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4:02:34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文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描写了傍晚时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鹤飞蝉鸣的景象。(3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3分)
(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3分)②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2分,答出一点即给分)
本题解析:【附】【诗词鉴赏】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 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 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 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 梦到江南身旅羁。
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
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一枝鸣”,都写蝉在通常情况下的鸣叫;而方干此诗,则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一“曳”字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前所罕见。
第三联:“凉月照窗攲(qī欺)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变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泛觞迟”的 “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这一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联,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和盘托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从全诗的艺术风格来看,这一联显得过分率直而欠含蓄。不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和渲染,倒也使人觉得情真意切。大概方干对自己功名不就,耿耿于怀,如鲠在喉,但求一吐为快吧。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吟笼莺
(清)纳兰性德①
何处金衣客②,栖栖③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③栖栖(xīxī):忙碌不停,亦解为孤寂零落。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本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诗前两联是从三个方面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从动作方面描写黄莺被迫在笼中栖息;从心理方面写黄莺在笼中焦躁不安;从声音方面写黄莺在笼中感受不到春的温馨而悲啼的情状。所以,虽未提一“笼”字,却写出了“笼” 这个特殊环境对莺的影响。(意对即可)
2.作者借黄莺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却受到雕笼的束缚,表达了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
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沈(沉)浮:遗失。 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小题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分)
【小题2】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小题3】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夏天的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的景象。(“夏天的傍晚”1分,“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
【小题2】侧面写雨:①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突显下雨范围之广;(2分)②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雨势之大;(2分)
【小题3】用典,(1分)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的激愤之语,(1分)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潇潇,风雨之声。这里“似晚秋”的“似”字,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三四句写的是远景。由于云气弥漫,看不见重峦叠嶂的俊俏秀美的面貌,但是可以听到山水暴涨,万壑淙鸣的声响,这里静中有动,把群山起伏的气势写的流动有致,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这两句是从顾恺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语化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末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面如田字”是说脸型方正如田,在古代认为又富贵之相。这是《南齐书》中《李安民传》的故事,“面如田字,封侯状也”。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闻将相骤贵者”的激愤之语,也是在国事危难动荡之际,对那些做享富贵的将相表示不满,其中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思。这与方回在批注中所谓“亦于杜秦蜀湖湘之意”是吻合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8分)
杂 诗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早是②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 ①著:附着。这里是吹拂的意思。②早是:已是。
小题1:诗中一、二两句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主要描写了雨、草、麦苗、风和柳等景物。②雨、草、柳等意象都能勾起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营造了孤寂凄凉的羁旅思乡氛围。
小题2:
诗人在“有家归未得”之时,偏偏 “不如归去”的杜鹃啼叫声盈耳,这更加令人惆怅,只好说“杜鹃休向耳边啼”。结句极有情味,诗人把有家难归的一腔怨恨发泄到杜鹃身上,语似无理,但这种无理的语言,却表现了诗人沉痛悲伤的羁旅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
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的游子思乡之情的诗;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前两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小题2: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11分)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汪元亨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轩窗,秋风桂子香。
小题1:请结合本曲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归隐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曲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世情险恶,危机四伏。②世人贪得无厌。③自己刚直不阿。(每点2分)
小题2:①抨击世风污浊,(2分)②赞美隐居生活的恬静、闲适。(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前两句说闲时不要抱任何幻想,要静下来仔细思索世上纷繁的情况。三、四句是对这繁纷的情况进行具体描写:一是恃强凌弱,弱肉强食,而强者背后更有强者,危机四伏;二是世人贪得无厌。想到这些,作者决定避世隐居。
小题2:三、四句,抨击世风污浊;“湖海”以下几句,赞美隐居生活。两者对照,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抨击世风的污浊,赞美隐居生活的恬静、闲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