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3:38:47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写作例文】
转身之后的美丽
曾经有一句话一直鼓舞着许多人,“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可你不知有时需有二种变通的想法,学会转身,你会发现转身之后的美丽。
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的艰辛的整理却只能化作一堆无用的笔记,而他的朋友却以不一样的方式蒋无用的废纸变为财富,关键在于他们的想法不同,他的朋友学会转身,以变通的想法,发现了转身之后的美。
学会转身,发现转身之后的美丽。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因为是黑人受到他人的嘲笑,于是她决定运用自己的音乐才能改变白人的看法。但当她看到自己苦练许久的曲子竟然轻松地被一个白人小孩弹奏时,她迷茫了。经过一段挣扎后?她选择转身,开始涉足政治,终于凭其出色的才能成为美国的国务卿。
学会转身,赖斯能以不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转身,能够变通地看待事物,终于发现转身背后的美丽。
学会转身,发现生活之美。
有这样一位姑娘,她是盲人,却偏要给盲女一丝光明。德国姑娘萨布利亚?坦贝肯当发现自己无法看到光明时,她并没有放弃生活,而是转身将自己的青春献给藏族的盲童。从异国他乡转身到中国藏族自治区,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与意念。为了他人,她贡献出了自己的最大历的力量。
光明心生,萨布利亚.坦贝肯的乐观转身让她重新看到生活的曙光,同时也点亮了众多孩童的生命之灯。
学会转身,发现不一样的道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鲁迅的那一次转身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人。三改志愿,鲁迅弃医从文,扇笔杆为武器与旧势力作斗争,书写了一个中国文人对社会国家的高度的责任感。
转身之后,鲁迅发现了一丝曙光,那是救国救民的美丽的曙光,子生命之中撷取那颗转身之后的美丽的明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会转身,总会发现不一般的惊喜。纳西高学会转身,从一名弹琴的洒吧员,一跃成为美国的爵士歌王。王利芬学会转身创建自己的优酷网。翟墨学会转身,创下了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
学会转身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态度,学会转身是一种生活技巧,学会转身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
学会转身,于转身背后发现那不一样的美丽。
本题解析:“转身”属于词语类作文题,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要准确、全面理解该词的含义,不仅要理解标题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内在的深层含义。要注意联系自身对生活的相似感悟,把具体性命题写虚,以揭示出其中反映的道理。“转身”既有现实生活“转身离开”、“不辞而别”、“回眸凝望”等表象之意,又寓指人生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或转折,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改变。据此,可选取“迷途知返”、“回归本色”、“角色转换”、“学会放弃”、“‘转身’是一种智慧”、“急流勇退”、“知难而退”、“人生的拐点”等角度立意。“转身”,本义是“转过身”,这是一道多重含义的命题作文。“转身”可理解为“转过身”和“一转身”。“转过身”,既有现实生活“转身离开”、“不辞而别”、“回眸凝望”等表象之意,又寓指人生途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或转折,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改变;“一转身”比喻时间很短,稍纵即逝。据此, 可选取“迷途知返”、“回归本色”、“角色转换”、“学会放弃”、“‘转身’是一种智慧”、“急流勇退”、“知难而退”、“化蛹为蝶”、“人生的拐点”、“抓住机遇”、“顺应自然”、“慢慢走,欣赏啊”、“活在当下”、“懂得珍惜”等角度立意。既可写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一个片段或一个故事,所荡起的情感涟漪,或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也可联系某些典型人物“转身”后的成败,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迪。因此,写玉树赈灾中,有人转身救人,在生与死的刹那,就在那一瞬间的美丽转身,这样写,是符合题意的。有人写失足少年悬崖勒马,这是美丽的转身,可以。有人写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就是一种美丽的转身,这也符合题意。有人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这是国家命运的转折,是政治经济的美丽转身,这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根据材料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 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例文
请勿人为抬高道德标杆
蒋辰浩
如今是一个崇尚道德的时代,绝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成为了人们做事的准则。那么道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大德于小益的差别又在哪里呢?无疑,道德的标杆就起到了衡量道德大小的作用。
古时孔子学生中最富有的学生当数子贡,他在别国将鲁国的奴隶赎回后,并没有按规定从国家报销赎金。子贡认为自己的行为十分高尚,但却遭到孔子的强烈批评。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子贡心甘情愿独自承受损失,反而遭到批评?事实上,鲁国的这项规定是为了解救更多自己国家的人,给予赎金补偿是为了给国民一个动力,让更多的人能不顾及自己的金钱利益去解救同胞。孔子之所以批评子贡,正因为子贡的行为破坏了道德的标杆。子贡的本意是好的,他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才这么做。但这以后呢?相信鲁国人会大肆称赞他的行为,认为其行为十分高尚。这就大幅度拉高了道德的标杆。越来越多的鲁国人会认为,不像子贡这么做就算不上是有德者,他们会陷入两难的处境,去赎人不要钱的话自己没这个经济实力,而去赎人报销金钱的话却又算不上有德。如此之高的道德标杆,只会让大多数人都达不到道德的境界。既然达不到这境界,又有谁回去赎回奴隶呢?
