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4:35:09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醉歌(其九)
汪元量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①上乱啼鸦。
北人②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释】①万年枝:即冬青树。②北人:这里指元朝士兵。
小题1: 前两句诗描写了一种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人在第四句集中写一个细节,有何深意?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写出了南宋宫廷园林一派萧条没落的景象,表达了南宋臣民的亡国之痛。(5分,第一问3分,第二问2分)
小题1:(6分)一是表现元兵的无知和可笑;二是告诉人们宫苑易主,山河巨变,南宋政权已经沦亡;三是写这场人世巨变颠倒了世间的一切美丑、善恶。(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小题1: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6分)
小题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2分)。
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2分)。
小题2:尽管关隘如铁一样坚固,道路漫长而凄冷,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3分),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从视觉的角度写景。“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
点评:这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题型,答这类题,一定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小题2:试题分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中,我们不是也可以看出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吗?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意对即可)
(2)不矛盾。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6分)
满江红·登黄鹤楼①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②前珠翠绕,蓬壶殿③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④。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因相传仙人乘黄鹤过此而得名。②万岁山:北宋京城汴梁内皇帝营造的精美宏伟的假山。③蓬壶殿:汴梁内宫殿名。④膏锋锷:血肉浸透刀剑。
小题1: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小题2:简要归纳本词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参考答案一: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以“荒娴”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笮歌作”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面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参考答案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先写登楼遥望所见到的荒芜残破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回忆昔日繁华升平的景象,最后想象京城附近金兵遍布的现状。整个上片,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为下片作了铺垫。(明确表现手法,给1分;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给2分;解说表达效果或作用,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本词既抒发了词人面对国土沦陷、山河残破的伤痛之情,也表达了渴望以身报国,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答对一点给1分;语意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这是有关诗歌的鉴赏考点。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小题1:学生从对比、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中选择一种进行鉴赏,赏析合理即可。小题1:学生能从诗歌描写的意象中理解所表达情感,即一方面悲痛之情,一方面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2-23题。(6分)
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元)宋方壶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妲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22.中国古代在文学作品中对“月儿”有多种不同的称代,此曲中除了“广寒宫”“姬娥”以外还有?▲?也是称代月亮。曲中的“白雪”指代 ?▲?。(2分)
23.指出这首元曲的主要写作手法并简析作品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22.蟾、镜。(1分。答出一处即可。答“蟾影”、“此镜”不给分) (古代楚国)高雅的乐曲(1分)
23.写作手法:反衬(答对比、拟人亦可);情因景生(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答出一种即可,2分)。思想感情:此曲对月抒怀,以月的团圆反衬人的孤独,抒发了身世飘零,不得与家人团圆的孤独情怀。(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