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0:42:16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玉楼春?春思
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⑴这首词的上阕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⑵试比较“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与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异同点。(4分)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赏析】
这首词描绘春景,抒写春愁。上片写庭园春色。西园春风,花繁蝶乱,池水晴绿,落红满径。下片写春闺怀人。尽日相思,罗带渐缓,明镜照愁,盼君速归。通篇构思精巧,婉丽清新。为历代词家所赞赏。
黄升《花庵词选》:次山词极能道闺闱之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委婉,读之不厌百回。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明镜照愁,常语也。作者“宝奁”七字,古意深思,独标新警。
在现存的词作里,严仁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写闺情。“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多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不多。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却不光顾寂寞的深闺。
荠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无心踏青挑菜,以致听任荠菜长得遍地都是:“花繁”,不仅形容荠菜长得茂密,又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妇因思春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词人借思妇的目光,将关注点转移到池塘和花径上。“冰池”指水面光洁如冰,莹澈清碧。“照还空”,形容冰池在阳光之下显得透明无比。“香径”写落花堆满小路,送来阵阵芳馨。“吹已断”,是说枝头花瓣都已被风吹落在地。从这一泓碧水、一条花径的静景场面中,衬托出思妇幽闺寂寞、尽日凝望的神态。这种以写景为主而景中有情的写法,过渡到下片抒情,使得全词融为一体。
下片所写的相思之情,主要是以间接而曲折的手法来反映的。游丝,是飘荡于空中的昆虫之丝,说“恨游丝短”是用以反衬自己情意之长。由于相思而日益消瘦,亦不直接说出,只用“罗带缓”来暗示。
这种写法在《古乐府歌》:“离家日已远,衣带日趋缓。”中有表现。《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亦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之句,不过前者是游子口吻,后者是思妇之辞。这里间接地刻画出由于离别日久相思不已而渐趋消瘦的思妇形象。
结尾两句设想新奇,以构思别出心裁而为人称道,是承上面“罗带缓”而进一步悬拟他日归来相见时的情景。这样的手法更显示出相思之苦。词人并未使用直接诉陈因怀人而憔悴之语,而是曲折地说:梳妆匣里的圆镜不会欺人,待你归来之日可以看到思妇消瘦的容颜。这种间接的写法看似痴语,其实是至情的流露。本词运用反衬、暗示、间接等手法,使词意婉转层深,独具韵致。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8分)
登楼感怀①
于 谦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诗歌鉴赏。(9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本题解析: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作诗时已达57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点评:选用课内诗歌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掌握诗歌鉴赏答题的格式,从而达到自行鉴赏古代诗歌的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0分)
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本诗是祥兴元年文天祥被俘后,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1)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天边孤云漂浮,不知飘向哪里。蕴含了作者深深的亡国之痛和自身孤苦无依之情。
(2)①对比(反衬)。颔联用依然如故的绿水青山对比(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死亡的人间惨景,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慨。②拟人。“满地芦花”和“我”一样苍老,燕子们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颈联拟人化的传神描写,使诗人悲凉凄惨的形象更加饱满,也抒发了诗人优时伤怀的深切感情。(答“用典”“借景抒情”也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11分)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小题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2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3分)
小题1: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2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效果。从北风凋白草、铁衣霜露重等词可见自然环境恶劣。作用: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同时注意环境描写有时还有为主人公设置北景的作用,或是自然背景,或是社会背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及思想感情。结合关键语句进行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分析。从秋来边将心、烟尘飞至今等句,可见边将厌恶战争,岁年深、边将心、戍楼月等词都表达在边塞时间久了,很想家。所以答题时要从思乡及厌恶战争的角度具体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