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23:51:36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范蠡带着西施到了江南一带,从小生意做起,没几年他发了大财,就把钱全部布施出去;又从小生意做起,过没多久,又发了大财,再次把钱布施出去。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三聚三散”,他明白,财就像水一样,要让它流动,积财丧道。《大学》说“财散则人聚”。
世间会动的东西才美。白云飘飘,和风拂柳,花瓣随水流,帆船乘风浪……流动的东西是美的,也是有价值的。 ?
请以“流动的美”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德国社会学家内尔伯恩说过:“超凡的快乐让我们热爱世界,巨大的悲痛让我们理解世界。”这种对快乐与悲痛的理解,是一片深深的思想之海。
一位与病魔顽强抗争了5年的乐观者说:我感觉“生”容易,“活”也容易,“生活”却很不容易。人人都有快乐之时,也有悲愁离苦之时,因此,我对生活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努力保持阳光心态,永远心存希望。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60分)参照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以“天地有大美”为话题按要求作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话题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用规范汉字书写;(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习作例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动物的审美,往往也仅及皮毛。对蜘蛛的厌恶和对鱼的喜欢,实际上都无多少道理。比如鱼的大多数显示出的柔润和美感,完美的曲线和灵动的身肢让人怜惜,而其它一些莫名其妙乱长的禽兽昆虫,则只配一脚踢死。
每个人都会自然过渡到不用童话或寓言的眼光,去看待其它生物的时代。问题是即使已然长大,而我们对身边生灵的认知却并非增加了多少,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就是地球的主人,因此可以毫无愧怍地自命为“灵长”而无须怀疑。但那些生命----飞翔、游动、奔驰或爬行的生命,它们有多少理由值得在我们身边逗留,甚至如此生生不息,每一种都显得比人类活得更充实自在——即使是盲目的乐观。这已不是宗教或诗学的观点可以解答的一些问题。对词稍加深思就会发现,人在不能足够解释其它的生命存在时,必将面对对自身的疑惑。
“大自然讲述的每个故事都是令人心悸、美丽无比的,她是最有创意的魔法师,袖子里总能抖出另一个令人惊讶的东西来......”
而在同一方蓝天下,鸟飞过、鱼游过、虫爬过、兽跑过、人走过,踪迹遍地,交叉纵横。却没有任何一个物种真正解开了自身行为和生命的全部密码。在这样不朽的竞赛中,人,开始显示出他的高明,开始磨试不同的钥匙以图打开那扇永恒的门锁。
米开朗琪罗在罗马城雕刻《圣母怜子》时,根本没打算把基督描述成普通的一具尸体。看看基督的手臂吧,因为人已经死了,可他手臂上的血管却还鼓突突的,就好象里面还有血。反过来,人们必须注意一些有意留下的细节,要注意包容在十字架型故事本身中的复活故事。基督垂下的手臂指向圣女衣服的折边上,这个动作表示孩子一般的爱;他的另外一只手也在做清晰的手势,千真万确,他手臂的血管的确是充盈着血。对于每一种聪明的诊断来说,医生就有可能忽视这使一件艺术品出类拔萃的大环境,然后,对于《圣母怜子》的最终诊断是:从死亡之中将诞生生命,人性最深层的苦痛中隐藏着最高欢乐的种子
对生命的本质重新审视——人类之所以生存的如此美好,是因为地球上还有许多鸟兽虫鱼始终伴随着我们。芸芸众生自有其存生的理由和生命的秘密,同样也有其兴衰的悲欢和灭绝的宿命。
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你懂得这点,就有观摹自然,洞察万物的资格了。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构思时一定不能脱离规定的话题。话题是“天地有大美”,这里的“天地”可理解为大自然,也可理解为祖国和人民,或者父母亲人等。至于“美”,既可写景色的美,更应写精神的美、品德的美,还可写伟大。可写成议论文,也可编故事写成记叙文。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这个作文题,就是考学生的“积累”(包括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等各个方面),有所积累,有所思考,人格修养有所历练,才能把话说好。
同学们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变成半命题作文,然后再补充完整,范围和立意就可以确定了。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会要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作文中的三个“如何对待”给我们以很好的思考方向启示。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细节,把它们组织的文章中来。
这道作文题也让我想起了濮存昕的公益广告词:
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上那些不文明现象,或许不能药到病除……
但是,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
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
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
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
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象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
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我相信你,相信屏幕前的你,更多地来发现,来释放自己文明的热情……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他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按高考评分标准给分
本题解析:1、材料分析:
“提示语”有三句话:第一句叙说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种植物的自然景象。第二句点出这四种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精彩”。第三句“物如此,人亦然”,这是从物到人,这是提示语的重点,所以,作文应重在“人”或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社会现象上落笔,题中“不同的季节”,可引申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里,对人表现出来的精彩作思考。文章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精彩”,体现出“各有各”的不同。
2、角度选择:
看到题目后,首先问自己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题?“各”是指什么?导语已列出四种花,可见写“物”是可以的;最后一句:“人亦然”,这已提示写“人”也可以。那么,再想具体一点,如果是物,是指哪一种类的物?花可以,城市建设可不可以?再延伸到城市文化可否?这么思考以后,你便能发现应试的角度其实很多。只要有可比性,作文章的内 容也很多。如果是写人,也不难,杜鲁门、奥巴马可以,平凡的百姓可不可以?他们代表着政治家,那么政治家可以,经济学家可不可以?文学家可不可以?……
3、关于“精彩”
(1)精彩的含义:美丽(优美),优点(长处、优势),优秀(不凡、出众),成功(成就、辉煌),价值(有贡献、有意义、有作用)
(2)精彩的对象:植物、动物、风景、人(生活、学业、事业、才学、人品、为人处世)、社会制度……
4、关于 “各有各的”:
各有各的,暗示要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而且要进行事物间的比较。(偏题与切题的分水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