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7-11-10 22:26: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黑龙江日报》2006年2月9日报道,在黑龙江省人代会上,人大代表翟玉和提交了《构建和谐社会应大力弘扬孝道,以解决好农民老有所养问题》的建议。
  根据翟玉和进行的中国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在受访的10401名调查对象中,与儿女分居的比例是45.3%,三餐不保的占5%,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无替换衣服,8%的老人有一台老旧电视机,种养业、农活85%自己干,家务活97%自己做。
  翟玉和说:“调查中有一种现象很令人担忧,那就是这些老人中52%的儿女对父母感情的‘麻木’。有的与父母同住在一个院落,但一年也说不上一句话,有的儿女非过年不登门,登门时少的只给父母5元钱,而且一年就这么一次。”据参与调查的人员崔学发介绍,在农村调查中看到的普遍情况是,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小、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在地里干活和照看孙辈的也多是老人。这些老人不是村里的“五保户”,也不是民政部门的救济对象,但由于儿女的不尽孝,使他们成了“三不管”。
  翟玉和说:“孝道的失传,会使本应由万千个家庭负担的农民养老问题变得更加沉重。”
  请以“尽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个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有孝心是尽孝的前提,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心是爱心的直接表现之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责任和义务。尽孝不仅在于物质方面的,更在于精神方面的。老人对孩子的要求其实很低,有歌曲《常回家看看》为证。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我们今天怎样对待老人,我们的子女明天就会怎样对待变老的我们。尽孝不要找借口,如“工作忙没时间”、“家庭穷困”,更不要子女之间互相扯皮,推脱责任和义务。难道人类连动物的“鸦反哺,羊跪乳”都不如吗?老人是弱势群体,甚至比孩子更需要关爱。
  弘扬孝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当然,对那种完全事事由父母包办的“孝道”,我们也是反对的。
  尽孝不仅仅在于给些钱,更在于细节的体贴行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健壮的树只有往上、往下都发展,才能获取足够的资源和力量,在灾害中存活下来,硕果累累。有一种竹子——毛竹,它在前5年以一种常人看不见的方式在生长——向下扎根,将自己的根牢牢扎在地底下。每公顷的竹林,竹子根系总长竞可达24000多公里。到了第六年的雨季,能瞬间成长,以平均每天1.8米的速度向上生长,15天内竟可以疯长到27米之高。5年时间的深扎根,是为了在时机到来之时,创造高速生长的神话。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人生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又岂能贪图捷径,岂能满心浮躁,岂能看重表面浮华。想成功就要能承受向下扎根时的平淡、寂寞与煎熬。倘若我们把人生中的每一个困难都当成是“往下扎根”的挑战和机遇,那么又有什么风暴不能挺过去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饥饿的狮子发现兔子正在睡觉,便想乘机吃掉它。这时,狮子又看见有只鹿走过,便丢下兔子去追赶鹿。兔子听到声响,马上就跳起来逃跑了。狮子使劲地追鹿,却没有追到,于是又回头来找兔子,却发现兔子早已逃之夭夭。
  狮子在心中问自己:“难道我不应该去追那只鹿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陶潜尝为彭泽令,后愤然辞官。据前人所载,权贵督邮曾察彭泽,令潜整衣冠而待。潜一语惊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遂解绶辞官,归隐山林,纵情山水,乐于农耕,后世有佳名。潜为人骨鲠,高风亮节,是以后人誉之。其皆出于取名有道也!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以“君子爱名,取之有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
君子爱名,取之有道
古人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成名,无需敛财万贯,无需巴结权贵,一如柳永 ,浅斟低唱之下留下千古绝唱,了却浮名;又如陶渊明 ,作诗赏菊,不为五斗米折君子一世英名。
君子爱名,当以志取之。越王卧薪尝胆,终于灭吴复国;诸葛亮六出祁山,以图北定中原;秦穆公历兵粟马,成就万世威名。苏子曰: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人之才,亦有坚忍不破之志。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一事无成。名之于君子,当以超人之志开惊世之才,再以坚忍之志成就功名。古有唐王李世民励精图治,贞观之治造福于天下,成帝王之伟业,今有周恩来胸怀天下,廉洁奉公不徇己私,位高而不虚妄、权重而不霸道,固然心里有“志”。
君子爱名,以节取之。何谓节?是出淤死而不染的高洁,是濯清涟而不妖的坚贞。楚有屈原,为达“美政”理想,九死而犹未悔,进尽忠言,无奈于楚怀王 昏庸“悔遁而有他”,又遭郑袖奸人的陷害,流放外地,最终为保君子之正身,汩罗投江,引无数人怀念。犹如颜回,身居简巷、衣不遮体,不改真志向,孔子也不觉惊叹“贤哉,回也。”古人有云“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既然无法达到美政结果。何不以“节”、取“名”?忠于理想,不流于俗世,不羁绊于小利,君子之名也一定会为后世传诵。
小人以虚妄名,以谄取名,更成不了君子。从古到今,不乏取名无道之辈,其虽留下姓名,却是遗臭万年,更无君子之说。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他高洁的品性,不落世俗的志节,宠辱不惊的超然。名始于君子,只是身外之物;身为君子,不巧取豪夺,以“道”取名,是真君子。而好的名声也不用他们费尽心机地去钻营,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君子爱名,当以志取之,以以节取之;不汲汲于名利,则名望自然成矣!
