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5:16:52
1、其他题 名篇名句及常识填空(每空一分,共8分)
小题1:古代诗文写秋的名句俯拾即是,如屈原《湘夫人》中的“?,?”
小题2:行宫见月伤心色,?。
小题3: ,两朝开济老臣心。
小题4: ,铁马秋风大散关。
小题5:心非木石岂无感? 。
小题6:白居易是“?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参考答案:
小题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小题2:夜雨闻铃肠断声
小题3:三顾频烦天下计
小题4:楼船夜雪瓜洲渡
小题5:吞声踯躅不敢言
小题6:新乐府?诗歌合为事而作
本题解析:默写(1)时,注意“袅”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肠断”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频烦”的写法。 默写(4)时,注意“洲” “渡”的写法。默写(5)时,注意“踯躅”的写法。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注意领会含义,圈点强记,边背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默写时不连笔,规范书写;要注重同音异义词,注重同义异形词;要关注通假字等。该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小题1: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小题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诗经?氓》)
小题3:开荒南野际,?。(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5: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小题1:士皆瞋目
小题2:信誓旦旦
小题3:守拙归园田
小题4:亦足以畅叙幽情
小题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瞋”“拙”“幽”“适”。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小题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这句话是诸葛亮说的,他所说的“两个人”指谁?他为何献此计?献计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小题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细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了。”
这篇祭文是谁写的?写给谁的?此人是怎么死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参考答案:
【小题1】大乔和小乔。(1分)大乔为孙权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刘备兵败新野,请孔明去江东联吴破曹。(1分)周瑜假意保全江东和鲁肃争吵,(1分)孔明借曹操词赋欲得大小乔以激周瑜。(1分)周瑜闻言后大怒,表明心迹要联刘抗曹。(1分)
【小题2】贾宝玉。(1分)晴雯。(1分)晴雯历来为王夫人所不喜,后王善保家的又在王夫人面前告了一回晴雯的大不是,于是晴雯被逐出大观园,(1分)她回到家中便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将铰下的指甲和贴身穿着的旧绫袄,交与宝玉。当晚晴雯死去。(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名著《三国演义》的情节的把握。孔明欲激将周瑜抗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本题考查对名著《红楼梦》的情节的把握。晴雯是宝玉的丫头,长的较像黛玉,平日为宝玉所喜欢,但二人并未有亲密举动。在金钏跳井而亡后,贾府家长开始注意宝玉身边的丫头,以防丫头们“带坏”宝玉。因晴雯长的妖媚,用家长们的话说“有狐相”,且脾气孤傲得罪了一些人,封建家长们就说她勾引宝玉,并将她赶出了大观园,晴雯本身体弱多病,遭此耻辱又气极伤身,在哥嫂家一病不起,香消玉陨。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小题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小题3: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小题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小题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1: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诗经·氓》)
(2)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_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5)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寄蜉蝣之天地,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山不厌高,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9)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10)微风过处,____________,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参考答案:(1)泣涕涟涟 载笑再言
(2)长路漫浩浩
(3)越陌度阡 契阔谈宴
(4)曖暧远人村
(5)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6)凌万顷之茫然
(7)渺沧海之一粟
(8)海不厌深
(9)舞幽壑之潜蛟
(10)送来缕缕清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