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3:08:33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豪末之在于马体
B.泾流之大
C.不翅于父母
D.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1——3题,每题3分,共计20分)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乃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 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重然诺。诸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杰大猾。其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徙:降职
B.不欲加礼,必陵之?陵:通“凌”,侵侮
C.士亦以此多之?多:称赞
D.颍水浊,灌氏族?族:被灭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灌夫“为人刚直”的一组是?(?)
①不好面谀?②其奴皆亡,独与一骑归?③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④其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⑤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报父仇,灌夫披甲戴胄,拿着长戟,招募军中与他友好又愿意随他同去的壮士数十人出战。等到走出军营的大门,就没有人敢前进了。
B.灌夫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随他同去的奴仆全部战死,灌夫自己身上就有十余处重伤,幸亏当时有极为贵重的好药,才保住了灌夫的性命。
C.灌夫有次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一起饮酒,灌夫喝醉后出手打了窦甫,结果被窦太后免了官,让灌夫闲居在长安家中。
D.司马迁对灌夫的战功和他那种耿直倔强的性格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对其放纵宗族宾客横行于颍川的行为也进行了批判。
4.翻译下面的句子。(共11分)
①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6分)
②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1)。”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怒,自驰如频阳——如:奔赴
B.李信果辱秦军——辱:使……受辱
C.故及大王之向臣——向:器重
D.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空:失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翦言不用,因谢病/不如因善遇之
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以其无礼于晋
C.归老于频阳/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伏尸而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并使始皇不对自己拥兵过重而生疑心。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节选自《师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而师之以……为师
B.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C.愚益愚愚蠢的人
D.小学而大遗抛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而耻学于师
B.惑而不从师从师而问焉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一致的一句是(3分)
A.吾师道也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指出古代的学者都要从师学习,这就强调了老师的重要性。
B.作者认为人无论贵贱、老少,只要有知识就有资格当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作者认为很多人小的时候跟从老师学习,反而长大后却耻于从师,是极不明智的。
D.作者论证的语言很有特色,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字精练,说理透彻,对比鲜明。
5、单选题 【左】选出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降职)
B.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伙中,敢哗者死”。《段太尉逸事状》(身边的人)
C.公子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信陵君窃符救赵》(尊贵的位子)
D.旁门左道。(左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