杨素作战的将士,即使只有一点小功劳也一定会记录下来。至于其他将领,即使士兵立有大功,也多被文官们斥责拒绝。所以,杨素虽然苛刻残忍,士兵们也因此愿意跟随他。
这是杨素的权势和受到的宠爱一天比一天盛,他的弟弟杨约、叔父杨文思、杨文纪和同族叔父杨异,并列尚书列卿。住宅华丽奢侈,体制和宫廷一样。朝臣中有违背不顺从他心意的,即使那个人非常忠诚治国有方,杨素都暗中中伤排斥他。朝廷大臣畏惧,纷纷阿附他。只有兵部尚书柳述,因为是皇帝的女婿,几次在皇上面前斥责杨素。大理卿梁毗上奏他作威作福。皇上渐渐疏远他,忌恨他。杨素卧病在床的时候,隋炀帝常常让名医为他诊治,用上等的药赏赐给他。然而又悄悄问医生,常担心他不死。大业元年,调任尚书令。不久,授予太子太师,照样和以前一样当官。前前后后,他所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第二年,又进为司徒,改封楚公。授予食邑二千五百户。当年,死于任上。
使臣说:杨素年轻时豪放不羁,风流倜傥,必受约束,兼具文武才能,胸怀大志,自夸取得了很多功名。但只是凭他的聪明狡诈立足,不是走的仁慈正义之道,欺骗奉承当时的皇帝,就知道他的罪恶、灾害有多大,确实不是空话。违法的事干多了,必定害到自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初,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自称碣石山人。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继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
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囊箧空甚,遂为浮屠 浮屠:此指出家之人,僧人
B.攘臂睨而夺之睨:斜着眼睛看
C.所交悉尘外之人 悉:熟悉
D.来东都,旋往京旋:不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于岛案上取卷览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乃授遂州长江主簿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士,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
B.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遭到了贾岛的侮辱。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宗,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凭外貌断定对方是富贵之人而报以轻蔑的态度。
C.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韩愈心胸豁达,爱才惜才,相比之下,刘栖楚心胸狭窄。
D.贾岛以苦吟著称,冥思苦想之际,前站王公贵人视而不见,甚至因苦吟而冲撞官员车队而被关押,边走边作“推”“敲”之状以斟酌吟诗选词,这些都表现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之至。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10分)
(1)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5分)
译文:?
(2)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3分)
译文:?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悉:都,全。
小题2:D? A.以:用来,表目的。B.之:凑音节,无实义。C.在,介词。D.乃:于是,就;表判断,是。
小题3:C?刘栖楚心胸狭窄无依据。
小题4:(1)曾感叹说:“了解我平素心愿的人,只有终南山紫阁峰、白阁峰众山峰上的隐者罢了。”即使走路、坐着睡觉、吃饭,都不停地苦苦吟诵。(5分)
(2)贾岛把具体情况如实告诉韩愈,说自己无法确定“推”和“敲”哪个好,心思游于物象之外,不知道回避车队了。(3分)
(3)人们彼此相处,很快便度过一生。(2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 当初,贾岛科场考试屡次失利,囊空如洗,就出家为僧,法名唤作无本。他来到东都洛阳,不久又去京都长安,住在青龙禅寺。元和年间,贾岛独辟蹊径,诗风转入冷僻,用来矫正浮艳风气。当他沉思搜寻诗句的时候,面前站着王公贵人都视而不见。自号碣石山人。他曾感叹说:“了解我平素心愿的人,只有终南山紫阁峰、白阁峰众山峰上的隐者罢了。”即使走路、坐着睡觉、吃饭,都不停地苦苦吟诵。
贾岛曾经骑瘦驴打着伞,横穿大道。当时秋风正猛烈地吹着,树上掉下来的枯叶堆积可扫,于是吟道:“落叶满长安。”正思索对句,茫然无所得,忽然想到用“秋风吹渭水”作对,高兴地自己不能控制,因此冒犯了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队,被关押了一夜,天亮时才获释。
贾岛后来又乘空闲骑着瘦驴去李凝的隐居之处拜访,吟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把“僧推”改为“僧敲”,用心琢磨这两个字还不能定夺,就有节奏地诵读着,并伸手做出推门和敲门的姿势,旁边的人看着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任京兆尹,正好带着车队出来。贾岛不知不觉撞到第三节车队中,韩愈手下的人一拥而上,把贾岛拉到韩愈马前。贾岛把具体的情况如实地告诉韩愈,说自己无法确定“推”和“敲”哪个好,心思游于物象之外,不知道回避车队了。韩愈立马良久,说:“敲字好。”于是与贾岛并骑而归,共同讨论作诗之法。韩愈与贾岛结成平民之交,于是将写作诗文的方法传授给贾岛。贾岛还了俗,考中了进士,韩愈赠送贾岛一首诗:“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从此出了名。
当时贾岛刚刚考取进士,寓居在法乾寺诗僧无可的住所。有一天,宣宗微服出行到了法乾寺,听到钟楼上有吟诗的声音,就登上楼去,在贾岛的书案上拿起诗卷看起来。贾岛不认识皇上,就变了脸色,捋起袖子,斜看着宣宗,夺过诗卷说:“先生你衣食华美也该知足了,懂诗歌干什么呢?”皇上就下楼去了。不久,贾岛省悟了,非常害怕,伏在皇宫阶下等待治罪,皇上感到很诧异。后来,就让贾岛做了遂州长江县的主簿,后来逐渐升为普州司仓。临死的时候,家里没有一文钱,只有病驴一头,古琴一张而已。当他的死讯传开的时候,谁不爱怜他的诗才而惋惜他命薄啊!
