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1 00:16:32
1、阅读题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张骞使西域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时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久,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穼、于田。于田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节选自《史记?大宛列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殊无报胡之心报:报复
B.皆言匈奴破月氏王破:打败
C.穷急射禽兽给食急:快速地
D.大宛闻汉之饶财饶:足,多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张骞出使西域成功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大宛之迹,见自张骞?②骞以郎应募,使月氏?③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④然骞持汉节不失?⑤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⑥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宛帮助张骞,主要是看中汉朝的财物;张骞为取得大宛的支持,也作以相应的许诺。
B.先前匈奴降者都说月氏人时常仇恨匈奴,却无人与他们共击匈奴,当时汉朝正打算灭掉匈奴,听了这些话就想派使者和月氏国相通。这便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缘由。
C.张骞由于个人的人格魅力,得到西域官民的尊敬和信任,因而成为中、西(西域)友好合作的使者。
D.本文记述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历尽艰险,两次
被匈奴单于扣留,最终与胡妻及堂邑父都死在塞外,尸体被运回大汉。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①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①樗蒲:古代赌博。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遽起,捉其臂曰——遽:于是,就
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逻:捉拿,拘捕
C.衣以絮衣,不谢,径去——谢:感谢
D.稔知关河厄塞形势——稔:熟悉
(2)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表现查继佐“施之恩惠”和吴六奇 “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
A.吴生海内奇士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B.引入发醅,坐而对饮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
C.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备陈诸郡形势
D.帅上其功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一是自己读过书,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入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报的奇士形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将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百里①不?”李弘度答曰:“《北门》②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世说新语》)
[注]①百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即一个县。②《北门》:《诗经》中的一篇,旧以为是写“仕不得志”的,诗中描写一个小官吏慨叹自己位卑多劳,生活贫困的苦况。
译为:
5、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奂生是一个勤劳、憨厚、质朴的农民形象,他经历过困顿窘迫的折磨,又饱尝精神压抑的痛苦。
B.崭新的社会环境,使陈奂生萌发了对精神生活的渴求,这表明了他另一方面的性格特点:虚荣、嫉妒。作者对此持否定的态度。
C.阿Q式的自欺欺人和自我陶醉在一个怪圈式的循环中造就了陈奂生的精神解放。
D.陈奂生的形象是一个处于软弱地位而丧失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集合,从他身上折射出现实与历史相交融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