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4:29:07
1、写作题 读下面一则神话故事后,写一篇文章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一个最钟爱的小女儿,有一天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淹死在海里。她不甘心自己的死,她痛恨无情的大海,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小精卫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粒小石子或一根根小树枝,然后投到大海里,想把大海填平。她就这样,往返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做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扬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你读了这则神话故事,有何联想或感触?请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故事启示:既定目标,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1、如何面对困难挫折。
2、恒心与毅力。
3、目标专一。
4、追求奋斗的过程本身。
5、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
6、人可以被打倒,不可以被打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有人说沉默是金,有人却认为应该展示自我,请以“沉默与显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沉默的苏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那是谁立在怒涛裂岸的江边,对着滔滔东逝的江水感叹?那是谁牵黄擎苍在黄矛冈上策马纵意?那是谁在月凉如水的中秋之夜,举杯邀月诉说衷肠?
此时眼前飘来一位老者的身影:瘦削的身材,清瘦的面容,微白的双鬓,面带微笑向我走来。
苏子实在无法理解小人的歹毒:为何要在他的诗中无中生有,硬是给他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苏子无力地回望京都,抹一把老泪,将血似的残阳甩在身后,任秋风瑟瑟。
面对身居九重的君王,面对繁华的京都,面对歹毒的小人,苏子选择了沉默,他以无言的离云抵抗这种不平。亘古未变的江水依旧滔滔东流,昔日的猎场依旧一马平川,沧桑未变抵今惟有一环回澜,春荣秋败的一川烟草。
滔滔的江水在苏子的身后翻滚着、咆哮着,执杖的苏子终决要离开尘世,向心灵深处的高山攀援,神话终究要出现。冷漠的土吞咽了热泪的温度,一腔宏韬伟略已化作轻风散云,昔日对官场的热情已随着滚滚的车轮碾作车辙之下的征尘,征尘已渐渐远去……
那一幕幕的烟景,万古苍凉……
从此苏子手执竹杖,脚蹬芒鞋,吟于山间,吟于小院。随处可听见他的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远离喧嚣京都的吟唱,这是沉默至今的吟唱。从此这吟唱一发而不可收拾。血似的残阳恰又渐渐升起。于是苏子的诗文流传千古、万世流芳。
一醉解千愁,苏子频频举杯,忘却了千古忧愁,随口又吟:“如此良宵美景,岂能虚度?”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苏子选择了后者。一袭黛色长袍,一杆轻胜马竹杖,吟唱了千古。
一个手执竹杖的苏子,一个吟唱千古的苏子,一个在沉默中流芳的苏子……
【简评】此文最突出的方面是作者对苏轼的熟稔程度。在作者笔下,瘦削孤傲的苏子竹杖芒鞋,面带微笑,似乎正向我们走来。引用、化用苏轼的诗文妙合无间,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可以说是运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的一个范例。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式关系型话题作文。所谓材料式关系型话题作文,是指在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时,要从材料中提取话题所蕴涵的意义,也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沉默”中悄悄地壮大自己的根系,用时间武装自己。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武装自己”,才能够创造惊人奇迹,才能够显露。现实生活中,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不存在的,没有默默地蓄积,没有雄厚的实力,就不会有显露。
【名人言论】
说话是银,但沉默是金。 ——克莱尔
即使当他是正确的时候也能保持沉默的人,离神最近。 ——佚 名
缄默有时就是最严厉的批评。 ——伯斯顿
我深信实事求是而不讲空话的人,一定没有许多话可说。 ——爱迪生
如真欲保密,无需人帮忙。 —— o.a.
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纪伯伦
沉默是最难驳倒的论辩。 J.B.
冷漠之柔,硬于一切。 —— Juan Montaluo
【最新素材】
1.袁隆平,自从你是一个山村的教时就注定你要颠覆世界权威的未来。我惊异你那无数次试验育种的艰辛与苦闷。然而你成功了。而今,祖国遍地杂交号,为祖国增产不可斗量。喜看稻谷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你的无闻换来了不可能的神话。
2.刘翔,你,风一样的年轻人,我看见了你飞一样的美丽,你结束了黄种人田径史上的不可能。成功的那一瞬你呐喊“亚洲有我,中国有我”是的,那无数次默默地奔跑,无数次的挫折,他们没有看见吧!