贾岛面貌消瘦而神情不俗,爱谈论玄理,信仰佛教,他结交的朋友都是尘世外的人。他的家境萧条,生计艰难。自己题诗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到除夕之夜,贾岛必定会把一年所作诗歌拿出来放在几案上,焚了香,拜上两次,并洒酒在地祷告说:“这是我一年来的苦心啊。”然后举怀痛饮放声唱歌才罢休。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①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②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③备而动时④,则天不能病⑤;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
  注:①应:适应。②疆本:疆,通“强”;本,指根本,农业生产。③养:指养生的东西。④动时:指耕作适时。⑤病:有“害”的意思。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应以乱则凶/之:它(指自然规律)。
B.道而不忒/循:遵循、依照。道:规律。
C.道而妄行/倍:通“背”,违背。
D.寒暑未而疾/薄:不丰厚。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天行有(?)
(2)不尧存(?)
(3)则天不能使之(?)
(4)妖怪未至而凶(?)
(5)故明于天人之(?)
3.这段文字表明了《荀子》怎样的观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1)规律?
  (2)因为?
  (3)保全?
  (4)怪异的现象,指古人不能理解的一些自然现象?
  (5)职分,读“fèn”
3.这段文字主要说了天行有常,事在人为,也就是说: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它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不是人的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但是人能够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消祸得福。社会治乱的根源不在天而在人。这段话论证方法的特点是正反论证。
4.(1)自然的运行有其规律,不因为是尧就存在,不因为是桀就消亡。适应自然的规律,用安定的方法治理,社会就平安;适应自然的规律,用混乱的方法治理,社会就凶险。 ?
  (2)给养少而又很少劳作,老天就不能让他保全;违背规律而又肆意妄行,老天就不能让他平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慷慨好论兵事。顺治二年,师①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合谋奉鲁王以海。煌言迎于天台,授行人。至绍兴,称“监国”,授翰林院修撰。入典制诰,出领军旅。
三年,师溃。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次石浦。四年,集义旅屯上虞平冈。诸山寨多出劫掠,独煌言与王翊履亩劝输,戢所部毋扰民。八年,闻父讣,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俄,师破舟山,乃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成功用唐王隆武号,事鲁王但月上豚、米。煌言尝谓成功曰:“招讨②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亦曰:“侍郎③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十四年,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仆于将略原非所长,祗以读书知大义。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来书温慎,故报数行。若斩使焚书,适足见吾意之不广,亦所不为也。”煌言所过,秋毫无犯,经郡县,入谒孔子庙,坐明伦堂④,进长吏,考察黜陟,略如巡按行部故事,远近响应。
浙江总督赵廷臣复招煌言,煌言书谢之。煌言孤军势日促,或议入。康熙二年,鲁王殂,煌言恸曰:“孤臣栖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更何望?”三年,遂散遣其军,居悬澳。廷臣与提督张杰谋致煌言,得煌言故部曲,使为僧普陀,伺煌言,知踪迹,夜半,引兵攀岭入,执之。煌言至杭州,廷臣宾礼之。九月乙未,死于弼教坊,举目望吴山,叹曰:“好山色!”赋绝命词,坐而受刃。谥忠烈。
(节选自《清史稿·张煌言传》)
【注】①师,指清军。?②招讨,指郑成功?③侍郎,指张煌言。
④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的正殿,是读书、讲学、研究之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石浦。次:驻扎
B.入制诰,出领军旅。典:主管,制定
C.事鲁王但月豚、米。上:提供
D.赋绝命词,而受刃。坐:因犯……罪或错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张煌言“忠烈”的一组是(3分)(?)?