子贡的故事已经过去几千年了,但这种做法却没有断子绝孙,如今的不少地方依然存在不断抬升道德标杆的现象。某些慈善捐款活动中总是将捐款数额庞大的人排在前面,大肆宣扬表彰,而那些出于好心却财力不足但同样善良的人却被直接忽略。这么做就等于给人们一种心理暗示,只有捐款多的人才算是真正的道德高尚者。而又有几个人能捐那么多呢?这就会使大部分原本想捐助的人放弃了捐款,因为捐了也不算是道德高尚。过高的道德标杆就好比是跳高比赛中将标杆直接设为世界记录,只有跳过去的才算是真正的会跳高的人。然而又有几个人会被称为所谓的会跳高的人呢?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会有多少人会去跳高了。过高的道德标准是大多人沦为“不道德”,原本追求道德的人,他们真正的道德行为在标杆面前成为了“不道德”,这样做的效果是适得其反。
如果,我们不改变这一现状,那么社会道德也将越来越稀缺。显然,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标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正确的道德标杆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能力范围。不能光从表面看待道德。不要因为捐款中的数额大小而去评判一个人的道德大小。一个普通人所能捐的数额和一位企业家或者大明星所捐的数额总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他们付出的相对于他们自身能力的比值却又是相差无几的。在道德的标杆面前不应该存在大德于小义的过大差别,从根本上说正是无数的“小义”构成了社会道德的大多数成分,无论是大德还是小义都是道德的体现。
当道德的标杆达到大多数人能力范围之外的时候,这种道德就成了伪道德,提倡这种道德会使全民道德大滑坡。当然过低的道德标杆又会使人们道德意识的淡化,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树立正确的道德标杆才能促进社会道德的发展。错误的道德标杆不会推广道德,只会使道德灭绝。
本题解析:
透视鲁国这条法律,其用意不言而喻:鼓励每一个人为国家做好事。身为鲁国人,只要你有机会,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做一件大好事,那怕你暂时没有预付赎金的能力,也应该去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会损失东西。同样还有这样一件事: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显然,对照孔子前后的不同态度,我们会感到: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不妨假想一下,鲁国君主为了嘉奖子贡之举,将之树为典范,大力通报、宣传乃至全国推广,这会有什么后果?
答案这外乎这两方面:一、社会表面的道德标准提高了,人人都表态向子贡学习;二、道德水准的实际状况滑坡了,因为每个人的头顶已经高悬了子贡这样的道德高标,谁若赎回同胞后再去领取国家的赎金,谁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然而,又有几个人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保证损失这笔赎金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呢?所以,子贡赎人后不收取国家赔偿金,从大众的角度看,就是提高了这个行善的标准,因为每个人不是都像他那样有钱。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子贡的做法短期内对自己的个人形象有很大提高,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自私自利不良之举。
参考立意:
1、道德勿立“高标”
2、莫让善流成恶源
3、个人威信与规则
4、做事需要有远见
5、你不代表一个人
6、不可好心办坏事
7、在利益与道德之间
8、要处理好个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
9、不能光顾目前,要着眼于长远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衣食无忧却仍感到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因为年轻,我们必须面对生活,也必然会面对种种困惑。在生活中也许不是人人都会遇到这种疲惫和困惑,但人们却常常听到、见到一些有关疲惫、困惑的言论或事情。有的人用精神战胜疲惫,想方设法解除困惑,有的人无奈于疲惫、困惑。那么,你如何面对疲惫(或困惑)呢?
请以“面对疲惫(或困惑)”为话题,联系时代发展的现实,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品茗疲惫
当春雨飘然而下,那是天空疲惫了吗?
当夏蝉喋喋不休,那是夏蝉疲惫了吗?
当秋叶纷纷坠落,那是大树疲惫了吗?
当冬雪覆盖大地,那是冬雪疲惫了吗?
