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1 00:38:03
1、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
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议郎,高其选,而以济为之,兼崇贤馆直学士。
帝将以武氏为后,济谏曰:“王者立后,以承宗庙、母天下,宜择礼义名家、幽闲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称神祇之意。故文王兴姒,《关睢》之化,蒙被百姓,其福如彼;成帝纵欲,以婢为后,皇统中微,其祸如此。惟陛下详察。”初,武氏被宠,帝特号“宸妃”。济与韩瑗谏:“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武氏已立,不自安。后更谩言济等忠鲠,恐前经执奏,辄怀反仄,请加赏慰,而实衔之。帝示济及瑗,济等益惧。
显庆初,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公曰:‘吾府库有限,安得而给?’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于时山东役丁,岁别数万人,又议取庸以偿雇,纷然烦扰,故济对及之。二年,兼詹事。寻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尝絓刑罔,蒙赦死,今当以身塞责。”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輀还乡。
(《新唐书·来济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迁通事舍人迁:调动官职,这里指升官。
B.遗之衣遗:遗留
C.副四海之望副:相称,符合。
D.蒙被百姓被:惠及。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能直接表现来济正直耿介的一组是(?)(3分)
①善议论,晓畅时务?②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 ③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郎?④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⑤省徭役,驭下之宜也?⑥遂不介胄而驰贼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济,名门之后,幼时遭家庭变故,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从小立志学习,擅长议论,通晓时务,仕途升迁,官运亨通。在处置太子一事上,他敢于直言,最终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B.高宗执意立武氏为后,来济和韩瑗以史强谏,认为应该选择出身名门、讲究礼仪、有美德的大家闺秀为后。在当初分封武氏的事件中,他们两人据理力争,认为另立新人,恐怕不行。
C.高宗曾经询问治国之计,来济以齐桓公为例,献上了“省徭役”之策,既表现了他治国的才能,又显示了对百姓的爱护。
D.来济因为褚遂良事件被一贬再贬,后在突厥入侵时领兵抵抗,没穿盔甲飞马冲入敌阵,身陷敌手,以自己的生命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5分)
译文: ?
(2) 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 (5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后面各题(每题2分,共计4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列叙时人列:依次
B.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C.亦将有感于斯文斯:这、此
D.临文嗟悼临:将要
小题2:下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④纵一苇之所如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萧房知人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赞太宗建大策,发蒲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去:离开
B.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迁:调任
C.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表:表彰
D.角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细: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B.①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②非一士之略
C.①唐俭赞太宗建大策……非庸臣也②此世所以不传也
D.①盖以信、靖而视哙、俭不,犹熊罴之与狸狌耳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独具慧眼,留住了能助刘邦成就汉业的人才韩信,使“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千古佳话。
B.秦王李世民幕府属吏外调任职的人很多,房玄龄认为只要留住杜如晦就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
C.樊哙、唐俭等人虽然劳苦功高,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狌而已,不是特殊人才。
D.大将韩信、宰相杜如晦那样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萧何、房玄龄这一类人能够选贤进能,显得更重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3分)
(2)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3分)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失其所与,不知 秦王还柱而走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卒起不意
C.张良出,要项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