3.达尔文,奔走于热带雨林,撒哈拉沙漠……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永远留下了他探寻的脚印。他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建筑着物种起源。最终一部《物种起源》让他名振全球。从此人类开始了描述性生物学阶段。真正地了解自己祖先。达尔文,是个默默地探寻者。他在地球上穿梭。为了揭开物种之谜,他用了半生的时间来搜集材料。他不怕时光的飞逝,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会有鲜花烂漫的一天,正如奔走山野江河的李时珍,不惜耗用十年的时间编著《本草纲目》。他们都默默无闻者。他们却都又名垂千古。
4.“股神”巴菲特有三句投资名言:“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三条秘诀,反复强调,就是一条:避免风险,保住本金。三条秘诀,易记易学,就是八个字:避免风险,保住本金。巴菲特的名言是他投资股市的经验总结。
不要贪婪。1960年的美国股市牛气冲天,到了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每个人都希望手中已经涨了数倍的股票一直涨下去。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后来,股票出现大幅下跌,贪婪的投资者有的血本无归,有的倾家荡产。
不要跟风。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一些亏损、市盈率极高的股票一沾上网络的边便立即鸡犬升天。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他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一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人们这才明白“不懂高科技”只不过是他不盲目跟风的借口。
不要投机。巴菲特的“投资不投机”是出了名的,他购买一种股票绝不在意来年就能赚多少钱,而是在意它是不是有投资价值,更看中未来5至l0年能赚多少钱。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坚持不懈,一鸣惊人
5.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某中学一女生上课时看课外书,老师批评了她几句,该女生不服,顶了老师几句,老师生气地让她的父母来学校,回家后,该女生写了一份遗书后来到楼顶,从8楼高处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年仅16岁的生命。此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映,议论不一。
要求: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不少于800字,文题自拟,不要离开材料的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抄袭,不得套作,不要写成诗歌。(60分)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当中,我们同时又生活在自然中。你是否曾经为路边的一株小草停下过你匆匆的脚步?你是否为枝头的一声鸟鸣投去你好奇的目光?你是否为脚下踩过的黄叶而心有所动??面对自然的种种,你或许有过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或许有不一般的思考。
请联系生活实际,以“面对自然的思考”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命题立足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角度,提醒人类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是本次作文考查的一个重要附加目的。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审题:一是中心词“思考”,决定了文章必须着重于考生的自我反思,内容必须是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二是限制性词语“面对”,暗示考生必须将文章写到设身处地的情境中,直接面对大自然;三是“自然”的内涵决定了面对的必须是自然之物或自然运动中的各种现象,不能写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各种社会活动。但是,话题中的“ 思考”又决定了必须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所以选材和立意要十分谨慎。比如写“人类破坏森林、乱砍滥伐、侵占农田”之类的活动,就跑题了,但是如果站在自然的角度观察、思考然后联想到这些现象,就不是跑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以“人生,贵在承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可以为记叙文或议论文,确定文体后不得写成四不像文章,不要脱离标题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人生,贵在承受
透过窗户,远远的望着高山,我为一棵树而感动。
这是一棵普通却不平凡的榕树。
它,满目葱茏,枝桠横斜,树冠极大,像是一座磅礴浩大的宫殿。它似乎被树冠压弯了腰,不能再笔直地向上生长。可是,尽管如此,它并未低下头颅,还在向岁月和生命柔韧的抗争。它是在力之所及的范围内创造了另一番生命的辉煌。造物主真是神奇,在这平凡的一棵榕树身上孕育着万物孜孜以求的承受能力。这棵树是痛苦的,但绝对是幸福的、伟大的,因为它承受了生命之重,将生命之美演绎到了极致!
人生何尝不是一种承受?生活本身何尝不是一种承受?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坎坷,太多的痛苦。在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承受平淡或幸福;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承受着孤独或欢乐。
承受是一种力度,它是上帝赐予人类处理困难的通行证。在承受中,如将意志与生命一起在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磨刀石上打磨,将韧性与心灵一起在挫折痛楚的火炉中锻造,人生就有了厚度和力度,便能够风雨无惧。
司马迁遭宫刑后,在写给好友的信中,提到了先贤们在困境中柔韧地承受后毅然崛起的情景:仲尼困厄,屈原受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这是司马迁为完成远大志向的一次坚定心灵独白,更是他对苦难命运的一次勇敢的承受和抗争。
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他默默承受着屈辱和痛苦。他卧薪尝胆,以苦行激励自己;他不忘国耻,暗中积蓄力量,苦思复仇。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他诠释了“承受”的精神实质:努力地自求上进,决不停息,决不懈怠。
承受是一种品质,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个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无比悲惨。但他却说:“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像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转动着轮椅建议大家来跳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他战胜了厄运,战胜了自己,不愧是“人生的斗志”!
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树。他生在风雨如磐的岁月,社会的黑暗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身上,他弯曲的背屈向深重的地母,使他看到了人民所承受的生活之苦。后来,爱尔克的灯光照亮了他的路,他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他滴血的心。渐渐地,巴金老人在这重负中直起身来,因为承受着生命之重,就一定要起来。他看到了远方美丽的朝霞,也看到了身后文字铺就的路,《家》《春》《秋》搁在手中,沉甸甸的。记得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对人生的幸福和苦难而言,没有超越自我的气概,内视自守的精神品质,就不会在苦难的胁迫下,保持一个谈笑自如的我;没有对世情的彻悟,洒脱的生命情怀,也就不会在幸福的裹挟下,保持一个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啊,一个真正能够迎接和承受各种人生机遇和挑战的人,绝不是气量狭小的平庸之徒,他可能会忧郁,但灵魂的天空不会黑云压城;他也许会兴奋,但热泪盈盈中他不会因此迷失方向。
因为他能承受住自己。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人生,贵在承受”,要理解“贵”在坚持,恒心;要理解“承受”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承受”的内容一般是成功和失败,困难挫折煎熬等,锲而不舍。可参考以下立意。
1.敢于承受各种成功和失败。
2.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一颗恒心,锲而不舍地努力奋斗,坚信希望就在眼前。
3.成就大事,要甘于承受平淡,甚至煎熬。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