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5:29:49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欲共大计 直:只是
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厌 厌:镇压
C.文静喜,挑言曰 挑:挑逗
D.李纲、萧瑀明其不反 明:明白
小题2: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是( )
①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②文静多权诡 ③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 ④唐公子,非常人也 ⑤(文静)深自结 ⑥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文静父亲在隋朝为官,建立了战功,故而刘文静得以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晋阳令。
B.裴寂城府很深,文静告诉他秦王一定会平定天下时,他也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C.秦王知道文静受儿女姻亲关系连累入狱,到狱中探望,使得文静很感动而向其献计。
D.文静因裴寂位次高于己而生不满,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与裴寂唱反调,确实失之狭隘。
小题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如果确实能顺应这个机遇,那么天下还不够你平定的(平定天下很容易)。
(2)臣的官职、赏赐和一般人相等,家中没有余财,实在是不能没有一点抱怨。
本题解析:
小题1:D.说明。
小题2:②是裴寂诬陷,③是刺激秦王故意说的,⑥是临刑前才发出的感叹。
小题3:A.文静只袭了爵位,B.裴寂当时并没有看出秦王的能力;C.秦王探狱实为问计,文静也早有投靠之意。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黄山谷谓杜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彼 喜 穿 凿 者 弃 其 大 旨 取 其 发 兴 于 所 遇 林 泉 人 物 芏 木 虫 鱼 以 为 物 物 皆 有 所 托 如 世 间 商 度 隐 喻 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斯言也,岂仅读杜者当奉为金科哉!(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终南山》)
2.文中的“黄山谷”、“杜子美”指哪两位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上文中作者的读诗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虫鱼,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
2.黄山谷:黄庭坚;杜子美:杜甫。
3.读诗不能穿凿附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举酒属客?
B?.王回深父?
C.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
D.而卒莫消长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萌:芽
B.而临事忽焉丧之丧:亡失
C.平居自视了然 了然:了不起的样子
D.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发函:打开信件
小题2:下列各句中,全都是作者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的一项是( )(2分)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②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③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④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⑤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⑥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选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第二段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抒发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一段选文中,作者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成为文艺创作的经典理论
C.第二段选文中,写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写得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在这些戏语笑话里,文与可和作者坦率、高雅的胸襟气度,机敏、超卓的智慧才能以及两人的亲密友谊,都得到了活泼而生动的表现。
D.选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汩汩,毫无滞碍,所有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1)所以画竹子,必定要先在胸中酝酿好画竹的形象。
(2)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手不相适应,是没有实践的过错。
本题解析:
小题1:清楚、明白
小题1:④指得是四方之人,不是作者。⑤说得也不是作者。③是子由。只有C体现了作者的心得与感受。
小题1:抒发了自己的悲痛之情错。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故译为因此,得要意译即成竹在胸,整理句意使之通畅。(2)所以然译为这样做。一就是一样的意思,可不译。过译为过错。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萧房知人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赞太宗建大策,发蒲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去:离开
B.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迁:调任
C.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表:表彰
D.角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细: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B.①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②非一士之略
C.①唐俭赞太宗建大策……非庸臣也②此世所以不传也
D.①盖以信、靖而视哙、俭不,犹熊罴之与狸狌耳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独具慧眼,留住了能助刘邦成就汉业的人才韩信,使“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千古佳话。
B.秦王李世民幕府属吏外调任职的人很多,房玄龄认为只要留住杜如晦就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
C.樊哙、唐俭等人虽然劳苦功高,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狌而已,不是特殊人才。
D.大将韩信、宰相杜如晦那样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萧何、房玄龄这一类人能够选贤进能,显得更重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3分)
(2)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上表,上奏)
小题2:C(均表判断。A①用,表示工具;②助词,表修饰,……地。B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C①来,表承接;②连词,表并列)
小题3:C(“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狌而已,不是特殊人才”有误,应是“以韩信、李靖与樊哙、唐俭相比较,就好像是拿熊罴与山猫相比罢了”。)
小题4:(1)以韩信、李靖与樊哙、唐俭相比较,就好像是拿熊罴与山猫相比罢了。
(2)只有将萧何、房玄龄一类人安排到营帐之中,选贤进能,那么珍珠宝玉般珍贵的人才就不请自来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