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3-16 00:51: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1、全面理解的:抓住关键词“雕塑自我” ,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 、 “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 、 “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 、 “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 自我”等等。 2、片面理解的: “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 ”这样行不 行呢?不行! 只抓住材料本身的 “只言片语” 来立意, 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 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 片面立意。 3、完整理解: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 语以外, “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 “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 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他是一个农民,但他从小就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他坚持每天写作,一篇文章写好后总是修改再三,然后满怀希望地寄往远方的报纸杂志。可是,多年努力,他从没有片言只语变成铅字,甚至连一封退稿信也没有收到。
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信中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相当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他的名字叫张文举,现在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记者采访时问:“您认为一个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张文举答:“一个人能否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气很重要,毅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懂得舍弃,更要懂得转弯。”
[要求]请以“转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例文
转道人生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破吴而归。君臣共贺,载歌载舞,独不见上将军范蠡,人皆怪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时。范蠡驾一叶扁舟,过三江五湖。经风雨寒暑,终至齐焉。遂将周身之珠宝置于商贾之行,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行商之道与众贾大相径庭。夙兴夜寐三五年后,为山东巨富。乃化名陶朱,遍足天下,以游乐焉。
不日,至终南,乃徒步登之。须臾觉眼前一亮。驻足观之,但见天高云淡,山峦峻秀,林木葱茏,泉水清澈,不觉暗暗叫好。续三百步后,见一亭立于水边,内有一银髯老者,闭目养神。范公欲相问,不想老者竟先自语曰:“客请坐矣,不知客何以至此也?”范公忙揖而答之:“晚生冒昧,多有叨扰,失敬失敬!晚生乃山东贾人,名唤陶朱,数日前……”翁大惊。忙问曰:“翁莫非越国上将军范公乎?”“已为陈事,不可提也!”翁叹曰:“吾素闻将军之名,心内甚敬,不想今日见之。幸会、幸会!然余尝闻越王愿以半壁河山相赠,欲与公共享荣华,公何以视之如草芥也?”范公笑而不答。翁曰:“吾乃前吴国大将军孙公讳武之侄也。助夫差战于楚后乃隐于此,今我二人有缘相逢。皆为沦落天涯之人,公不必疑之。”范公默然,久之,叹曰:“吾未曾与人言世事耳,今为公言之。古人云‘名满天下者不福,功高盖主者危矣’。吾虽为将军,有决胜千里,助越灭吴之伟业,然破吴之后,见大王郁郁终日。遂知其意。想大王之为人,长颈鸟喙,鹰眼狼步,惟共患难,又安能同福乐也?若不速往,恐有危矣。”
“当年助越灭吴之时,大王一时兴起,欲以半壁江山予臣。臣深知不可,心下惶然,遂有遁世之意。常言曰‘当走不走,反受掣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于是从商于市,转道人生。今已衣食俱足,欲遍游天下,目春风桃李,赏秋雨桐叶,以颐天年。遂至于斯,不想叨扰先生,实为罪过。”
翁凝视良久,徐徐叹曰:“公言至诚矣。吾素闻文种公与先生乃知遇之人,公何不邀共同归也。”
于是,范公至书于文种,俱实言。文种乃悟,欲走之,然为时已晚,竟以谋反罪赐剑以死。文种孤愤难抑,仰天太息流涕曰:“事已至此,吾又有何言?可叹吾纵横一生,功勋千百,独不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至理,始有今日。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吾愿以肺腑之言相告世人,吾始为楚之南阳宰,终竟为越国阶下囚。一生克勤克俭,勉志为国,可谓忠贞不贰。然吾不知进退之道,转弯之法,始有今日之祸。望后人哀而鉴之,勿使后人复哀也。”言罢,拔剑自刭。
范公闻之,顿足叹曰:“嗟乎!文种公不知转弯之道,竟横祸加身,何其悲也!然天下之人,知转弯者盖寡。是以事事拂逆,蹉跎一世,为后人叹焉,不亦悲乎!”