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是什么?是厄运?是贫困?都不是,最糟糕的境遇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这种疲惫,就像是置身于百花丛中却无心赏花,就像是在瓦尔登湖上荡舟却无力划桨,就像是在山顶上失足掉落却无声呐喊。
但是,疲惫并不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生活,面对疲惫,也必须品茗生活,品茗疲惫。
疲惫是天空掉落的眼泪。曾经蔚蓝明亮的天空累了,它感到疲惫,因为工业生产的污气一点点玷污了它的身体,让它不再蔚蓝。当我们抬头仰望头顶上那一片天空时,灰暗代替了蔚蓝,浑浊代替了明亮。面对这一切,天空疲惫了,它的心在呐喊,却无人听得到,它难过地掉下了眼泪,那是春天的细雨,有些酸苦。
疲惫是蝉儿无力的哭诉。曾经与鸟儿媲美歌喉的蝉儿累了,它感到疲惫,因为人类乱砍乱伐使得它们已无树可居。人类价值观念的误导使人类肆意地破坏每一片森林,那些强壮的大树一棵棵地倒下,鸟群逐渐消失。原本热闹的森林一下子变得寂静,只剩下蝉儿在几棵还未惨造遭毒手的小树上喋喋不休,回忆着那些遗失的美好日子。
疲惫是秋叶无奈地飞舞。曾经枝繁叶茂的树已不再年轻,它累了,感到疲惫。它呼吸着已不再清新的空气,喘着大气,任由枝上的秋叶纷纷坠落,却无力阻止。它在这浑浊的世界中结束了自己,让秋叶带着梦化作春泥培育下一代。
疲惫是冬雪迷惘地飘扬。曾经洁白轻盈的飘雪,如今不知道该把自己落于何处,世界仿佛不再有它的立足之处,它累了,感到疲惫。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雪能落脚的地方也越来越小了,它小心翼翼地缩小着自己停留的范围,它疲惫了,或许有一天,它将消失于地球。
在这个繁华的万千世界,疲惫的不仅只是人类,万物皆有疲惫的时候。
品茗生活,品茗疲惫,我似乎看到了地球母亲撑着疲惫的身体勉强地微笑着……
本题解析:
是什么让我们“疲惫”或“困惑”?是心灵的缺失还是文化(文明)的冲突,是价值观的混乱还是多元文化的本相?
可以围绕对当前人们心态的分析进行,也可以通过论述、故事乃至抒情、象征性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如何消除心灵疲惫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如果小鸟拥有一片天空,就能自由飞翔;如果你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就能充分展现自我,探究创新,实现理想……亲爱的同学,也许你已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追求拼搏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也许你拥有的天空还不够宽广,在限制、束缚中感到了烦恼和困惑。这其间定会有你难以忘怀的故事、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要求卷面清晰,字迹工整,否则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
我的一片天空
鱼儿的天空是浩瀚的海洋,在这片天空下,它能够无忧无虑地畅游。
骏马的天空是茫茫的草原,在这片天空下,它能够自由自在地奔腾。
我也有一片天空——我的学校。它给我知识、伴我走过最美的花季。
这片天空下有最美的景象:少女般的柳树总是在明净的湖水中欣赏自己的倩影;调皮的风儿时不时赶来凑热闹,轻轻撩起柳树的秀发,牵起柳树的手,与之跳上一曲优美的舞蹈。一旁看得津津有味的花朵绽开迷人的笑脸;热情的鸟儿放开嘹亮的歌喉为它们伴奏。
这时,我总会漫步在这片令人陶醉的美景中,享受这美妙的时刻,感受这斑斓的青春,憧憬我美好的前程。
在这片天空下,师生共同在幽默的课堂上探讨神秘的自然科学,一起领略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净化我们的思想品德,陶冶我们的情操。
在这片天空下,同学们一起玩笑嬉戏,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虽有时发生面红耳赤的争执,虽有时因成绩的高低而产生短暂的忌妒,但我们始终是这片天空下最好的伙伴。
在这片天空下,我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遭受过失败的打击。但无论成功与失败,背后总少不了呕心沥血的老师。正是他们共同创造出这一片让学生能够体验生活、展示自我的天空。当我们在这片天空中翱翔时,老师就是我们身后强劲的风,他们尽自己所能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虽然有时会遇上暴风雨,但他们决不退缩,始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他们也决不容许我们退缩。他们会一直推着我们直到暴风雨被击退。我们又像往常一样在这片天空内自由地翱翔。
这片天空下,我能像鱼儿一样畅游,像骏马一样奔腾,它给我知识,给我体验,让我从懵懂走向成熟。
虽然有时困难、挫折会弥漫这片天空,让我们承受这片天空的压力。但是有压力才能创新,有压力才的动力。我为我能拥有这样一片天空而感到自豪,我为我能在这片天空里飞得更高、更远而骄傲。
本文将学校作为自己的天空,新颖,并且熟悉,写起来得心应手,文章很有层次,先写校园的景色,再写同学们,再写老师,秩序井然,最后总结上文,是一篇不错的应考作文,值得学习。
本题解析:“我的一片天空”可以是一个空间,如大自然、图书室、教室、自己的书房等;可以是一个时间,如一个暑假、某一特殊阶段等;可以是一种境界,如某种愿望、某种想象等;可以是一种情感,如母爱、友情等……这种“天空”,有的是给你带来进步和快乐的,有的是给你带来烦恼和忧伤的,只要是你曾经拥有并深有感触的,都可以写。
下面是优秀作文中选出的种种构思,简单介绍一下,以启发同学们的思路。
1.《四季天空》:以春、夏、秋、冬为主线,从古诗文中选取相关的名句加以串联,然后进行想象和补充,使全文展现出诗的四季天空。
2.《天空中,多了一只鸟》:作者把自己比做一只小鸟,叙述自己从被父母“囚禁”到充分拥有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3.《复旦,我的青春我的梦》:以梦境展现自己的理想——走进复旦大学,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4.《偷偷溜进的曙光》:将每天的曙光比做自己的美好天空,感受到它的内在之美,并从中得到了它的鼓励。
5.《让鸟儿带我飞翔》:把自己的家庭比做自己的天空,为了升学,父母严加管约束,不许自己拥有个人的爱好和追求,于是作者产生了随鸟儿一起飞翔的强烈愿望。
6.《溢彩大观园》:把课外阅读当作特有的天空,按“红”“绿”“橙”分别叙写《红楼梦》《幻城》和《射雕英雄传》的阅读和感受。
7.《我的秘密花园》:以花园作为自己的天空,描写仙人掌、郁金香、菊花的栽培方法和深切感受。
