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3-15 16:14: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而后乃今培风
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④此小大之辩也
⑤而征一国者
⑥而御六气之辩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郑当时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
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名:称呼……的名字
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存:问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行:辈,辈份
D.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稍:稍微,略微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B.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C.及晚节,汉征匈奴
D.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
3.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C.请治行者何也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D.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与嬴不助五国也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
①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②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③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④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⑤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⑥卒后家无余赀财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
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
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
了官职。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D


本题解析:
1.D(稍,应该是“渐渐地”)
2.B(这里的“唯恐”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其余三项,“下人”,古时指居于人下,可译为“谦虚地待人”,现在多指仆人;“晚节”,在文中指晚年,现在多指晚年的节操;“宾客”,古时指门客,现在泛指客人)
3.A(两个“于”都是介词,都表示动作行为的起点,相当于“从”;其余三项,B项,两个“其”字,都是代词,但前者是人称代词,后者是指示代词;C项两个“者”字都是助词,但前者在句中表示停顿,后者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D项两个“与”字,前者是介词,后者是动词。)
4.C(①是说他好交友 ④是说他为国荐贤 ⑤是说明他交游广泛)
5.D(“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在文中无根据。)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了汉。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右内史之职。因为评议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要的争端是非,(未能始终坚持己见),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侯。”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郑庄很廉洁,不喜欢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供给门客。然而赠给他人物品,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中国的忠厚长者。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话,好象生怕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我听说‘郑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决断是否。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不久,暂时担任丞查长史。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下财物。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羞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齐人)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致言事!前之四十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鲁仲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①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考,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痰,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也?秦与纣无异也!”
  辛垣衍无言,鲁仲连曰:“昔者齐王将之薛,假涂于邹。夷维子执策而从。当是时,邹君死,齐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子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之臣于君,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②然齐欲行天子之礼于邹,不果纳。令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僧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注]①醢(hǎi):剁成肉酱。②饭含:以碎玉、生米等置于死者口中。(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鄂侯/脯:做成肉干
B.主人必将殡柩/倍:背向放置
C.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之/帝:称帝
D.鬼侯有子而/好:(女子)容貌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平原君谓赵王曰 ②公等碌碌,所谓人成事者也
B.①文王闻之,喟然叹 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无已而帝,且变易诸侯之大臣 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D.①所贵天下之士者 ②非尊齐、楚、燕、赵之君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前往救赵,派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帮助赵国。
B.邹国臣子对于国君“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但在关键时刻不向齐国臣服,反衬出魏欲帝秦的软弱。
C.鲁仲连用“纣王害三公,齐王不得入邹”等事例,晓之以理,激之以情,一步步地说服了辛垣衍。
D.通过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仲连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谋略、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不慕名利的辩士形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者齐王将之薛,假涂于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D
4.(1)十个仆人却侍奉一个主子,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力量抵不过,智慧比不上吗?
  (2)先生您的话太过分了,您又怎么能够让秦王把魏王煮了剁咸肉酱呢?
  (3)以前齐王准备到薛地去,向邹国借路通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项羽只是“默然不应”,不是“坚决反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子由为《墨竹赋》以与可——遗:赠送
B.月落庭空影长——许:很,表程度
C.余因而之——实:证实
D.予在湖州书画——曝: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