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3:03:56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昌者,沛人也。秦时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昌为中尉。尝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封昌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昌尝燕时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昌。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君,太子几废微:软弱的
B.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郤:不和睦
C.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全:保全
D.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置:安排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D.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为人耿直,敢于直谏,终使高祖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B.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不拘小节、以社稷为重、处处为国着想的君王。
C.周昌坚决反对立赵王为太子,高祖死后,他却极力维护赵王安全。
D.赵王如意被吕后执意召至长安,饮药而死,吕后消除了心头之患。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
武昌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陷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qiān)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⑴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秦名鄂县,公元二二一年,吴主孙权自安迁者于此,改名为武昌。九曲亭:旧址在鄂城县西山九曲岭,为孙吴遗迹。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瞻杖策载酒杖:拄着
B.扫叶席草席:以……为席,席坐
C.不可加以斤斧斤斧:砍伐
D.斥其所据,得以广广:扩大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一组是(?)?子瞻迁于齐安?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不足以席众客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A.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B.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C.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D.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12分)
(1)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
(2)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
(3)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
3、阅读题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语段,完成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B.臣请就汤镬 就:于是
C.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抄小路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孰:通“熟”,仔细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且秦强而赵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小题3: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A.足智多谋,勇敢无畏
B.足智多谋,儒雅有度
C.勇敢坚强,不屈不挠
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
小题4: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设九宾礼于廷”接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已经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B.蔺相如认为秦国只要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就肯定能得到和氏璧。
C.秦王身边的大臣认为只要杀掉蔺相如就能得到赵国的和氏璧。
D.秦王认为杀掉蔺相如,不仅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今播州西南极远,猿狖所居,人迹罕至。禹锡诚合得罪,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臣恐伤陛下孝理之风。伏请屈法,稍移近处。”宪宗曰:“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今禹锡所坐,更合重于他人,卿岂可以此论之?”度无以对。良久,帝改容而言曰:“朕所言,是责人子之事,然终不欲伤其所亲之心。”乃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太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征还,拜主客郎中。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记室,尤加礼异典:主管
B.坐贬连州刺史坐:受牵连,犯罪
C.率多禹锡之辞也率:大致,一般
D.禹锡衔前事未已衔:嘴里说着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刘禹锡各方面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②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③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④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⑤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⑥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首次被贬官,是因为他参与了王叔文改革集团。改革失败,他被贬连州,又改贬到朗州。
B.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十年间,创作了不少民间俚曲。他依照诗人的写法,创作新歌词入民谣,并教人歌唱。
C.刘禹锡因写《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被外放作播州刺史,裴度为之求情,皇帝认同了裴度的说法,念及刘禹锡母子之情,改授连州刺史。
D.刘禹锡因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和《游玄都观诗》,诗中有怨忿之句,人们钦佩刘禹锡的诗才,而不赞赏他的人品。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4分)
(2)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明,字如晦,大名成安人。晋天福中,举进士不第。骁骑将药元福为原州刺史,辟为从事。先是,州县吏部送丁壮饷粮,一夕,夫尽遁去。元福怒,尽驱官吏出军门,将就戮。明驰往止之,入白元福曰:“今军储无阙,丁夫数万人,文吏懦不能制,斩之何益,不如宽以待之。贼败凯旋,公无专杀之名,不亦善乎?”元福感悟,尽免其死。显德初,元福移镇陕,恃功多骄恣,明以直道规之,忤其左右,多毁明于元福,元福亦稍疏之。明以父病求归省,元福数召明,明因谢绝之。开宝三年,帝大举南征,以明为随军转运使。山路险绝,舟车不通,但以丁壮数万人转递,供亿不阙。每下一郡一城,必先保其簿书,守其仓库。既而贺州未下,明入与主帅计曰:“当急取之,恐援兵至,则我师胜负未可知。”诸将颇犹豫。明乃擐甲胄,率所部护送辎重卒百人,拥丁夫数千,畚锸皆作,堙其堑,直抵城门。城中惧,开门纳款,遂据有之。因抵广州,贼众十余万拒战。是夕,大风发屋折木,众乃惊惧。明与都部署潘美等谋,命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问道先捣贼垒,大军蓐食,阵以待之。俄而万炬皆发,焚其橱。贼惊,果来犯,大军因迎击之,贼大败,斩首数万,刘鋹以城降。广州平,为本道转运使。明遍历部内,视民疾苦,旧无名科敛,条奏除之,岭表遂安。七年,帝将用师南唐,以明为黄州刺史,帝密授成算。明既视事,即完葺城垒,训练士卒,众莫解其意。俄而王师自荆渚乘战舰而下,即以明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击鄂州军于江南,斩首三百级。又破万余人于武昌,杀江南军七百人,拔樊山砦。淳化初,诏归阙。二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王明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县吏部送丁壮饷粮部:部属。
B.今军储无阙阙:缺少。
C.元福移镇陕移:调任。
D.明乃擐甲胄擐:穿上。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明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但以丁壮数万人转递,供亿不阙②每下一郡一城,必先保其簿书
③当急取之,恐援兵至 ?④大军蓐食,阵以待之
⑤完葺城垒,训练士卒?⑥击鄂州军于江南,斩首三百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明宽厚仁爱,善于劝谏。众多丁夫趁晚上逃走,药元福要处死负责押送的官吏,王明劝元福宽待他们以免落下专杀的名声,元福听取王明意见,全赦免了那些官吏。
B.王明遭人诋毁,无奈离职。药元福恃功骄横,王明用正确的道理规劝他,结果触怒元福身边的人而遭诋毁,被元福疏远。王明便以父病为由归省,并一再谢绝元福召请。
C.王明有勇有谋,卓有战功。王明随皇帝南征,在将领们对攻打贺州犹豫不决时,亲率军队占领了贺州;在攻打广州时,又与潘美等人巧用智谋战胜敌人。
D.王明受皇帝信任,不负重托。在讨伐南唐之前,皇帝任命他为黄州刺史,并秘密地将作战计划告诉他。他认真实施,后又担任都部署,指挥部队作战,大败敌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拥丁夫数千,畚锸皆作,堙其堑,直抵城门。
(2)明遍历部内,视民疾苦,旧无名科敛,条奏除之,岭表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