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3-15 15:52: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画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获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围绕一个“愁”字抒写情绪,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写出其中的两点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里的数量词和时间名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请结合词句分别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上片从空间落墨,下片从时间着笔;②上片借景物描写渲染愁绪,下片用心理描写表达愁绪(或直接抒写离别的痛苦)。
(2)这首词上片使用了“半竿”“两行”“一叶”等数量词,描写那西沉的太阳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两行新雁越飞越远,飞往南方老家去了;眼前的这一条小船,就要载着我的朋友(或朗君)别我而去了。数量词表达准确,对仗工整,使离别之景饱含愁情。下片使用了“今宵”“明朝”“后日”这些时间词,巧用“今、明、后”写时间的推移,配以“宵、朝、日”三字,则又有了夜晚、早晨、白天的变化,在虚实结合中渲染了无尽的愁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写了哪些意象?(2分)
答:?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一、二两句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老井?桐叶?池荷?西窗?秋雨
(2)这首诗抒写了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所盼不得的悠悠愁绪。(2分)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第二句用“私书”暗点妻子的来信。(1分)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露出来,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小题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所表现的诗人的心情。(2分)
答:?
小题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如何理解?(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影”与“身”皆抱膝枯坐,显得形影相吊。表现诗人思家时的孤寂心情。(2分)
小题2:二者都用了对面落笔(想象、虚写)的手法。白诗想象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王诗想象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们都是通过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来表现自己“思家”的。两诗都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家乡,而写家乡亲人思念自己,将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含蓄委婉。


本题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扣住题目中“思家”与句子中“抱膝”“影伴身”展开适当联想与想象来分析。同时由注释“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可品味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小题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主客移位是唐代诗人写诗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也可以称做对面落笔、想象、虚写。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将某种感情抒发得含蓄委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题目。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 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小题1: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2分)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的出游念头就像一经萌芽就不断生长的花草树木。(1分)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难以预测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1分)这两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1分)
小题1:①“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2分)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2分)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2分)
(围绕“赞赏”、“嘱托”“期望”三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展开论述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前四诗句有“客心如萌芽”“去作西江梦”,可见修辞手法为比喻。把客心比作萌芽,把游历的生活比作梦。比喻的修辞功能,就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围绕此去说表达效果。
点评: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小题1:试题分析:不要把题干中的前一句话视为可有可无,它其实提示了我们的答案内容。送别的对象是门人,而诗人的情感也就是围绕门人来抒发的。诗前四句是表现门人对未来游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瓣深长怀念,后六句表现诗人对门人的赞扬、嘱托和期望。答案点在后六句。
点评:诗歌的语言、饱含着思想和情感,也必然会透露出思想和情感。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品中内在的思想感情。从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角度看,品析语言的重点是:①抓题眼,抠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如《春夜喜雨》②抓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句③从景语中感受情。④从情语中体会情。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