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11-10 22:56: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小题1:王禹偁在被贬商州期间,写了不少写景抒情的诗。这首《村行》是出色的一首。请分析这首诗景物描写的特点。(4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是怎样表达这种变化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由近到远,又由下而上,远近高低结合,使画面丰富而有层次。②色彩鲜明,有黄有红有白,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③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使景物形象鲜明生动。④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动静结合、对仗。(答对两点即可)(4分)
小题1:本诗前三联表达游览于自然山水的兴致和惬意,尾联则触景生情,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抒胸臆,表达出思乡之情。(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此题注意从多层次多角度、色彩鲜明、视觉、听觉、嗅觉、多种修辞手法入手分析。
小题1:注意题干中的“情感有什么变化”,以及“怎样表达这种变化的”。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①。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第三联:北极,北极星,喻指北方的朝廷;西山寇盗,吐蕃。②第四联:后主,指蜀汉的刘禅;《梁甫吟》,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吟之歌。
(1)《登楼》的最后一句“日暮聊为梁甫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与《登楼》二诗,均为杜甫登临诗的代表作,分别简析二者是如何由所望之景生发内心感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日暮聊为梁甫吟”一句,表面上写日暮之时唱起诸葛亮常吟的歌,将自己的这首诗比作《梁甫吟》,暗指今日济世之材稀缺,流露出为时局深深担忧、希望国家起用贤才的心意(或:暗示自己愿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分忧、兼济天下却总是报国无门,流露出忧国忧民又无可奈何的情绪。)(意对即可)
(2)《登岳阳楼》一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为所望之景,岳阳楼的壮观、洞庭湖的浩荡得到强化,从而反衬出老病之人的孤独、渺小、,引发作者面对雄奇的胜景和壮阔的时代却无所作为的伤感情绪(或:忧国忧民的伤感情绪)。《登楼》一诗中,“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联为所望之景,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表现季节变换和人世沧桑。面对花开似锦的春色,却又生活在万方多难的现实中,从而引发作者伤心又无奈的感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盆池
韩愈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韩诗第二句“拍岸才添水数瓶”用夸张手法写盆池极小。
B.《盆池》的第三、四句写星月无法倒映于池中,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池小。
C.《小池》诗中,泉曰“眼”,流曰“细”,“细流”前着一“惜”字,足见诗人情趣在于精细处。
D.读《小池》诗,联想“接天连叶无穷碧”诗句,同一诗人,笔法不同。
(2)简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盆池》和《小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小荷、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立”,两物相依,将自然界的和谐美形容尽致,以自然界的无限生机照亮全诗。
(3)《盆池》取材小,而诗人从大处落墨,以小见大,用大字面写小景致。《小池》则刻画精细,小荷蜻蜓浓缩为“盆景”,大中见小。(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8分)
从军行
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一个“上”字形象鲜明、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一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字,明写红旗向上移动的画面,实写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
小题1:反衬、动静、借代、渲染等 言之成理即可
例:运用借代手法。用横笛和红旗代与之有关的人,让人想起嘹亮的笛声和向峰巅移动的红旗,写出了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运用借代节省笔墨,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含量,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本题解析:
小题1:炼字题。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何而“醉”?请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花态度:一般花的鲜艳娇嫩的样子;雪精神:梅傲雪耐寒的神韵。
(2)“醉”指心陶醉于梅;作者赏梅,不知不觉中天色昏暗,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