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10 22:03: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任选3个小题,6分)
小题1: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
??,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小题2:扪参历井仰胁息,?。?(《蜀道难》)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小题3:沧海月明珠有泪,?。?(《锦瑟》)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
小题4:?,哀民生之多见。?(《离骚》)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参考答案:
小题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小题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小题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小题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见。?(《离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易错点:犹未悔——尤,蒲苇(注意蒲字漏掉三点水),纫——韧,抚膺坐长叹——抚阴,鹰,常作客——长做客,蓝田——篮,太息——叹息,萧萧——箫。学生往往音形分离,造成会读音,写错字。另外,漏字,颠倒情况也多有发生。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填写横线上的句子(每小题1分)
小题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小题2: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5: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孟子·梁惠王上》)
小题7: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小题8:_________,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参考答案:
小题1:心远地自偏
小题1:乱花渐欲迷人眼
小题1: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1: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题1:富贵不能淫
小题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小题1:穷则独善其身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本题错一字不得分,所以要注意易错字。每处1分,错、漏、添字的不给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是

[? ]


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5分,每空1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沁园春?长沙》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氓》
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短歌行》


参考答案:①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信誓旦旦。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红楼梦》)
B.《红楼梦》中,元春命运决定贾府的兴衰。元春进宫,贾府进入繁荣时期;元春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元春生病暴毙,贾府随之衰败。
C.宝玉身上有从娘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宝钗则有癞头和尚送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红楼梦》)
D.元春省亲时,对宝玉命名亭台轩馆之事大加赞赏,并亲自提笔为自己喜爱的几处楼馆赐名,大观园、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等楼馆都是元妃赐名的。(《红楼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不是王熙凤,而是探春的判词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