8.《十七岁的天空》:按红、黄、蓝等颜色分项描写,以此形象地表现十七岁的多彩的生活。
9.《史记歪传》:按本纪、世家、列传的体例,分别写班主任、班长、小组长的“历史”,表现班级生活的井井有条。
10.《母爱为我撑起一片天空》:以母爱为天空,写自己在母亲的关爱下快乐成长的经历。
还可以有其他写法,不管怎么写,都必须扣住话题,运用巧妙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的感受。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必仰视,也无须俯视;平视现实,平视他人,平视自己,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请以“平视”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平视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心态去俯视别人,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
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瘁,何苦来!反之,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两种人在“视角”上的偏差,致使其对人对己的看法变形失实,不能正确对待。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丰厚的人格底蕴,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平视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处世。天下之难,最难的是摆正自己。人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往往自视甚高,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君不见,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一双眼睛便挪位到额头上,从此“视觉”异化,平视功能丧失,到哪都摆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架势,势利得很。宋代有位名臣叫赵抃,此公为人耿直,为官清正,从不以其官位自傲。他告老还乡时曾赋诗明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官,我其实就是当年出身在柯村的赵四郎啊!那些惯于在俯视他人的得意中生活的人,比照一下赵老夫子乐于平视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颜?
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据传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张便条: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张大总督看过守门人递进的便条,面有不悦,提笔在条上批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焉敢称兄弟?”守门人将条子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条上书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将条子传进总督府,张之洞看后“啊”了一声,连声说:“请!请!请!”孙中山不愧是孙中山,地位卑微时便敢于平视权贵,着实有胆有识。我们周围的不少人一见达官贵人,便情不自禁地躬背屈膝作仰视状,宜不羞愧!国人是该学学孙中山,什么时候面对权贵也敢挺脸抬头学会平视,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走笔至此,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罗斯福。罗斯福下肢瘫痪,却以其赫赫政绩赢得美国惟一的蝉联四届总统的殊荣。此公气质谦和,平等待人,像一位兄长和朋友。有人说,罗斯福能把国王当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当国王看待,但国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爱戴他。有鉴于此,我们身边的公仆、明星、富翁们是否也可屈尊向“罗斯福同志”学习,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平视,是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学识之自然流露。一个人只有敢于且乐于平视,才能面对皇亲国戚不会自惭形秽低声下气,面对贩夫走卒不会颐指气使神气活现。在繁华的都市里,如果我们穿着草鞋微笑着平视一切,则堪称文明时代的文明人。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则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平视”是一个词,意思是“两眼平着向前看”。首先,可用拆解题目的方法审题,“平”是平常、平和、平静、平定,平等、平衡,公平、公正,平缓;“视”是看待、对待,观察、观赏。接下来,我们可以采取追问的方式,进一步探讨“平视”内涵。
追问一:“平视”是什么?鉴于此,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
1.平视是一种真诚、纯洁的人生态度。
2.平视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具体体现。
3.平视是自我的需要,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追问二:为什么要平视?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思考:
1.不平视,若仰视,就会高看,就会自卑,就会谄媚;
2.不平视,若俯视,就会傲视,就会自大;
3.若平视,则看得真、看得清、看得远;
4.若平视,则公平、公正;?
5.平视是一种最好的视觉方式,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
追问三:怎样平视?这一问题,是对如何做的思考:
1.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
2.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
3.平视,需要识的广博和深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