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22:45:27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斯是陋室,?。?,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参考答案:
小题1: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小题2: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小题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本题解析:这几句默写,有几个字需特别注意。“惟”字要注意偏旁,不要因为音近而写成“唯”;第二小题中“诹”较为生僻,需注意一下;“谀”要注意声旁的写法,易写成错字。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闻之者足以戒。(《诗经》)
(2)困于心, ,而后作。(《孟子》)
(3)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白居易《琵琶行》)?
(6) ,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7)锦帽貂袭, 。(苏轼《江城子》)
参考答案:(1)言之者无罪(写“言者无罪”不给分)(2)衡于虑(3)艰难苦恨繁霜鬓(4)人生代代无穷已(5)秋月春风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6)长桥卧波(7)千骑卷平冈。
本题解析:默写的这七句除了第一句外,都选自课内高中课文中。第一句虽然选自课外,但还是耳熟能详。整体难度不大。但不细心,想拿满分还是不容易的。第一小句易丢虚词“之”,第二句的“衡”、第三句的“繁”、第五句的“故”和最后一句的“冈”都可因为音同而写成别字;而第四句中的“已”则会因形似而写错字。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小题1:不见复关,___________ 。既见复关,___________ 。
小题2:昔我往矣,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
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小题4: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5:方宅十余亩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
小题7: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8:? ___?,?___??。?举酒属客,? __??,?。
参考答案:
小题1: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小题2: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小题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小题4: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题5: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小题6:常在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小题7: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小题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本题解析:默写(1)时,注意“涟”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霏”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衿”的写法。 默写(4)时,注意“哺”的写法。默写(5)时,注意“荫”的写法。默写(6)时,注意“至”的写法。默写(7)时,注意“清” “惠”的写法。默写(8)时,注意“窈窕”的写法。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注意领会含义,圈点强记,边背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默写时不连笔,规范书写;要注重同音异义词,注重同义异形词;要关注通假字等。该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离骚》)
(2)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
参考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
(2)羁鸟恋旧林
(3)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②;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④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
【注】①哄:战斗。②几:将近,几乎。③慢:高高在上,不关心人民,不理政事。④尤:责怪。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小题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曾子认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孟子引用曾子的话是要说明,贤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在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存在着“你不仁,我不义”和“你仁我义”的情况。这都是原先善恶的回报。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本题中,C项,原文没有“乘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吏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此题要求回答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句中“尔”是“你”的意思,翻译出本句话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