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2:37:21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武帝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颇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唏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唏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住,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予,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寻征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义,大驾次于城东。义言于众曰:“今日西讨,欲谁为都督乎?”六军之士皆曰:“愿嵇侍中戮力前驱,死犹生也。”遂拜绍使持节、平西将军。属义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成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选自《晋书·忠义传》,有删节)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时人许以远致——许:赞许
B.大行受大名——受:接受
C.大驾次于城东——次:驻扎
D.而赠礼未副勋德——副:符合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复未见其父耳/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以母忧,不之官/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青麻头伏焉
D.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嵇绍正直忠义的一项是(? )
①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②唏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
③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④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⑤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⑥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嵇绍不仅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而且善于鉴别人才,因此深受尚书左仆射的器重。戴晞做官后因为行为不端被罢免,证明嵇绍的确有知人之明。
B.嵇绍疾恶如仇,慎于交友,因不与恶人交往而封爵;他又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严词批驳太常奏请加给陈准的谥号,在朝臣中树立了威信。
C.嵇绍随大驾讨伐司马颐、司马颖二王,受到士众的拥戴,拜为都督。司马义被俘,高爵显贵莫不俯首,嵇绍却守节不辱,难能可贵。
D.嵇绍视忠君为天职,北征之役,王师败绩,他奋不顾身,保卫天子的安危,被飞箭攒射而死,使皇帝深受感动。死后授太尉,谥忠穆,享用太牢的祭祀,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中庸》之义疏尔疏:说明,注释
B.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隽:通“俊”,才智出众的人
C.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怪:责怪
D.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 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作可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推是心,使光荣而饱/某所,而母立于兹
C.视予心之不然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可叹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写《读李翱文》,实际上是借李翱文表达自己的忧时之心,由李翱所处的时代联系到北宋当时的现状。
B.所谓读李翱文,主要是读李翱的《幽怀赋》,先写对李翱《复性书》《与韩侍郎荐贤书》的看法是为了铺垫。
C.文中将李翱与韩愈加以比较,主要目的是为了批评韩愈没有忧国忧民之心,作者的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D.文末作者愤慨地说“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2分)
(2)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2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
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岁余,徙原州总管。
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其盗寻发于他所,上谓褒曰:“公朝廷旧人,位望隆重,受金舍盗非善事,何至自诬也?”对曰:“臣受委一州,不能息盗贼,臣之罪一也。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悬即放免,臣之罪二也。牵率愚诚,无顾形迹,不恃文书约束,至令为物所疑,臣之罪三也。臣有三罪,何所逃责?臣又不言受赂,使者复将有所穷究,然则缧绁横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诬。”上叹异之,称为长者。
十四年,以行军总管屯兵备边。辽东之役,复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柳城而还。仁寿初,嘉州夷、獠为寇,褒率步骑二万击平之。炀帝即位,拜齐州刺史,寻改为齐郡太守,吏民安之。及兴辽东之役,郡官督事者前后相属,有西曹掾当行,诈疾,褒诘之,掾理屈,褒杖之,掾遂大言曰:“我将诣行在所,欲有所告。”褒大怒,因杖百馀,数日而死,坐是免官。卒于家,时年七十三。
8.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性友悌 悌:敬爱兄长
B.遂坐免官 坐:因……犯罪
C.臣受委一州 委:托付
D.不恃文书约束 约束:限制
9.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元褒“有德行”的一组( )
①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 ②元褒字孝整,便弓马 ③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
④臣有三罪,何所逃责 ⑤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⑥褒大怒,因杖百余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0.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褒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几个兄长的抚育下长大。他对几个兄长很友爱,兄长们想分家另过,元褒哭泣劝谏,但没能阻止这件事。
B.元褒家中富有,但他不要家中财务,凭宽仁大度的性格和渊博的知识作了官,凭功绩破格提升为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C.元褒在审理商人被抢案中,处理失当,被商人告到朝廷,皇帝派使者调查此事,元褒承认自己的错误,事情澄清后,皇帝称赞他是“长者”。
D.辽东之役时,元褒果断的依法处理了贪生怕死、畏惧劳苦的西曹掾,但是被免了官,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 题。
?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嗔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玄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2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人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本大题38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后,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之宜兴革者,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少有水旱,辄上闻。?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①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郕王(后来成为明景泰帝)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① 橐:布袋?(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小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列举
B.乃手书谦名授吏部授:教授
C.超迁兵部右侍郎迁:提拔
D.皆令归治丧,旋起复起:起用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之二虫又何知?
B.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家祭毋忘告乃翁
D.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及前王之踵武
小题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②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③少有水旱,辄上闻?
④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⑤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
⑥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小题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视,在郕王主政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也尽心国事,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力主不迁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B.于谦在“三杨”主政时,极受重视,所奏请之事都能得到即时批准。“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当权,于谦差点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处死刑,后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C.于谦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晋诸王的请求下重任巡抚,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灾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他父母去世,朝廷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但不久又担任原职。
D.于谦在发生众朝臣围打王振党羽马顺致使局面混乱的事件时,果断地设法稳住了王振,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的高度赞扬和朝臣们的依重。
小题5:
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之宜兴革者,即俱疏言之。
译文:?
(2)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