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7-11-10 22:35: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①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①此诗是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而作。
(1)请描述第一二句所形成的画面?你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并分析或答出两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③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1)词人在“少日”与“老去”的不同生命阶段,面对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请对此分别加以说明。(6分)
?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4分)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精?卫①?顾炎武②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问精卫:万事皆有不平,你何必目空一切,自讨苦吃,以微小的身躯衔木填海不止?
B.五至八句精卫回答:我誓要填平东海,纵然力竭身沉,也绝不改变,大海不平,心无绝期。
C.诗歌前八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明确地揭示了精卫矢志平海、不惜捐躯的崇高精神。
D.诗歌末三句感叹西山衔木之鸟虽多,可是那些鹊、燕之类来来去去,却都只是为自己做窝。
②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1)诗人写景,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一个“幽”字?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题  补写下列句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______,天下归仁焉。_____而由人乎哉?”(《论语.弟子问仁》)
(2)__________,_________。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恰同学少年,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