①慷慨好论兵事?②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
③侍郎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④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
⑤煌言所过,秋毫无犯?⑥赋绝命词,坐而受刃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煌言志向远大,好谈兵。顺治二年,清军平定了江宁,张煌言与同乡钱肃乐等人一块谋划尊奉鲁王监国,并亲自到天台迎接鲁王,被授予“行人”的职务。
B.顺治四年,张煌言集结义军于上虞县平冈寨拒守。当时,有许多驻军出去抢劫掠夺,只有他和王翊到田地里鼓励百姓交纳赋税,安抚部下不要侵扰百姓。
C.顺治八年,清军浙江提督田雄写信让张煌言投降,张煌言打退了他。顺治十四年,两江总督郎廷佐又写信招降张煌言,被他回信拒绝了。
D.由于鲁王逝世,张煌言是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一年之后,他就解散了义军人马。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张煌言对鲁王非常效忠,他抗清事业的很大一部分动力也是来自于鲁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2)孤臣栖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更何望?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因此,虽然和郑成功所尊奉的主人不同,但他们交情可 以牢固深厚,鲁王也依赖这在金门安稳地住了下来。
(2)我孤单地奔劳在海上,和部下相互依靠不想离开,是因为我们的鲁王还在。现在还有什么希望呢?


本题解析:
小题1:坐,坐着。
小题1:①说张煌言志向远大,喜欢谈兵。③是郑成功说的,侧?面表现张煌言忠于鲁王。⑤张煌言军纪好,爱惜百姓。
小题1:“却之”指拒绝了田雄,不是“打退”。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是:(1)“所事”“而”各1分,补出省略1分,大意对2分(2)“去”“以”“更”各1分,大意对2分
文言文翻译: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是崇祯十五年的举人。当时因军情紧急,考试要加试射箭,张煌言射箭三发三中。他胸怀大志,喜欢谈论军事。顺治二年,清军平定了江宁,张煌言与同乡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人一块谋划尊奉鲁王朱以海监国。张煌言在天台迎接鲁王,被授予“行人”的职务。到了绍兴,被称为“监国”,授翰林院修撰。在朝廷上他主管制定制度和命令,在外则统率军队。
顺治三年,南明军队溃败。张煌言赶回故里,与老父、继母、妻儿子女诀别,追随鲁王驻扎在石浦。顺治四年,他集结义军于上虞县平冈寨拒守。当时,有许多驻军出去抢劫掠夺,只有他和王翊到田地里鼓励百姓交纳赋税,安抚部下不要侵扰百姓。顺治八年,张煌言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清军提督田雄写信让他投降,张煌言拒绝了他。不久,清军攻陷了舟山,才不得已保护鲁王到金门,依附郑成功军。郑成功使用唐王隆武年号,侍奉鲁王仅按月供给猪肉、大米之物,煌言曾经对郑成功说:“你一直效忠唐王,真是一个忠臣呀!”郑成功也说:“你一直效忠鲁王,难道和我的做法不一样吗?”因此,虽然和郑成功尊奉的主人不同,但他们交情可以牢固深厚,鲁王也依赖这在金门安稳地住了下来。
顺治十四年,两江总督朗廷佐写信招降张煌言,张煌言回信,大致是说:“带兵打仗本非我的特长,只因读了圣贤书,明白了做人的大义,才振臂一呼,披上盔甲,举起盾牌,像山一样保护明朝。事业成功那是皇帝在天之灵的保佑,事业不成功那是成全了我忠臣的气节。我起兵以来,在狂风巨涛中颠簸,在刀锋剑雨中驰骋,就这样过了十多年。你难道还能用动听的言辞、歪曲的道理动摇我的心志吗?你来信语气温和小心,所以给你回信几行。如果我杀掉劝降使者、烧掉劝降信,恰好更显得我没有器量,也是我不愿意做的。”张煌言军队经过的地方,对百姓秋毫不犯,经过郡府县城,就进去参拜夫子庙,坐在明伦堂,召见官吏,对他们进行考察,或贬退,或提升,大致就像以前巡按御史巡行所属部域一样,不管是远处还是近处的人们都积极响应他。
浙江总督赵挺臣再次写信招降煌言,煌言回信拒绝了他。煌言军力孤单,形势日渐危急,有人商量着投降。康熙二年,鲁王逝世,张煌言悲痛欲绝,说:“我孤单地奔劳在海上,和部下相互依靠不想离开,是因为我们的鲁王还在。现在还有什么希望呢?”康熙二年,张煌言就解散了义军人马,居住在悬澳岛上。赵廷臣和提督张杰谋划着捕获张煌言,抓到张煌言的一名部下,派他到普陀山当和尚,暗地打探到他住处后,逮捕了他。张煌言被关押到杭州,清廷大臣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九月七日,张煌言被杀害在弼教坊,死前他遥望吴山,赞叹道:“多美的山呀!”写绝命词,坐着接受死刑。谥号忠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旦日士卒?飨:犒劳 ?
B.此亡秦之耳? 续:后继者 ?
C.沛公起厕?如:如同 ?
D.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幸:幸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