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5:23:00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巯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谢亭①送别
许浑
劳歌②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小题1: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
小题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3分)
?
??
3、其他题 背诵默写(共10分)
17.小楼昨夜又东风,?!?,只是朱颜改。
18.长桥卧波,??复道行空,??
19.?,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鼓瑟希,?,舍瑟而作,对曰:“?。”
21.?,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
4、阅读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这首诗写于1938年,当时苦难的祖国正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小题1:选出对这首诗鉴赏有误的一项(?)(2分)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小题2:对沙鸥诗《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
A.入手擒题,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B.“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C.“花香,夜暖。”一句四字,从嗅觉、触觉和听觉等方面向读者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景象。
D.在这首短诗中,诗人借助想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念和向往之情。意境优美,令人赏爱。
5、阅读题 默写名句。
①善万物之得时,——————————。
②聊乘化以归尽,—————————— !
③——————————,泉涓涓而始流。
④—————————— ,鸟倦飞而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