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9-03-15 14:42: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B.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
C.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C项,张若虚是唐代早期的诗人,《春江花月夜》是优秀之作,但不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所以选C。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月”在古诗词中是一个富有韵味的意象,如王昌龄《出塞》中的“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中国古诗文中有很多写到长江的佳句,唐朝的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滔滔江水表达对远行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 ?
(2)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
   古代诗词善用自然景物烘托感情。如《卫风·氓》中的“桑之落矣,____?”;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述“志”“力”“物”三者关系时,用“____?____?”强调了尽志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竹喧归浣女/秦时明月汉时关/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女娲炼石补天处/其黄而陨/梧桐更兼细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两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   ??   ??   ??  ? ??   ?


参考答案:示例: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②渐黄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B.①夙兴夜寐,靡室劳矣。(《诗经·氓》)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D.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膝王阁序》)
  ②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孤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尔卜尔筮,____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2)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屈原《国殇》)
(3)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苟子·劝学》)
(6)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_;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8)__________,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参考答案:(1)体无咎言
(2)终刚强兮不可凌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野径云俱黑
(5)金就砺则利
(6)门庭若市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8)先帝不以臣卑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