【点评】“围绕中心,东‘拉’西‘扯’,处处点题”,统观全篇,本文不失为一篇较为好的考场作文。
文章家云:作文就是将一个中心进行分解。作者紧扣“君子爱名,取之有道”这一中心论点,将“道”分解成“志”、“节”等分论点,然后生发开去,从而使全文主题鲜明,层次清晰。正反对比、语言简练,也是本文优点所在。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注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爱明”和“有道”。都住这两方面来行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巨型小黄鸭是由荷兰艺术家霍夫曼2007年创作的,它的足迹遍及荷兰、美国、巴西、日本、澳洲等地。作为和平的象征,它爱环游世界,散播快乐与爱;所到之处均引来“粉丝”们的热烈追捧。5月2日,一只巨型黄色橡皮鸭出现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它的出现令香港一时间沸腾了,无数人前去围观并合影,众多明星也纷纷捧场。美薇一家也不例外。
爷爷说:看到大黄鸭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没有玩具只有一只可爱的小鸭子陪着我!
妈妈说:真是太感谢霍夫曼和制作的那三名工人师傅了,是他们用智慧、血汗带给了我们快乐!
爸爸说:看到大黄鸭我就想起了那1992年因风暴而落水漂流了三年数万公里的鸭子,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勇气和信心!
弟弟说:我长大后也要像大黄鸭一样走遍世界!
美薇说:大黄鸭让我看到了人们的笑脸!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写作例文】
美好的心灵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很美,若你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便能发现美的所在。”生命是一杯无色的酒,美好的心灵就是它饱满的杯;生命是一艘破浪的船,美好的心灵就是它领航的帆;生命是一片无限的海,美好的心灵就是它澎湃的浪;生命是一幢美丽的房,美好的心灵就是它光明的窗。
天气转凉了,金色的秋天来了,天高气爽。早晨,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雾里,似乎披上了一件透明的轻纱。我早早的出来晨跑,当我在回来的路上看见了怎么一件事——在路过学校的时候,我看见一位老奶奶在那洗衣服。有一个男生刚好路过那,就把手伸进水里然后泼起来,一不小心就溅到那个老奶奶的衣服上,老奶奶看了看小男孩似乎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那男孩好像不知道溅到了老奶奶身上,还在继续泼。老奶奶用轻轻的口气说:“你没有看见你泼到我的衣服了吗?”“你算什么,泼就泼你想怎么样!”男孩气势汹汹的对老奶奶说,老奶奶看他很凶就没有在去在意他,只是走远了点,我看到这一幕真想上教育”他,教他尊老爱幼的道理!可是我并没有去,因为我怕他也来骂我……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刚刚走了一俩步,就听见了一位小朋友在骂那个小男孩。我心想:就连一位小朋友也会懂的尊老爱幼的道理,去帮助老人,那身为比他们高年级的大女孩,大哥哥也不如一个小小的孩子吗?
美好的心灵,洒向人间就是爱像清风,拂去了人们心头的印却不带走什么;像阳光,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却不需要什么像细雨,无声地渗入干旱的土地,却不谋求什么。为了世界更加美好,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吧……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看,小黄鸭给美薇一家带来的主观感受是不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感受之中又有相通的东西。不论是爷爷难忘的童年还是弟弟美好的未来,不论是爸爸谈的信心、勇气还是妈妈谈的智慧、血汗,抑或美薇看到大家的笑脸,都是人类身上最美好最宝贵的精神,都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可以确定一个主题“美好的东西能使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同时,小黄鸭带给人的难忘、美好、信心、勇气、智慧、勤劳还有笑脸,都是人类所追求的纯真、善良、美好,所以又可确定“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一主题。小黄鸭带给人的这些感受也传递着一种积极美好、乐观向上的精神,所以又可确定“美好的事物能给人传递一种正能量”,这也符合我们时代的主题。从一个侧面去写是片面的,审题时应重视小黄鸭给大家带来的共同感受是什么,它传递着什么?但如果从一点出发引到真善美、正能量,以小见大,这是切题的!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