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3-15 16:12: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①,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受。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 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
注:①出都:六朝时人谓出至京城为出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彭城王韶拜定州,拜:授予官职
B.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济:成功
C.卿邀名人也邀:求取
D.后寻业断决之处寻:不久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孟业清正廉明的一组(?)
①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②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③欲令厚偿,业固辞不受?④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
⑤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⑥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业出身贫寒低微,年轻时在州府任官吏,他秉性廉谨,不接受同僚分给的不义之财。长史刘仁之表示要与他同心戮力,并希望会取得成功。
B.长史刘仁之对孟业颇为信赖,后征召入朝为官,临行向彭城王极力举荐孟业。虑及孟业日后孤立无援的处境,勉励他恪守正直的人格。
C.孟业唯一的马死了,彭城王为帮助家贫的孟业,想让官吏们同吃马肉,再加倍还给他钱,孟业坚决推辞。彭城王戏说客人是孟业请来的,孟业仍婉言谢绝。
D.孟业后来任司州长官的法曹官,因形貌短小,遭到鄙视。但后来孟业的断决之明折服了司州长官。不久,孟业升迁东郡守,因为政宽和仁惠而著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受。
?
(2)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
?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21分)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句是(3分)? (? )
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D.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然,籍何以至此常以身翼蔽沛公
D.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于是项伯复夜去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赔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C、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多次暗示。
小题5:翻译下列语句: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分)
??
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分)
?
⑶、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分)
?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24.(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答:?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
?



4、单选题  
下列哪一部典籍不属于“四书五经”?
A.《中庸》
B.《尚书》
C.《春秋》
D.《左传》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白云先生传
[明]钟惺
  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人。自隐于诗,性命以之,独与马公子善
  其后莆田中倭,城且破,先生领妻子奔豫章,织草屦为日。不给,继之以卜。泛彭蠡,憩匡庐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爨以往。至亦辄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所佣僧辄死,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
  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而林古度与其兄茂者,闽人林孝廉初文子,寓居金陵者也。一日,兄弟过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一扉之内,席床缶灶,败纸退笔,错处其中。检其诗诵之。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称之。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竞穷以死。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之中野。
  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其诗予莫能名,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间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旋之①,含笔腐毫,研精殚思。”
  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有其明诗,何隘也!自缙绅士夫,诗非其所交游品目,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者乎!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晦于诗,诗皆逊昂,然未有昂之穷也。予尝默思公织屡卖卜佣爨佣书时,胸中皆作何想?其视世人纷纷藉藉过乎其前者,眼中皆以为何物?求其意象所在而不得。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菜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选自《明清名家小品精华》,有删节)
  [注]①周旋之:根据作品格式加以揣摩创作。折旋之:引申其中一点加以发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皆不知其何人——许:地方
B.或自片纸于扉——榜:张贴
C.居数年,穷以死——竟:竟然
D.家贫无多古书——第: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给,继之卜——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久,姚太守亦死——后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C.每过门,袖饼饵食之——故木受绳直,金就砺则利
D.求其意象所在不得——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昂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但他热爱诗歌,诵读能得到有限的古人诗集,并且挑选其中的好诗加以研究揣摩,自己进行创作。
B.陈昂一度靠为僧人烧饭得以游历三峡、剑门等地,后又在金陵靠卖鞋、给人占卜、为人写诗文度日,一生穷困,但不放弃写诗。
C.林古度兄弟不仅同情陈昂的处境,经常接济他的生活,也很赞赏陈昂的诗,在陈昂死后还用心搜集陈昂的诗作,是陈昂的知音。
D.这篇小品文的主旨,不仅在于表达对陈昂的同情和赞赏,更在于强调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艰难痛苦的人生磨砺。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隐于诗,性命以之,独与马公子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视世人纷纷藉藉过乎其前者,眼中皆以为何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