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上融入 “戏说”成分。选取春秋的越国名臣范蠡的传奇故事演绎成篇。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弃官从商,终成一方巨贾,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而知遇好友文种奢求荣华,终遭越王残杀。文章通过范蠢与一位归隐老者的偶遇交谈寄寓“转弯”之’理,紧扣话题,含蓄而不浅白。人物安排为话题而设,范蠡、文种的境遇对比,意在证明懂得“转弯”与否对人生的重大影响。另外文章构思全取材于高中语文教材(文种、范蠡的故事散见于《勾践灭吴》《过秦论》的注释等处),表明作者,是一名备考复习的有心人。


本题解析:
本材料以知名硬笔书法家张文举事业途中的坎坷遭遇表明,人生成功需要多种因素。仅就材料本身来讲,可引发的写作点很多,如:从编辑的回信可引发出“鼓励的重要性”;从张文举回答记者问可引发出“论勇气…‘谈毅力…‘谈理想”等等。但“写作要求”中明确限定了话题“转弯”,因而在写作时只能在“转弯”的天空下思接千载,而不能旁涉材料中的其他写作点去视通万里。
就“转弯”而论。话题,带有明显的比拟性(这从原材料中张文举说话时的语境也可看出),因而我们在审题构思时应重在从“虚”处着眼,挖掘其“理趣”。若写议论文,应注意以下三点:①论述层次上的递进。不要只是谈“个人”,而应形成“个人”——“社会”——“国家”类似的递进链条,在立意上要力求深入一些。②选例上不要太苍白,只是局限于“同学、我、邻居”的狭小圈子。其实,放开想想,陶渊明“觉今是而昨非”;鲁迅弃医而从文;中国革命时期的长征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等无不契合“转弯”的理趣。③从材料叙述的情感倾向看,此话题不宜反弹琵琶。若写成记叙文,一定要注意所叙情节的生动性、曲折性。当然,“转弯”之理一定要蕴含其中。并在适宜的语境中用适当方式予以明确,如人物对话、心理独自、议论揭示等。至于其他文体在不脱离“话题”的前提下也可尝试。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意林》杂志的封面上曾经刊登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能成为完美的自己,只要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大家还是小家?是良心还是钱财?是奋进还是苟安?是勇敢还是软弱?……请以“生命中最重要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①审要求:?a.显性要求:?b.(有无)隐性要求:?②审(标题)内涵:?③审提示(材料提示语):
(2)编写提纲训练
中心(用一句简练的话写出你要写的文章的中心):?开头:?(注明如何点题)?中间:?(注明中间如何扣题)
结尾:?(注明结尾如何照应题目)
你的亮点设置:?
写作提示?写作前要认真阅读所提供的材料,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确定一个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情可抒的话题来写。生命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呢?是良心、奉献、奋进,还是亲人、师长、朋友?也许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只要你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你就能成就完美的自己。
要注意的是:如果所写的文章是议论文,就要围绕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成立;论据要充分精当,有说服力。如果写的是记叙文,就要通过记叙事件表明自己的观点;要做到叙述流畅,有文采。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联系自身生活学习经验,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影子”应该理解为自己的缺点或是弱点。这两只小猫,无论是汤姆的做法还是托比的做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而是逃避问题的方法。因此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心理问题。遭遇痛苦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但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和解。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去一起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生命中最痛的事情有可能最后化为人生最重要的财富,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这些东西。真正得到幸福的方法只有 一个,那就是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使痛苦最终成为最宝贵的生命财富。
本作文可立意为:(1)直面痛苦。(2)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
点评:本作文材料采用寓言的形式,本寓言的寓意不难理解,很显然是对两只小猫的一种讽刺。总体来说不难,考生没有审题障碍,不太会走题偏题。题目贴近社会和人生,考察学生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洞察和思考。学生平时关注社会,感悟生活,而不是做生活的旁观者,就能写出真实情感和独到见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一个小和尚耐不住禅院的寂寞,老觉得修行太慢,感觉不出自己的长进,甚至他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修成正果。
有一天,他再也没法忍受了,就向老禅师发牢骚,说自己没有慧根、缺少佛性,对自己失去信心了。
老禅师微微一笑说:“山腰的工地上,石匠们正在为本寺加工佛像,你反正也静不下心来,就跟他们去劳动吧,做个帮手,学点手艺……”
小和尚一听,居然特别高兴,心想,终于可以出去透透风、乐呵乐呵了。?
可是,三天以后,小和尚来找禅师,他满脸歉疚:“师傅,我还是回来修行吧,连四角八棱的粗糙岩石都能在工匠的雕琢下变成仪态万方的石佛,何况我是一个人呢?”
老禅师舒心的笑了。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参考:
这是一则寓言作文材料,故事内涵丰富。在作文时要找准切入点,才可以准确构思立意。这则寓言中有三个主要形象:老禅师、小和尚、“佛像”。因此作文构思立意可以从这三个主演的具象去切入。
从老禅师的角度,可以概括出“教育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正确引导的效果要比一味的说教要好”“给与亲身体验的教育,远远胜过那些空洞的说教”“教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科学”等。
从小和尚的角度切入,可以概括出“凡事情半途而废,常常是没有恒心所致”“信心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要走向成功,不仅需要信心,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欲速则不达”“领悟真理,往往需要源于实践的体验…‘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树立雄心,激励斗志,从而走向成功”“先要有心灵的顿悟,而后才能有正确的抉择乃至成就事业…‘舍弃中选择,选择中舍弃,人生就是不断舍弃和不断选择的过程”等。
从佛像的角度切入,可以概括出“在走向成功的途中,一定要懂得舍弃”“舍弃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智慧”“不经历雕琢,石头不能成佛;不经过磨练,人不能成就大业”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